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后所作,为醉归遇雨抒怀之作。苏轼的仕途历经坎坷,这首词便是他历经“风雨”后在思想上的升华。此处的“风雨”象征着他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
✨读这首词要带着些佛学思想去理解,特别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归去之后,再看刚才刮风下雨的地方,哪里有什么雨,哪里有什么晴。所谓风雨,所谓晴,不过是人心中的幻想而已。在这里苏轼进入到了佛教所说的“无差别境界”。佛教认为世界的一切物象都是心所幻化而来的,如果心静,世界自然清静。似乎带有唯心色彩,但却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苏轼在此劝人既不要因风雨而担心受怕,也不要因阳光而欣喜若狂,一切都泰然处之。 . 沙湖:在今天湖北黄冈东南三十里,又名螺丝店。 狼狈:进退皆难的困顿窘迫之状。 已而:过了一会儿。 穿林打叶声:指大雨点透过树林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吟啸:吟咏长啸。 芒鞋:草鞋。 斜照:偏西的阳光。 向来:方来,先前。 也无风雨也无晴:既不怕雨,也不喜晴。
✨译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作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放开喉咙咏吟长啸从容而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吹醒了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凉,山头初晴的斜阳应时相迎。回头看一眼走过来的风雨萧瑟的地方,我信步归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这首词,苏轼借雨中潇洒徐行的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古诗词鉴赏 #苏轼#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