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七品知县的300两白银被送错,8年后连升五级,成一品封疆大吏
老人常说"善恶终有报",也许有些人在历经人情世故后,虽然不信这句话,但心中还认同这句话的道理。而在清朝末年,发生在文人吴棠身上的一件事,却完美的印证了这句俗语。吴棠考下举人之后,入朝当了一个七品县令,本来此时也就这般,可却因为一段阴差阳错的善举,为自己的未来埋下一个善因,最终成为清朝晚期,地位如同左宗棠、李鸿章一般的封疆大吏。
1813年,出生于安徽明光的吴棠,家里条件并不优渥,甚至要比周围的人还要清苦不少,常年连灯烛都用不起。但奈何吴棠从小就十分喜欢读书,每当夜幕降临,吴棠就会依偎在窗前,借助月光的亮度苦心读书,而到了白天,吴棠就要放下书本,帮助家里干农活增添收入。
只不过吴棠在读书上的确很有天赋,即便学习条件十分艰苦,但已经在27岁时,便考中了举人,成为当地有名的才子。对于这个功名,吴棠已经心满意足了,且不再决定继续考取进士,毕竟家庭条件太艰苦,家里人都还指望着吴棠吃饭呢,所以在考取举人之后,吴棠就有了入朝为官的打算。
虽然在清朝时期,一个举人入朝为官之后,最多只能做到正三品的官员,但这对吴棠并不重要,吴棠考取功名,除了为国尽忠之外,就是努力的改变家庭现状。于是在1849年,参加了朝廷举行的举人大挑中=,当时吴棠已经36岁了,而举人大挑则是朝廷专门为那些有举人功名,且身无半职的文人举办的官员选拔考试。
在这次考试中,吴棠以优异的成绩位列一等,最终被朝廷任命为正七品的桃源知县,在担任知县期间,吴棠不仅勤于政务,同时让桃源县的发展变得欣欣向荣。其后,吴棠又被朝廷任命为清河知县。1853年,时任安徽宁池广太道的道员慧征病逝于镇江,此时身边只有有个年幼的女人陪伴在左右。
为了将父亲灵柩送回家乡,两女儿四处筹措盘缠,可终究不够路途所需,最终耽搁在了清河县城。就在这万分窘迫之际,突然收到当地清河知县吴棠派人送"故友"的300两白银,以做祭奠之礼。
人们常说"人走茶凉",此时作为一家之主的慧征依然病逝,家中只剩下一对孤女,以后怕是再无出头之日了。可这个清河知县不仅不计较,反而主动送来银两帮助"故友",这让慧征的两个女儿感谢万分,发誓!将来一定要好好报答这位恩人。但这其实只是个阴差阳错的误会,因为吴棠这笔300两白银,其实是要送给一名刘姓道员的,只不过两家的丧船实在是离得太近,导致跑腿的人送错了地方。
而吴棠在知道这件事后,不仅没有怪罪下人,甚至还亲自前往慧征的灵堂拜祭,并以长辈的身份嘱咐慧征的两位女孩,以后要好好的活下去。对于这份误会,吴棠是打算就当是顺手帮个落难人,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慧征的大女儿,竟然即是以后的慈禧皇太后。
8年时间稍逊即逝,此时清朝咸丰帝已经病逝,整个朝政的权利全都集中在慈禧一人手中。当年的孤女已经有能力去报答8年前的恩人了。在经过一番巡查之后,终于找到了吴棠。此时的吴棠由于业绩突出,已经被朝廷任命为正四品徐海道员,慈禧随后下旨,将吴棠调任到更为重要的位置。
由于吴棠在各职务上的突出表现,被慈禧在极端时间内连升五级,从一名正四品成为从二品的江宁布政使,最终在1876年因病退休时,身上兼任的是清朝从一品,四川总督兼成都大将军,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