“我出生在一个演猴世家,到我这里已经是第四代了。我从我的爷爷和爸爸身上,学到了很多表演猴子的技巧和能力,我今天的表现离不开他们的指导。”
在《西游记》中饰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被问到为什么可以把这个角色演的和真猴子一样时,他这样说道。
从上映到至今,《西游记》可以说是几代人的回忆。说起这部剧里的人物,许多人最喜欢的莫过于能够斩妖除魔、七十二变的孙悟空。
1986年春节,《西游记》一经上映就创下了89.4%的收视神话,也是中国迄今为止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
其中孙悟空惟妙惟肖,精彩传神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也被大家广泛熟知。
正如六小龄童自己所讲,父亲给了他很大的帮助。确实,六小龄童的父亲“六龄童”也是一名令人敬佩的艺术家,他开创了绍剧“猴戏”,曾为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陈毅、周恩来、邓小平等登台演出,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究竟是什么样的艺术,能受到国家领导人的赏识?又是什么样的精神,让这份艺术流传百年,长盛不衰。
四代传承,源远流长元朝时期,蒙古族建立了大一统王朝,元人南下,进入了美丽的山水江南。章氏家族也随之来到了秀美的吴越大地。
元朝末年,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百姓不满,农民起义。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推行了不让元人和百姓结亲,元人不能科考,不能谈论政事的条例。
为了生存,这些留在内陆的元人就不得不学一些技艺傍身,说学逗唱,唱个戏拉个曲,在戏班子上表演等种种技艺,大都不在话下。
清朝末年,六龄童的祖父章延椿初露头角,他以表演猴子活灵活现,形象生动而闻名于绍兴的大街小巷,从此便有了“活猴章”的称号。
受父亲的熏陶,章延椿的儿子章益生从小就对戏曲表演很是痴迷,父亲在台上表演,他就在台下模仿父亲。
随着时间的推移,章益生已经不再满足于在父亲的光环下面表演戏剧,而是想走出绍兴,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章益生拿着借来的5个银元只身闯荡上海。当时的“猴戏”在上海并不算得上出名,只是会有人略有耳闻。对于这个从绍兴来的“活猴章”的后人,大家置若罔闻。
决心在这里做出一番事业的章益生,跑遍了上海所有的戏院,都没有人给他表演的机会,章益生想:既然没有戏院接受我,那就自己开办一个戏院。由于自己的资金不够,章益生就决定曲线救国,先挣钱再开戏院。
他拿着这5个银元,开始做起了戏曲服装,道具贩卖的生意。在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章益生就在上海开办了“老闸大戏院”。
他把在绍兴的唱得好的戏曲班子搬到了上海老闸大戏院,打开了绍戏走出绍兴的大门。
渐渐地,老闸大戏院的猴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绍兴戏曲成为了当时上海必看的戏曲之一,章益生也因此被称为“赛活猴”。
六小龄童也曾这样评价章益生:“在‘猴王世家’形成的过程中,祖父起着无比关键的作用。”
为了可以名扬中国,章益生招收了许多青少年学习绍戏。其中就包括自己的大儿子章宗信。
章宗信是章益生的长子,原本章益生想要他继承自己的衣钵,将来继承整个“老闸大戏院”。时间久了章益生发现小儿子章宗义的天赋更高。
章宗义1924年出生在浙江绍兴,当时他父亲的“老闸大戏院”已经在上海经营的有声有色。
在他出生后不久就随着母亲来到上海,在大戏院里看着哥哥姐姐登台演出。父亲没有允许章宗义跟着师傅学本领,但每次戏院师傅在教学时,章宗义总是在一旁偷偷地学。
时间久了,章宗义也练就了一身的好本领。有一次,他在偷偷练习翻跟头时,被戏院的海师傅发现了。他问章宗义:“这项技能我教了他们好久,他们都没有学会,你是怎么学会的?”
章宗义则说:“每次你在教他们新技能时,我都在旁边偷偷学,学完之后偷偷练习然后就会了。”
海师傅在把这件事告诉章益生后,章益生也对他这个儿子刮目相看,于是便开始着重培养章宗义。
苦练绝学 自成一派章宗义6岁开始登台演出,他极高的天赋加上刻苦努力,把猴王这一形象表演得惟妙惟肖。
然而学戏最怕经过变声期,如果变声期变不好,基本等同于学戏生涯到达了终点。
章宗义便没有挨过这一时期。经过变声期后,他的声音变得低沉和嘶哑,这种情况叫做“倒嗓”,他也因此无法再重新登上舞台。
无法登台演出的章宗义心里十分懊恼,他虽然自己不能唱戏,但还是流转于各个戏院,听人家唱自己过过瘾。
在一次观看《西游记》的那场戏后,章宗义被舞台上那只活蹦乱跳的猴子彻底地吸引住了。他找到当时孙悟空的扮演者盖叫天,告诉他自己很喜欢他扮演的角色,但自己却无法再登台演出了。
盖叫天听了章宗义的描述后,告诉他:“戏剧表演不完全是靠声音来展现角色,还有动作神态,形似不如神似。”
这句话对于章宗义来说简直就是醍醐灌顶,从那之后,他一直记住“形似不如神似”这句话,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学艺之旅。
父亲的戏班子在当时还不是以猴戏为主,所以在这里他并不能学到很多有用的技巧,于是章宗义便重新用上了他“偷学”的本领。
他开始重新辗转于各个戏院,只要有表演猴戏的地方,就会出现章宗义的身影。别人在台上表演,他就在下面学习。在模仿了各式各样的“猴子”后,章宗义本以为自己可以练出如盖叫天所说的“神似”,却发现自己竟练出了个“四不像”。
章宗义
自己既没有一副好嗓子,表演上也没有高超的技艺,这让章宗义再一次陷入了绝望,他对表演是如此的热爱,为何却落到如此田地。
在经历的一阵低沉期后,他仍然没有放弃自己对于猴戏的热爱。相反,他甚至把一只真猴子养在身边,每天学习它的神态,并且独创了把金线画在脸上的孙悟空妆容。
不仅如此,他还和哥哥章宗信一起,把《西游记》的全套剧本全部排练了一遍,整个剧情被兄弟俩尽数演绎了一遍。
不久后,父亲章益生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让兄弟俩在老闸大戏院演绎了一番《西游记》,没想到的是,这部戏竟然大爆,场场爆满,座无虚席。
自此之后,猴戏就成了老闸大戏院的重头戏,尤其是“三打白骨精”的桥段,让更多的观众记住了舞台上这只活灵活现,火眼金睛的猴子。同时也让整个戏班子在上海站稳了脚跟。
章宗义极具灵动的表演,也让他被观众誉为“南派猴王”。
建国后,老闸大戏院从上海搬到了杭州,更名为“同春绍剧团”。1956年,同春绍剧团被收归国有,成为了当时有名的“浙江省五大国营剧团之一”。
1957年,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等来到这里,看了一场由章宗义担任主角的“三打白骨精”桥段,看完之后连声叫好。
不仅如此,周恩来在他们表演完之后还抱起了台上饰演小猴子的小六龄童,捧腹大笑。这位小六龄童是章宗义的二儿子章金星,但不幸的是,他在17岁时身患白血病去世。
中间为周恩来
在章益生去世后,章宗义接管了同春绍剧院担任院长。也是在他父亲去世后,章宗义便开始考虑自己下一任的接班人。
而此时自己最小的儿子章金莱(六小龄童)便成了他考虑的对象。章金莱1959年出生,从小便跟着父亲学艺学武。
高中毕业后,章金莱考入浙江昆仑剧团艺校,主要练习武生。1982年,《西游记》的编剧找到章宗义,想要让他出演该电视剧的孙悟空一角。
当时已经年近六十的章宗义便以身体不好的理由婉拒了,并推荐了自己的儿子章金莱。
编剧看到仅仅二十出头的章金莱,心里有点犹豫,这么年轻的小伙子能表演出那种惟妙惟肖的灵动感吗。
章金莱
于是,将信将疑的编剧便带着章金莱来到片场试戏。等到章金莱穿上道具服,画好妆,拿上金箍棒后,孙悟空的那股味道直接显现了出来。
在一场戏试下来之后,导演杨洁便说:“就是那股劲。”就这样,章金莱便成功获得了剧版《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角色。
六小龄童大火,六龄童大乐1986年2月,《西游记》首次上映。该片一经上映,就引起了史诗级的巨大反响。当时正值春节,有许多新片都正式上映,而《西游记》则在该年春节创下了89.4%的收视神话。
这部电视剧同时也创下了至今为止都没有被超越的收视神话。
从那之后,这版《西游记》便成了每年暑假、寒假电视上的必播电视剧。虽然后来也有人看到机会重新翻拍《西游记》,但收视率都远远比不上86版的收视奇迹。
章金莱凭借着这部剧火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走到哪里都被人叫做孙悟空。他出演这部戏时的艺名六小龄童,也是其父亲章宗义考虑再三,将他二哥章金星的艺名“小六龄童”颠倒了一下。
1988年,他和《西游记》的其他三位主演迟重瑞、闫怀礼和马德华一起登上了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表演了小品《西游记》,成为了他们“章氏猴戏”第一位登上春晚舞台的人。
自己的儿子饰演“猴子”大火,章宗义自然非常高兴,章宗义的亲戚朋友见到他就说:“你儿子比你还有出息嘞!”
章宗义每每听到这些话,心里都乐开了花。自己越来越老,自己的儿子也有了出息,章家猴戏也算是传承了下去。
2004年,章宗义80大寿时,他的家人问他的愿望是什么,章宗义回答说:“我希望我的后辈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把章氏猴戏传承下去。”
2014年1月31日,六龄童章宗义在绍兴家中逝世。《西游记》中的很多演员也都前来送章宗义老先生最后一程,其中也包含唐僧的扮演者迟重瑞。
根据章宗义老先生生前的要求:在他去世后,灵堂旁边要摆放着美猴王的戏服和金箍棒。
一代绍剧表演艺术家南派猴王的生命到此终结,在他的灵堂上还有着这样一个横幅:南猴王盖世绝唱,绍剧魂千古流芳。
章宗义老先生为了绍剧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在舞台上坚持演出,为观众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表演。
有人说,六龄童章宗义之所以想让美猴王的戏服和金箍棒留在自己身边,是因为他想去另一个世界继续大闹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