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祥地,而一提到“中原”,就不得不说说“九州”。
相传大禹治水时,将天下分为九州,九州也因此成为古代“天下”的代名词,而中原便是指九州中间的地方,虽然九州未有明确的分界,但大体上却也可以看出九州中间一州为“豫州”,包括今天大部分的河南省,又有“天下至中的原野”的含义。
而今天大部分人认为狭义上的中原就是河南省,那么中原是否就是河南地区?我们不妨从各个时期的国都历史来看。
就从我国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夏朝来说,据史书记载,这之前夏部族与周边其它部族之间经常展开激烈的战争,而夏这个部族是在五帝之一颛顼之后逐渐兴起的一个部落,因此最早可追溯到颛顼。
但有一点公认的是夏朝第一位君主夏启是禹的儿子,黄帝次子昌意生颛顼,颛顼之子生鲧,鲧生禹,从这种记述看来,夏族很可能是颛顼部落的后裔的一支,而最早的夏部落一开始活动的范围是在渭水中下游地区,后来迁至晋南、豫西一带。
那么这个渭水中下游又是哪?渭水是黄河最大的一个分支,发源于甘肃境内,流经甘肃、陕西地区。
时间再往后推到商朝,我们一直叫做“殷商”,其中的“殷”字其实已经表明了商朝的地点,“殷”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
最重要的当属绵延八百年的周朝,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一般朝代之前加上方位亦指其国都所在,周朝也不例外,西周定都“镐京”,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两百多年后周平王将国都东迁至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
从这三个古老的朝代不难看出,其栖息之所都离不开两个地方,一是陕西一是河南,事实上陕西西安和河南洛阳都是我国最古老的政治文化中心,那么中原到底指的是陕西还是河南?
“中原”二字最早的记载出现在《诗经小雅》中,有“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其中的“漆沮”指的是关中,隋朝《中说》记载:“周都雍洛,皆中原之国”,其中的雍时雍州,也是指的关中。
宋有云:“关中,中原一大形胜之地。”、“论中原形式,常以关中为诸夏首”,如此多的典籍中提到的“关中”我们也很熟悉,刘邦项羽约定先入关者王之,已经能够看出关中之地必定包括秦都咸阳。
事实上关中指的是四个关,即东边函谷关、西边大震关、南边蓝关、北边金锁关,这四关所围地区就是陕西的中部地区。
由此看来中原似乎指的又是陕西,其实诸葛亮中在《出师表》中的一个字早就已经指出了中原之所在,这个字便是个“北”字:“北定中原,还于旧都”。
从蜀国的地理形势来看,它是在秦岭之南,故而秦岭之北便是中原,秦岭之北即是陕西,而暗方位来看,古代河南亦可视作秦岭之北,虽然这个“北”的概念仍然模糊,但结合之前所说便可以判定,中原就指的是秦岭之北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这个地区包括了陕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
所以说中原到底指的是陕西还是河南根本没必要争论,因为不管是陕西还是河南,都属于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