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后的合资品牌全球车型,价格往往都比进口身份时便宜不少,像特斯拉就是个鲜明的例子,国产后Model 3的价格比进口版便宜了十几万,23.59万的入门价格以后还会不断下探,导致不少车主觉得自己是被割了韭菜。
的确,经过国产后的车型有着很多方面的优势,也算是中国特供的范畴,但也不是所有合资品牌的车型在国产后都会比国外便宜,像最近还没上市就已经红遍半边天的丰田赛那,似乎就没有按套路出牌,尤其在豪华品牌领域,国产后反而比国外贵的比比皆是。
今天就拿几款热门车型作为代表,在对比它们的国外版本后,看看还值不值得买?
赛那SIENNA在美国市场混得风生水起,是明星奶爸车型之一,相当于国内本田奥德赛的地位,不过此前进口版超出产品力的售价让不少人却步,所以国内的朋友对赛那国产早就垂涎已久了。
恰逢国家开放了三胎政策,丰田在国内一直缺少一款家用MPV,而定位更高端的埃尔法又被过度神化,价格没有办法做到像赛那这样实在,可惜从目前官方公布赛那的预售价格来看,还是给准车主们泼了一盘冷水。
根据以往的惯例,新车预售价格就跟正式上市价格相差不大了,值得注意的是,在同样使用2.5L混合动力的总成下,赛那这个预售价要比汉兰达26.88-34.88万元的售价贵不少,但在美国市场恰恰相反,赛那性价比比较突出的中低配比汉兰达还便宜。
赛那国产后比汉兰达贵的结果,我能想到的就是来自丰田的品牌,外加赛那自身具备的溢价能力了。
日系三巨头在国内凭借着常年良好的口碑,在售价和优惠幅度上一直都站得非常坚挺,当提到丰田的MPV时更是稀有货,在加价神器埃尔法的光环下,赛那在国内的形象显得天生就高人半等似的。
而且赛那之前是以平行进口的方式售卖,动辄50万 的价格同样给这款车贴了金。
产品层面上,的确在这个大尺寸MPV的前提下,想要一台没有太强商务气息,主打家用本身可选的就不多,但如果不太注重品牌,讲究性价比的话,我会更推荐隔壁同样优秀的起亚嘉华,而且提车时间还不用久等。
豪华品牌在国内的受欢迎程度一直都比较高,尤其是德系BBA三强,但奔驰似乎在大家的心目中还要更高贵一些。其实在国外,豪华品牌的地位并没有那么居高临下,同级售价比普通品牌也就贵出一点点。
在美国市场,奔驰C级的售价符合自身的产品等级,也就是卖着国内一台B级车20万出头的价格,不过来到国内国产之后就不那么一回事了,连低一级别的奔驰A级也已经是B级车的身价。
虽然国产C级有着全球独有的长轴距版本,我也能理解不同地区需要差异化定价,不过这次全新一代C级的起售价,在老款的基础上还贵了1.74万元,而C260L的高功率版差距更大。
新车全身都装备了奔驰最新的东西,从设计到技术都是从大哥S级身上下放下来的,这让对手一时真的难以招架,所以涨价也在情理之中。
目前C级只有长轴版,车头立标的设计这次是中国市场独有,全系都是1.5T 48V轻混,分高低功率,在动力均有所提升的同时油耗降低,看似跟老款相同的搭配,实际这套动力总成已经是经过了全新升级。
尽管如此,但要消费者花30几万买一台1.5L排量的奔驰,估计还是得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好在目前老款还处于停产在售的状态,保留了2.0T并且优惠幅度相对可观,不妨可以对比后再考虑一下。
其实除了豪华品牌和一些特殊车型外,占主要部分的合资品牌全球车款,国产后还是会比国外卖得便宜的。
近期丰田在美国市场宣布亚洲龙将在2022年停产,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亚洲龙的售价在美国偏高,要知道它当初可是丰田针对北美市场开发的一款车型,等级比凯美瑞要高,没想到在经历了5代车型后,如今却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结束了26年的光辉历史。
全新一代亚洲龙在美国上市之后销量一路走低,随着凯美瑞在产品力上越来越能打,也吸引了更多不同的消费者,加上亚洲龙依旧不肯放低姿态,售价已经接近了雷克萨斯ES,所以留给亚洲龙的机会也就逐渐少了很多。
反观国内市场的亚洲龙,入门价格才不到20万,顶配也没有比凯美瑞贵出太多,感觉就像是挂着丰田标的ES,并且有很齐全的动力总成可选,兼顾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加上国内雷克萨斯ES价格坚挺,让亚洲龙在华的销量反而节节攀升,2019年的销量就有6.23万台,而到去年则达到了11.08万台,几乎是要翻倍的节奏。
不用我说,这个销量就已经证明了买亚洲龙是个不会有错的选择,明年之后,国产的亚洲龙将成为独苗,从美国特供变成中国特供车型,完全服务于中国市场,希望亚洲龙之后可以做出更多本地优化,就不知道它在中国市场又能走多远呢?
相比于新势力品牌的SUV天生就自带热度,传统品牌的纯电SUV似乎一直都不温不火,在纯电领域,传统品牌发力比较晚,大众凭着家大业大算是布局比较快了,但想要跟先拔头筹的新势力品牌相比,还是需要一些时间。
如今中国无疑是电动汽车大国,从品牌产品到周边资源,整个体系都相当完善,连大牌特斯拉都愿意在华设厂,所以本土品牌的电动车本身就有着很大的地理优势。
同样,不少合资品牌的电动车在国产之后也会比国外便宜,像最近比较新的走量车型,大众ID.4这款紧凑型SUV,在美国的起售价就要比国内高不少,而且不像国产版固定几个车型配置可选,而是要在基础价上自行选装,所以最终的差价还是相当大的。
大众造电动车不同新势力品牌们天马行空,其设计给人一切的感觉都是讲究传统务实,机械素质方面的功底依旧深厚有优势,但会被看起来普通的账面数据所掩盖,在真正开过之后才能领略到ID.4的亮点。
如果你既想拥抱电动车这种新物种,又喜欢保留传统油车的理念,那么跨度不大的ID.4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实对于大众刚进军纯电领域来讲,分开南北大众来推ID.4 X和ID.4 CROZZ两款车是分薄了力量,如果结合在一起来看,ID.4全年平均下来每个月的销量也能有2000台,已经跟更早推出的蔚来ES6相当了。
写在最后
可以看到,同一款车型在不同地区的定位和消费者观念的差异,都会直接影响车型的最终定价,总体来说豪华品牌和小众个性的车型来到国内普遍会比较贵,最典型的就是跑车了,它们在国外的价格并没有特别高,而大部分的主流家用车型得益于成本和配置调整,其实还是相当实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