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按照以前分期标准,可将慢性肾功能不全(CRF)分为四期,用的是血肌酐(SCr)检测结果。若患者的血肌酐超过265μmol/L(3.0mg/dL),就被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CRF Ⅱ期)的后期。虽然目前已经被以肾小球滤过率(GFR)作为慢性肾脏病(CKD)分期标准所替代,但是以血肌酐作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分期标准仍然具有一定意义。因为我们发现,血肌酐逐渐涨到265μmol/L(3.0mg/dL)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此后的病情将会以比较快的速度加速进展,直至发展成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尿毒症期,即人们常说的尿毒症。
上面提到的两个名称,肾友需要了解一下,分别为慢性肾脏病(CKD)与慢性肾功能不全(CRF),这里不作详细解释,只作简单了解。一般将病史超过3个月的肾病称为慢性肾脏病(CKD);将血肌酐超过正常范围且无法逆转的慢性肾脏病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CRF)。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也是本文标题中提到的,即“慢性肾脏病 血肌酐超过265μmol/L(3.0mg/dL)”就一定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吗?患者就一定会发展成尿毒症吗?正确的回答:都不一定。
为什么可以这么说?让肾为先举几个例子,肾友就能够明白一二了。
比如例一,一位患有肾病综合征多年的肾友,因为患病时间远远超过三个月,所以这也是一种慢性肾脏病。之前患者病情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尿蛋白与血肌酐都正常。一次感冒后,患者再次出现水肿与尿量减少,尿蛋白3 ,血浆白蛋白下降,进一步检查患者的血肌酐一下涨到265μmol/L(3.0mg/dL)以上水平。这就是典型的“慢性肾病 血肌酐超265”,但是,此时的诊断应为“肾病综合征 普通感冒 特发性急性肾衰竭”,而不是“肾病综合征 慢性肾功能不全”,及时加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患者并不会继续发展,而且还有机会逆转肾功能及治愈肾衰竭,也就不会发展成尿毒症。
再比如例二,这是一位患有IgA肾病多年的肾友,因为患病时间也远远超过三个月,所以这也是一种慢性肾脏病。之前患者病情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尿蛋白不太高,血肌酐也正常。一次受凉后,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及呼吸啰音,胸片检查提示合并有肺部感染,化验尿蛋白3 、血肌酐突然涨到265μmol/L(3.0mg/dL)以上水平。这也是典型的“慢性肾病 血肌酐超265”,但是,此时的诊断应为“IgA肾病 肺部感染 急性肾损伤”,而不是“IgA肾病 慢性肾功能不全”,及时加用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患者并不会继续发展,同样有机会逆转肾功能及治愈肾损伤,当然也就不会发展成尿毒症。
再来看看例三的这位肾病患者,与上面的两位患者有着明显区别。这是一位患有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多年的肾友。因为患病时间也已经超过三个月,所以这也属于慢性肾脏病。虽然患者病情也一直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是该患者从数年前就已经出现血肌酐超标,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处于1.5-2.3克之间波动,血压有时也高,而且这几年患者的血肌酐逐渐上涨到150、220、270μmol/L,即血肌酐呈“温水煮青蛙”式上升,患者的双肾也已经缩小。这也是典型的“慢性肾病 血肌酐超265”,此时的诊断就是“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患者的血肌酐已经超过265μmol/L(3.0mg/dL),一般来说,该患者还将以更快速度继续发展,绝大多数都会发展成尿毒症。
从如上三个典型病例可以看出,“慢性肾病 血肌酐超265μmol/L(3.0mg/dL)”并非都会发展成尿毒症。因为有相当多的慢性肾脏病(如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尿酸性肾病、高血压肾损害、药物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及糖尿病肾病等),既会逐渐进展(血肌酐缓慢升高),也会快速加重(血肌酐突然上升)。若血肌酐缓慢升高到265μmol/L(3.0mg/dL)以上,患者就容易继续发展成尿毒症;若血肌酐突然升高到265μmol/L(3.0mg/dL)以上,患者就有希望逆转病情而不发展成尿毒症。因此,当病情呈现出“慢性肾病 血肌酐超265μmol/L(3.0mg/dL)”的情况时,不想透析,仍有机会,关键在于积极配合治疗。
与同名《肾为先》微信公众号同步首发,文章为周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