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名言:“道可道不常道。”“上善若水。”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去四川都江堰市的朋友,一定会被青城山的道教文化所吸引,一定会被都江堰的水利奇迹所震撼。
青城山天下幽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真龙门派圣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千米,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千米处。景区面积200平方千米,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自古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青城山历史悠久,相传轩辕黄帝时期的能工巧匠宁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黄帝传授御风云的“龙跻之术”,黄帝筑坛拜其为“五岳丈人”,故后世又称青城山为丈人山,并建观(丈人观)纪念。青城山古时与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陕西景福山合称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荡魔大帝、五岳丈人宁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护道天尊、广援普度天尊。
道教始祖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老子的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 原文不分章,后世学者为了方便,分了八十一章。《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巨著。
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畴是“道”,“道”字在《道德经》书中出现了七十三次。开篇首句为“道可道非常道”(道,说得明白的,就不是真正的道)。天道自然无为是《道德经》的主旨。道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与本体,缔造、成就了天地万物。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老子认为,道之本性即是自然无为,自然无为乃支配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也是人类应当信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都江堰水利奇《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这几句话可理解为:水乐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正因为什么也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都江堰善导于岷水,利之于广袤西川,成为举世文明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中国AAAAA级旅游景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
都江堰坐落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年~前251年)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玉女峰、灵岩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
在古代,成都平原是一个水旱灾害之地。李白在《蜀道难》中感叹:“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都江堰的兴建,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新纪元。
都江堰建于公元前256年,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二郎率众修建的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乐土,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都江堰二王庙里供奉着的李冰父子,是后人崇拜了两千多年的英雄。《史记》有曰: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都江堰源远流长,惠泽后代,其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难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缺,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四川,贺龙司令员命令抢修都江堰,延续岁修制度。成都军事管制委员会拨款3万银元抢修。驻灌县解放军184师1500余人在师长林彬、政委梁文英指挥下参加抢修工程。整个岁修工程于1950年3月底全部完工。4月2日按照都江堰传统习惯举行了隆重的开水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