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青岛一15岁高中女生,以给母亲按摩为由杀害其亲生母亲的新闻登上热搜,据孩子自己说,她渴望有自己的空间,可母亲控制欲极强,这次是因为考试没考好,怕回家被妈妈责备,所以才动的手。
事件中的这位母亲肯定非常爱自己的孩子,这点毋庸置疑,但她爱的方式显然不被孩子接受,最终酿成了悲剧。
作为家长,我们要明白的是,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并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更不是父母任何一个人的附属品。
请不要以爱的名义,操控孩子的一生。
一、你想要的其实是“别人家的孩子”从之前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案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吴谢宇的母亲是个极度自律的人,并且还把这种自律也强加在了吴谢宇的身上,一直压抑着吴谢宇内心的真实想法,让他始终无法做最真实的自己。
虽然吴谢宇被各种奖项傍身,但比起做大家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他更希望得到的是“自由”。最终别无选择的吴谢宇用了一种最残忍的方式,让母亲永远的消失在了自己的生活中。
这种“自由”的代价太大,也太过惨烈,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一个社会的悲剧。
其实生活中这样“自以为是”的家长并不在少数。记得看过一期《少年说》里,有一名叫袁璟颐的小姑娘,在天台上吐槽自己的妈妈总拿自己跟自己全班第一,全年级第一,全校第一,全联盟第一的学霸女闺蜜做比较,这让她非常的受伤。
而在女儿哭着诉说完自己的委屈后,妈妈却对着天台上的女儿说:“我知道我一直在打击你”,紧接着就是一句“但是”,和更加令女儿伤心的话。母亲固执的认为,女儿需要的就是这种“打击式教育”。
最终小姑娘放弃了和妈妈的争论,哭着跑下了天台。
而令人意外的是,袁璟颐妈妈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吴迪,也同样没能逃脱被父母打击的命运。
著名的儿童教育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太容易的,而小孩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
深以为然。
就连成年人,也希望在不断得到肯定中努力的生活,更何况是孩子了。
这世间的每个孩子都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星,我们不能奢求他们成为唯一最亮的一颗,但我们可以鼓励他们成为最美的内颗。
二、生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在电影《找到你》中,马伊琍饰演一位家境贫穷、没有钱给孩子治病的保姆,最终无奈的看着孩子在自己的怀中渐渐没有了气息。
姚晨饰演的是一位律师妈妈,因和丈夫感情不和最终离婚,作为一名职场单亲妈妈,姚晨白天忙工作晚上还需要照顾孩子,甚至在保姆把自己孩子带走的好几个小时候之后才知道。
孩子丢后,所有人都指责她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
在几经周折终于找到孩子,并看到孩子和保姆在一起玩的很开心时,姚晨终于松下了一口气。因为这个孩子,在不断地“逃”和不断地 “找”的过程中,两位母亲也渐渐懂得了孩子的意义。
姚晨在电影中说:“该被感谢的应该是孩子,是他们带给父母成长,让我们体验到那种无私付出的爱,让我们内心更坚定,变得更勇敢和强大。”
以前总以为生孩子是为了弥补父母生命中的空缺,可不是这样的。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也在不断地成长,他们也是一步一步地学着如何为人父为人母。
在自己做母亲以前,我也会对未来如何教育孩子拼命地读育儿书籍,记下所有成功人士的案例。
但在生了我女儿以后,我会因为她怕我累帮我搬来小凳子而欣喜,更会因为她递给我她最爱的草莓尖而感动。
我甚至觉得她能够在茫茫人海中选中我做她的母亲,是我莫大的荣幸。
是她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做她生命的见证人。
在电影《无问西东》里,文武双全、家世良好的富家子弟沈光耀来到清华大学读书,他是家中很孝顺的独生子,被母亲管教得很严,尤其严禁他为国参军。
电影里,沈光耀的母亲对他说:
“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
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
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
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
所以生孩子,不为传宗接代,而是为自己,能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生孩子,不为养儿防老,而是世间太美好,想给他最美好的东西。
正像鲁西西说的:从现实生活的角度上来说,人生最美好的光景是二、三十岁,大多数普通人再往后,生活、工作各种生命体验都在每况愈下,走下坡路的日子里,没有多少胜利可言。
而养儿育女,是让一个普通人即使知道人生会每况愈下,还是继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因为他们相信有一种事物在越来越好,那就是后代。
三、每个孩子都有绽放自己光彩的权利高晓松上大学时一直想组个乐队,却无奈没钱买乐器,于是就跑去和妈妈磨。妈妈没有直接答应他,而是和高晓松打了个赌:如果他可以靠一把琴活一个礼拜,那就满足他提的要求。
然后妈妈真的把高晓松一个人扔在了天津,并在火车站把他身上上上下下的钱全部搜光拿走了。
为了挣钱,高晓松跑去天津大学研究生楼下唱歌,结果因为穿着破洞牛仔裤,被校卫队发现当流氓抓了起来,最后灰溜溜的被妈妈接回了家,赌也就此打输了。
但回家后,全家人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做了一桌子菜让高晓松赶紧吃,不仅当时没人讽刺他,一直到现在高晓松50多岁了,他们家也没人跟他再提过这件事。
不仅如此,回家后高晓松的妈妈还是给他买了一套乐器,“青铜器”乐队也就这样组起来了。
所以说,高晓松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有一半是他母亲的功劳,一点也不为过。
但这样的父母不是人人都有幸可以得到,比如曾被妈妈踹上热搜的童模妞妞。
妞妞算是众多织里童模里,比较有名气的,因此每天的拍摄任务也被安排的非常满。
有一次妞妞因为拍的实在太累了,就把手里的道具篮子放在了地上,篮子还没放稳,妈妈就从背后踹了妞妞一脚,据在场的工作人员透漏,这已经不是妞妞妈第一次在拍摄过程中打孩子了,每次孩子只要稍有不配合,就会遭到打骂。
3岁多就被迫当童模赚钱养家,有时晚上10点还在工作,一天拍119套衣服,这样对待自己女儿的父母简直无法理喻!
孩子的童年本不该被妈妈困在这座小小的镇子里,为了赚她这个年龄不该赚的钱而努力。
就像阿德勒说的: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因《陈情令》爆红的90后明星王一博无疑是幸运的。从上初中开始王一博就很喜欢跳舞,并要求妈妈给他报了舞蹈班。
之后因为参加全国顶尖街舞大赛,被乐华挖掘并成为练习生。
13岁后,王一博就远赴韩国进行专业的舞蹈练习,经常一练就是20几个小时。而初中不读完就远赴韩国学跳舞,这对于一般家庭来讲,实属不易,若不是父母的支持,也就不会有现在的王一博。
在一次粉丝见面会上,王一博边哭边说:“爸爸妈妈,从小你们这么支持我,我喜欢跳舞,你们就让我去跳。因为你们,我才有了今天。从小到大,我也没有说过一句我爱你们,爸妈我爱你们!”
自身不断的努力加上父母一如既往的支持,才成就了如今在舞台上耀眼夺目的王一博。
正如格兰特·霍尔沃森在《成功、动机与目标》中写到的:孩子渴望在归属感中获得幸福,在新事物中获得成长,在自由选择中获得内在动力。
孩子不是父母生命的附属品,更不是承载父母自己未完成心愿的机器。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当成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个体来对待,他们的人生,应当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我们太多的父母喜欢把自己认为的成功之路,铺在孩子的脚下,让他们按照你既定的人生轨迹,走完自己的这一生,但我们眼中的成功之路,就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吗?
我们不应该打着爱的旗号,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而是应该帮助孩子创造环境,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必需的养分和必要的修剪,让孩子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过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