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6年1月13日,北京城还是一片寒冬,雍正皇帝皇帝独自站在养心殿的窗边,听着太监的汇报:“罪人年羹尧已死。”
听到这个消息,雍正皇帝却并没有什么喜色,只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他死的是否安稳?”
太监迟疑了一下:“年羹尧不肯就死,力争想要再见皇上一面,好在负责此事的蔡珽大人厉声斥责,他才肯自尽。”
雍正皇帝没有说话,太监迟疑了很久才敢继续问:“罪臣年羹尧的家眷应该如何处置?还请皇上示下。”
雍正皇帝抬头望天,久久的沉默着,终于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年羹尧出生官宦世家,他的先祖年富就曾经在明朝担任过户部尚书,所以年羹尧家里对于子孙的教育极为看重,年羹尧也自小就聪慧过人,刚刚二十出头考中了进士。
与一心只想做个科学家的哥哥年希尧不同,年羹尧是个天生权欲就很重的男人,他从入仕开始就尽心竭力的办事,想要往上爬。
康熙皇帝也很欣赏这个肯干的年轻人,破格钦点他为庶吉士,让他入翰林院办事。
自明朝以来,就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康熙皇帝肯让年羹尧进翰林院,就可见对他的看重了。
与年羹尧一起进了翰林苑的还有张庭玉等人,这些都是在康熙雍正两朝屹立不倒的名臣,年羹尧和他们一起相处了数年,无论是从才华还是心计上都得到了一个质的升华。
要知道在入翰林院之前,年羹尧因为年少得志,为人相当不检点,在京城的年轻一代中得了个“儇佻恶少”的恶称,也就是说年羹尧这货平常喜欢到处逛青楼,和青楼女子们为伍,在这些佳友的劝告之下,年羹尧只好偃旗息鼓,低调了起来。
从翰林院出来之后,年羹尧就马不停蹄的到处为官,不是今天到朝鲜国去当使臣,就是明天到四川那边去当县官,总之没有一天休息的时候,更难得的是年羹尧非但能干,而且还特别清廉,就算有人给他送礼,也会被他直接扔出大门。
这样的好官很快就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重用,他把年羹尧调回京城,封他为是侍读学士,这可是个美差,天天能在皇帝面前露脸的那种,年羹尧在皇帝面前脸露多了,自然也经常能看到康熙皇帝那些斗成乌眼鸡的儿子们。
康熙皇帝那时候年纪也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年羹尧天天待在他身边,对他的身体状况是很有数的,于是他就开始把眼光放到了康熙皇帝的几个儿子们身上,推测他们谁才是值得自己投靠的明主。
后世的人都知道年羹尧跟的是四阿哥胤禛,但实际上,年羹尧一开始看上的是康熙皇帝的三阿哥诚亲王胤祉,其实这也不奇怪,各大王朝流行的一项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康熙皇帝的大阿哥和二阿哥已经废了,按照继承顺序,皇位就应该落到三阿哥身上,所以年羹尧选中三阿哥可不是脑子坏了。
选定了主子之后就应该去投诚了,但是三阿哥身边想要投靠的人不少,年羹尧当时虽然出色,但也没到引起各位皇子争抢的地步,正当年羹尧头疼应该如何讨好三阿哥的时候,一个自称是三阿哥的属下的叫孟光祖的人来到了他家,开口就是三阿哥要孝敬。
这不是刚打瞌睡就来了枕头吗?年羹尧虽然平常不收受贿赂,但是他家里有钱啊,于是他立刻就回到家里的府库里拿出了上万两白银交给了这个孟光祖,希望他能在三阿哥面前美言几句,可让年羹尧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孟光祖居然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子,打着三阿哥的名号到处招摇撞骗,年羹尧只不过是受骗者之中的一员罢了。
没送出去礼也就算了,这事儿被康熙皇帝听说了,他一想就怒了,自己这个皇帝还没死呢,年羹尧这个深受自己恩德的大臣居然就迫不及待的向自己的儿子献殷勤了,简直不是个东西,自此之后,年羹尧就遭到了贬职,好不容易才又得到了康熙皇帝的信任,重新回到了权力中心。
年羹尧这次回来之后谨慎了不少,不敢再轻易和皇子们接触,但是他暗中依旧在观察哪个皇子有明君之相,这一次他选中的是四阿哥胤禛,胤禛也对年羹尧这个能力出色的大臣颇为赏识,但是在康熙皇帝的眼皮子底下,两人也不好来往太密,只好私下联系。
不过这种私下交往的时间并没有持续太久,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尧的妹妹被康熙皇帝赐给了四阿哥胤禛做侧福晋,年羹尧就此和四阿哥成了实打实的亲戚,两人之间的来往也算是过了明路,越发的亲密起来。
这个时候年羹尧已经由文转武,在战场上崭露头角,立下了不少战功,四阿哥对他极为赞赏,常常写信夸赞,年羹尧大为感动,为了让四阿哥彻底放心,他还主动把自己的妻子儿女们留在了京城做人质。
事实证明,年羹尧的宝并没有押错,四阿哥胤禛成了九子夺嫡的最后胜利者,在康熙皇帝死后登基为帝,也就是雍正皇帝。
不过雍正皇帝登基的过程并不顺利,他的几个兄弟都在背后闹起了幺蛾子,还好这个时候得到消息的年羹尧已经连夜扛着自己的几万大军赶回了京城,辅佐雍正皇帝稳定了朝中的形势,这也让他成了雍正登基的头一号功臣。
自从雍正皇帝登基之后,年羹尧一家就以坐火箭的速度一飞冲天,年羹尧被封为太保、三等公,他的妹妹年氏被封为贵妃,他的那个爱科学的哥哥也被从家中拉了出来封为广东巡抚,连他那个早就已经退休在家多年的老父亲也得了个公爵,可谓是荣耀之极。
对于雍正皇帝的大方,年羹尧简直是感激涕零,于是立刻就提出了要出京继续上战场,为雍正皇帝打下隔壁青海那些不老实的叛军的狗头。
雍正皇帝这个时候看这个大舅子简直是哪儿哪儿都顺眼,不仅答应了这件事,放手把兵权给了他,还在他临别之前依依不舍,对他大加祝福:“阿弥陀佛四字,但愿年年岁岁书赐你也。”
为了让年羹尧安心打仗,没有后顾之忧,雍正皇帝甚至还将原本看守青海的总理大臣换成了年羹尧的老丈人,也就是说,在年羹尧和老丈人就位之后,整个青海就成了他的天下,没人能够给他一点儿掣肘。
这下年羹尧简直就如脱了缰的野马一样,带着手底下的士兵到处撒欢,正巧碰见了青海的叛军前来攻打,本来叛军看年羹尧就带了这么点人,还不把他放在眼里,可没想到年羹尧勇的一批,直接派人放炮,还亲自冲锋陷阵,把叛军打了个七零八落,只能狼狈逃窜。
这事儿大大振奋了清军的士气,雍正皇帝在得到这个消息时也十分高兴,大手一挥,派人给大舅子送了一大批物资,不过这个时候雍正皇帝的另一个重臣隆科多劝他要多多防备年羹尧,毕竟他现在独自带兵在外,实在是有点危险。
雍正皇帝生性多疑,这个时候心里也有点犯嘀咕了,但是他最最亲爱的宝贝弟弟怡亲王允祥向他提出了反对意见,允祥认为既然已经把兵权放手给了年羹尧,就应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让他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干,年羹尧也算是一代名将,必然不会让雍正皇帝失望。
在隆科多和允祥之间,雍正皇帝自然是选择了跟自己一路走来的弟弟,于是他不仅没有防备年羹尧,还将剩下的粮草大权也放手给了他。
年羹尧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和期望,没过多久就把青海的叛军打的再也抬不起头来,彻底平定了西北和青海的乱象。
这把雍正皇帝高兴得不轻,他不仅将年羹尧升为了一等公,还亲自带人去迎接凯旋归来的他,牵着他的手直叫恩人,在整个雍正一朝中,再也没有人享受过相同的待遇了,所以年羹尧飘的一批,从此就开始了作死之旅。
在平判归来之后,年羹尧不仅大肆发展自己的党羽,还到处跟朝廷的文官接触,想要得到他们的支持,给自己继续升职加薪,但是他当时的职位几乎到了升无可升的地步,再升的话,难道雍正皇帝要把自己屁股底下那把龙椅让给他吗?
更糟糕的是,年羹尧不仅结交了这些不该结交的人,他还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雍正皇帝的心肝宝贝弟弟怡亲王允祥。
按理来说,允祥之前也为年羹尧说过不少好话,他就算不报答的话也不应该得罪,但是年羹尧不知哪根筋搭错了,就是跟允祥过不去。
一边是自己最亲爱的宝贝弟弟,另一边是手下最重要的大将,雍正皇帝被夹在中间也颇有些为难,于是他就想方设法的想要缓和两人的关系,还在给年羹尧的信中对允祥狂吹彩虹屁。
但是雍正皇帝做了那么多努力之后,年羹尧还是一副不听不听就不听的样子,这样允祥和雍正皇帝兄弟俩都十分不满,再加上这个时候年羹尧闹出了一件举国震惊的事——他居然下令让王公大臣都来给他的回京撑场面。
这些大臣们顶着大太阳给他行礼问安,年羹尧却骑着大马看都不看的朝前就走,就算是皇帝也没那么折腾人的,这些大臣们统统对年羹尧恨之入骨,在雍正皇帝面前对年羹尧的傲慢和野心大加指责。
雍正皇帝这时候对年羹尧的忍耐也已经快要达到极限,收买他的大臣,买卖他的官职,欺凌他的弟弟,现在还来用他的大臣,年羹尧所做下的桩桩件件简直都是在雍正皇帝的雷点上疯狂跳舞,这谁还能忍得住?
雍正皇帝看着年羹尧的眼神渐渐危险起来,朝中的大臣们也感受到了他的意思,于是纷纷开始上书年羹尧的罪状,请求雍正皇帝处理这个十恶不赦的不臣之人。
雍正皇帝就坡下驴,收回了年羹尧的军权,让他赶紧回京来自辩,正常人这个时候都应该惊慌不已,夹着尾巴做人,但是年羹尧偏偏不走寻常路,他非但没有收敛自己的脾气,反而还命令沿途的官员继续按照以前的高等规格来接待他,这些官员们生怕年羹尧还有东山再起的一天,于是也不敢反抗,纷纷跪地迎接。
这把雍正皇帝的肺都气炸了,等年羹尧到了京城之后,他立刻就将他下了大狱,并吩咐大臣们清查他的罪状,这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年羹尧坐下的缺德事简直是车载斗量,数不胜数,把刑部那些经验丰富的官员都给惊着了。
本来雍正皇帝顾念着年羹尧平定青海的功劳,还不肯轻易把他弄死,只是把他贬职为杭州将军,但是年羹尧这个时候依旧很刚,经常跟身边的人说一些怨恨之语,雍正皇帝知道之后就将他一贬再贬,最后贬去看了大门。
让雍正皇帝没想到的是,这时候年羹尧依旧刚的一批,居然穿着他曾经赐给他的黄马褂去看大门,让来来往往的大清百姓们看尽了笑话,也让人怀疑雍正皇帝刻薄寡恩,这让雍正皇帝无法再容忍年羹尧,于是又将他抓回了京城下了大狱,这一次他想直接把他干掉。
不过这个时候雍正皇帝最宠爱的年贵妃病重将死,他不想让年贵妃亲眼目睹哥哥的死亡,于是又让年羹尧苟延残喘了几个月,等到年贵妃一死,他就开始清算年羹尧的罪状,最后决定将他赐死。
年羹尧这才知道厉害,赶忙求人让他见雍正皇帝一面,但是雍正皇帝对他的容忍已经彻底用光了,所以没人理会他的请求,他只能孤孤单单的死在了狱中。
在年羹尧死后,雍正皇帝思考了许久,才下达了对他的家眷的处置:年羹尧所有年满15岁的儿子全部要处死,其他的流放,年羹尧的妻子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宗室女,所以不受牵连,回娘家再嫁便是,至于年羹尧的女儿,雍正也没有为难她,让她去没有被牵连的伯父家过活。
年羹尧的这个女儿本来已经和山西孔家订了婚约,没错,就是孔子的那个孔家,由此可见,当时年羹尧的权势是多么的显赫,但这些都是过去式了,年小姐已经从大将军之女变成了罪臣之女,于是孔家立刻就上门退婚,她一个弱女子又怎么能够提出反对意见,只能答应下来,可以想象,这个失去了父亲的庇护又被退婚的女孩子,后半生的生活一定不会太好。
年羹尧本来是雍正皇帝最信任的大臣,立下了不少功劳,如果他安分守己的话,雍正皇帝也不会对他下这样的狠手。
但是年羹尧早就在权势中迷了心智,居然敢在那个君主高度集权的年代挑战皇权,最后落得一个自己身死还连累家小的下场,实在是让人又叹又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