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部运用强烈的探索性现代舞台风格的话剧《失忆症·蟒国》令观众印象深刻,它出自编剧沈诗奴、导演李熟了与演员董畅三个青年戏剧人创办的蟒国剧团。时隔两年后,蟒国剧团再度推出他们的第二部作品《年轮怪》,依然延续独立探索风格,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特色,该戏将于12月12日至16日在西区剧场上演。新京报记者专访导演李熟了,提前揭秘《年轮怪》的亮点及特别之处。
《年轮怪》主视觉风格:布景剧情绘卷 。 手绘:赵文太 。剧组供图
用三只喝醉的动物说透现代人
在执导《失忆症·蟒国》之前,李熟了在行业内并不出名。在熟悉他的人眼中,他是日本戏剧大师铃木忠志的研究者、剧评人、国家话剧院田沁鑫导演的副导演。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毕业后,过了整整四年,李熟了才决定导演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失忆症·蟒国》。
李熟了第一次看到《年轮怪》剧本,因其构思巧妙,决定将它搬上舞台。主创班底依然有编剧沈诗奴,剧中的五位演员分别由王裕文、王亦岩、栾小宇、孙兆坤、李翰霖出演。
《年轮怪》描述了三个小动物——一只知性优雅的思考者鼹鼠,一只朴实刚健的行动派啄木鸟,一只憨厚洒脱的利他者兔子,它们经常聚到一起喝酒,一朝酒醒,合力将大树砍倒。树倒后,时间停止了流动,树桩上的年轮却不断增长。在不再存在时间和季节概念的森林中,他们惴惴不安,准备离开。再次重逢时,它们却终于意识到一切希望都已破灭,在绝境中,它们互相扶持,渐渐找回一起上路的勇气。
李熟了认为三个小动物面对现实的困境,经过了很多次的逃避和尝试,最后终于敢于正视世界,敢于正视自己的内心,即便不知道希望在哪里,也依然选择走入到了荒凉的现实中的态度很勇敢。“鼹鼠、啄木鸟、兔子虽然身份是动物,但还是按照三个人来写的,但在动物的身份下,可以肆无忌惮地展现很多可能性,同时使角色有独特的寓言特质。这部作品的剧情明显写了一个新旧生活的交替以及对待这种改变的态度,其实这个状态和今天人们的状态非常相似,很多人处在类似的困境中却选择苟且偷生,回避自己或是家庭的责任,这个剧本通过这三个小动物说出了很多现实问题。”
要求演员在舞台上不看着对方表演
演员排练照片。剧组供图
此次《年轮怪》沿用了从《失忆症·蟒国》里延续而来的表演方法,提出舞台动作的“去日常化”和让演员通过重心控制去产生“能量”这两个核心概念,同时李熟了也提出了深层次吸收戏曲表演的内核,但拒绝粗暴截取戏曲身段的观点。
有意思的是,在《年轮怪》中,所有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都是不看着对方的,这也是剧团基于东方戏剧的传统,从敬神演出和曲艺表演中找到的方法。
演员排练照片。剧组供图
李熟了坦言,这种表演其实在舞台上会发挥两个作用,一方面当他们不看对方,只能从听觉判断对方的情绪时,交流感反而加强了;另一方面,当表演产生交流感之后,也就制造出了“能量”。
这套理论的建立,也基于李熟了多年来研究中国戏曲、铃木忠志、欧丁剧院的训练方法。李熟了认为,《年轮怪》中的表演是始动于能量而归依于人物的,经过两部作品的实践和思考,这套理论越来越清晰。
演员排练照片。剧组供图
布景主体是大型手绘立体纸雕
蟒国剧团在舞美和服装造型上一直以来都秉承着华丽精致的特色,剧团始终希望通过作品能带给观众视觉上的愉悦。据李熟了介绍,第一部作品《失忆症·蟒国》当时定下的视觉基调就是华丽与繁复,不仅服装追求精致,演员所设计的动作也强调装饰性与极强的美感,并以动作多为特点。这次的《年轮怪》服装方面依然延续了上一部作品的视觉风格,在舞美设计方面也会有新的突破。
此次《年轮怪》的舞台将以"水月"为核心意象,醒时水中捞月,醉中水月成真,醉醒之间意境自现,以此展示出小动物们所住颠倒陆离的世界。剧团因此专门邀请了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院的青年画家赵文太绘制了一幅六米多长、两米五高,可以围住半个舞台的剧情绘卷作为布景,布景主体是精细的大型立体纸雕,因为剧情写的是小动物的故事,自然带有童真气质,所以手绘用的都是彩色铅笔。
《年轮怪》手绘布景实体与平面图。剧组供图
《年轮怪》整个排练周期是三个月,李熟了坦言最初的想法比较单纯,但拿到剧本就知道了这个戏的难度,也知道大概要用什么方法去表现它,只是用自己的想法把剧本的内容全部实现,没有三个月完成不了。
新京报记者刘臻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郭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