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制度的建立,是东亚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国家体制日臻完备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日本是东亚唯一仍然使用年号的国家。
迄今为止,日本共有 249 个年号,其中南北朝时代有两个年号相同,故日本不同的年号是 248 个。
日本历代年号
长期以来,日本年号的主要出处都是来自中国的四书五经及等儒家经典以及《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学名著,用字和取义都与汉文化有很大的传承关系,同时,也体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性。
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是“大化”。公元 645 年,日本发生宫廷政变,以中大兄皇子为首的革新派在政变后拥立孝德天皇(第 36 代天皇),并仿照中国制度设立了年号,称为“大化”(645-650)。
日本年号并不是一开始就制度化的,年号时断时续,没有明确规定。例如,孝德天皇以后的第 37 代齐明天皇、第 38 代天智天皇、第 39 代弘文天皇等都没有年号。
直到公元 701 年,文武天皇建年号为“大宝”后,日本年号制度才迎来了重要转折。文武天皇当时颁布《仪制令》,明确规定:“凡公文纪年,皆用年号。”
此后,历代天皇相继制定了自己的年号,并一直沿袭至今。
大宝年后,公元年号的改元制度也并不固定。当时日本政治形势极为复杂动荡,有的一世数元,有的一元数世,南北朝时,还存在二元并行的罕见现象。
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日本年号制度的一大特点是改元频繁。
改元的原因通常有四种:祥瑞改元,代始改元,灾变改元,革年改元。
日本年号某些字的出处和使用率
日本奈良时代(710-794年)和平安时代(794-1185年)初期是祥瑞改元的高峰期,改元几乎都是因灵异、祥瑞之物出现。人们认为上天将祥瑞之物呈于人间以示天意、神意,皇位更迭,“岂人事乎,盖天意也”。
如大化六年(公元 650 年),因宍户国向天皇进献白色野鸡而改元为“白雉”。元正天皇时(公元 717 年)因美浓国发现了灵泉而改元为“养老”。
其他因祥瑞改元的年号还有“庆云”、“神龟”、“灵龟”、“嘉祥”等。
这种情况在中国也是很常见的。
到了第57代阳成天皇(877-885)以后,改元不再以祥瑞之物出现为由,而改为代始改元,灾变改元,革年改元。
“代始改元”是指在新天皇即位时改变年号。
“灾变改元”是指遇到天灾、瘟疫、饥荒等灾难时,更改年号来躲灾避难。
“革年改元”是受中国谶纬说影响,遇到某些特殊年份要更改年号。如《易经》中说“辛酉为革命,甲子为革令”,是说辛酉年是革命之年,甲子年是革令之年,故逢这两个年份,都要改元以示政治革新之意。
在日本的248个年号中,有的年号还与我国封建王朝皇帝的年号相同。
例如第 56 代清和天皇的年号是“贞观”,与我国唐太宗的年号一样。清和天皇(850-880年)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少帝,九岁时继位,由外戚藤原良房摄政。清和天皇在位时期统治还算清明,史称“贞观之治”。
后醍醐天皇
又如第 96代后醍醐天皇在 1334 年改年号为“建武”,与我国东汉光武帝的年号一样。这也与当时时代背景有关系,当时的日本君臣颠倒,幕府控制朝政,天皇如同傀儡,后醍醐天皇继位后,意图“中兴”,所以仿效中国东汉光武帝故事,年号“建武”,把自己实行的亲政称为“ 建武中兴”。
另外日本第105代天皇后奈良天皇,年号“弘治”,与我我国明孝宗的年号一样。
中日两国相同的年号,有的是中国比日本早,日本是学习借鉴中国年号,如后醍醐天皇学习汉光武帝的“建武”。有的是日本早于中国,中国并不知道这个年号已经在异国使用过了。
如南明的“永历”,清朝的“嘉庆”,日本早就使用过了。
中日相同年号
到了明治天皇时期,对年号做出了重大改革,仿照中国明清一帝一年号的做法,建立“一世一元”制。
到1979 年的《年号法》规定只有继承皇位时才可以更改年号。
年号是在汉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因而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汉文化特点,所用汉字读音均为音读,没有训读,字义体现出统治者的愿望。日本所用年号都基本能从儒家经典中找到出典,不少年号的出典还不止一处。
如近代天皇的几个年号:
明治:出自《周易》中“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大正:出自《易经》中“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另外可见《唐书》、《后汉书》。
昭和:出自《书经・尧典》中“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平成:出自《书经・大禹谟》“地平天成”和《史记・五帝本纪》“内平外成”。
而最新的日本年号“令和”不再从中国典籍中选择,而是出自日本典籍《万叶集》。
“令和”的出处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地位相当于中国的《诗经》。其中所收诗歌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长短和歌,一般认为此书成书于奈良年间(公元710-794年)。
《万叶集》
从风格上看,《万叶集》明显受唐风影响。
所以日本政府通过新年号,想摆脱中国文化的影响,并不能做到“彻底”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