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古琴的“减字谱”像天书一样,没几人能懂。
唐代以前用文字记述弹琴的指位和弦位,称文字谱。至中唐,曹柔首创减字法,将原来的汉字拆减、缩写,成为减字谱,明清两代沿用。
古琴的减字谱沿袭了文字谱的思维模式,将文字谱所记叙的容内,归纳为弦数、徽位、左右指法几个主要部分,并将其组合成一个方块字。
如图所示-
上图这个指法念作:“名十勾五”,表示左手无名指按五弦十徽,同时右手中指勾五弦得音。这个谱字可分为:
上半部分
左上角:通常在左上角标明左手手指名称,“夕”代表无名指,“大”代表大指,“中”代表中指,“亻”代表食指,“足”代表跪指(无名指卷曲)。
右上角:代表徽位。古琴上一共有十三徽,每徽之间还有徽分,通常会在谱字的右上角标明。
下半部分
旁部:通常标明右手指法,比如“乚”代表右手食指“挑”的指法,“勹”表示右手中指“勾”的指法。
大写数字:代表弦数,古琴一共七根弦,写几就表示要弹的是第几弦。
原来减字谱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熟记符号释义,其实也不是很难吧。
减字谱指法符号简释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