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学,有一个重要人物说过一句震惊人心的话,流传甚广。这句重要的话叫做“半部论语治天下”,说这话的人就是宋朝的丞相赵普。身为丞相,赵普都能够放下自己的架子,静心地读《论语》。
在繁杂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可以用国学解读自己的心灵,潜下心来了解什么叫国学?为什么要学国学?国学有哪些重要的内容呢?
何谓国学?在中国古代,其实没有国学这样的说法。孔子时期叫“儒学”,汉代叫“汉学”,宋明时期叫“理学”,当代叫做“新儒学”。
国学真正开始被提出来,是清末民初,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键的时候。在这个时候知识分子们感觉到国家将亡,所以提出了“国学”这一概念。
表面上看国学是和庞大的“西学”相对,其实“国学”一词是在“西学”即将吞没整个民族精神的时候,为了保存一国之命脉、国粹、精神,而做出的带有悲情性的表述。
国学的含义和分类所谓国学,是民族历史发展中的学术文化的整体积淀,它是历代思想家、哲学家对中华民族精神特征、精神气质、思维方式的总结。国学的核心部分是儒家学说,可以说是儒学为中心,构成了中国国学的基本构架。
我们去任何地方必须有一张地图,甚至需要导航系统。从事国学研究,同样需要一张学术地图,这样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能够尽快进入到国学思考和国学研究的正途。
中国的学术地图简单的说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四库全书》分类法。即把国学分为经、史、子、集。
经主要收录的是儒家经典,史部指的是史学著作,子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创立的某个学派或者学派人物的文集,思想的汇集。而集,则是历史上众多文人骚客、学者的诗文集、诗歌集、散文集的文集总汇。
另一种是具有当代形态的分类法—按内容分类,一般将学术著作分为三类。
第一种叫做“义理之学”,强调哲学思想的发生、发展和对天地人神的追问,阐明事物的道理,分析事物的本质。第二是“考据之学”,主要是对从事历史研究、考古研究、考证方面的一些基本的功夫。第三是“辞章之学”,就从事诗词、散文、奏章等艺术文体、实用文体的研究。
通过以上的分类,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国学是充满了精神意味的。但是我们切记,它们都和我们的精神紧密相关,是我们精神保存的文字形象。
当我们参透国学的奥秘,我们就能感受到一种精神的穿透性。也就能悟到,所谓荣华富贵,都会如过眼云烟一般飘逝。身外之物,远不如生命的开悟那么重要。
国学不能让我们获得高楼大厦,也不能让我们获得豪车宝马。但是品味国学可以丰富我们生命的滋味,增加生命的重量。
关于主播:《王岳川讲<大学><中庸>》主播王岳川,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总裁班主讲人,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从艰涩难懂的古书文中萃取精华,结合哲学、美学、社会学、政治经济领域等方面,进行跨界比较和阐释。以幽默风趣,旁征博引,可俗可雅的聊天式讲解,拆解儒学精华,提升人格管理能力。
关于喜马拉雅:喜马拉雅是中国领先的音频分享平台和独角兽企业,占据 73%市场份额,总用户超过 5.3 亿。
《你好呀!故宫》第二季 喜马拉雅开讲啦!6位故宫专家联手8位专业学者!50 件故宫院藏珍品,感受中华文明魅力~充分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添加weixin:xmly65 我们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