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的儿子弘时历来都是一个比较富有话题性的人物,包括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以及扑朔迷离的人物结局,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弘时为什么认可雍正皇帝?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弘时为什么认可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的儿子弘时历来都是一个比较富有话题性的人物,包括其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以及扑朔迷离的人物结局。
而弘时身上的种种谜团,我们可以从四个人物:雍正、弘时、弘历以及康熙第八子允禩;两种说法:雍正赐死说和弘时被削宗籍抑郁而死说;一种态度:以正史为本的态度,这样的角度去思考一下。
从“九子夺嫡”到弘时身死我们先从四个人物之间纠缠了无数年的政治斗争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一段历史背景:
故事得从康熙晚年说起,康熙皇帝晚年由于没有确立太子人选,引得众位阿哥们为了太子之位闹得不可开交,主要派系如下:以大阿哥胤禔为首的大爷党;太子胤礽和大臣索额图为首的太子党;诚亲王胤祉和李绂为首的三爷党;雍亲王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为首的四爷党;八阿哥多罗贝勒胤禩和十四阿哥抚远大将军胤禵为首的八爷党。
从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太子被废开始,这五大派系明争暗斗、互不相让,大爷党、太子党、三爷党先后灭亡,所部势力也被四爷党和八爷党尽数吞并。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一代圣主康熙皇帝在畅春园驾崩,由于手握兵权的十四阿哥当时正远在西北大营,四阿哥胤禛趁此良机顺应康熙遗诏继承大位,至此康熙年间长达十四年的“九子夺嫡”事件最终以四爷党获胜而告终。
雍正皇帝即位后目睹自身所经历的“九子夺嫡”之乱,对于皇位继承制度进行了改革,在位期间不立太子,而是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将写有皇位继承人的诏书放置在乾清宫的光明正大牌匾之后,等皇帝驾崩后再由朝廷大臣宣布新皇帝的人选。这种方式相对而言是给了众位皇子一个公平竞争、表现自己的机会,于是雍正第三子弘时和第四子弘历之间难免就有了竞争以及竞争带来的巨大矛盾。
中国古代的储君制度向来有一天不成文的规定——立长不立幼,而雍正皇帝的前两个皇子以及未序齿的次子都属于是英年早逝,这样一来第三位皇子弘时就有了做太子最大的优势。另外弘时自幼聪慧冷静,为人做事也是冷静而有城府。所以当时在天下人眼中,已经是皇长子的弘时无论是名分还是能力都可以说是当仁不让的皇位继承人,然而这种观点却和雍正皇帝的心中所想恰恰相反。
最开始的时候由于弘时行事比较放纵不羁,跟雍正沉稳低调的做事方式相悖,但是雍正对于弘时也谈不上讨厌。真正让雍正对弘时逐渐失望乃至愤怒的事则发生在雍正五年,当时雍正正在带着众位皇子在宗庙举行祭祀活动。弘时却因目睹了诸位皇叔的悲惨生活后心中不忍,对雍正直言不讳道:“先帝在天之灵,愿目睹手足和睦,兄友弟恭。”说是为众皇叔求情,实为指责自己父亲对待自家兄弟的手段过于狠毒。试想一下:当儿子的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揭父亲的短处,这谁能忍?
雍正回去后龙颜大怒,二话不说便将弘时以行事放纵的罪名处以削除宗籍、逐出紫禁城的处罚,并在后来将弘时过继给了被关押在宗人府的康熙第八子允禩为子。弘时一下子从天堂掉进地狱,巨大的地位身份落差让弘时难以接受,此后日渐抑郁,最终在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抑郁而死,但是弘时的人物结局至今任然未有定论,是清宫一大悬案。此后一直到乾隆皇帝弘历即位后,弘时才被追回宗籍。
雍正赐死弘时?大致了解完弘时的生平故事后,我们再来谈一下史学界对于弘时死因的两种不同说法。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史学界历来有着两个版本:一种是弘时因为到了政治错误被雍正皇帝亲自赐死;另一种则是弘时犯错后被削除宗籍,最终郁郁而终。这两种说法历来都有很多争议,相对而言第二种更加可靠一些,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了解一下:
弘时被雍正赐死的观点最早出现于晚清学者唐邦智先生笔下,先生的著作《清皇室四谱》中记载:弘时当初因为行事放纵而惹得雍正皇帝龙颜大怒,最终被削除宗籍并赐死,知道乾隆皇帝即位后才恢复名位。他的这一种说法也得到了一些文史学家的认可,后来持“雍正赐死弘时”这种观点的大多数人也都是基于《清皇室四谱》的记载为证据,甚至可以说就这一个证据。
不过真正将这种说法传播开来并让世人熟知的却并不是这几位文史学者,而是当代小说家二月河先生的小说《雍正王朝》以及根据这本书改编的电视剧所致。在剧中各个老戏骨将雍正从年轻时韬光养晦到即位后兢兢业业处理国家大事、充盈国库,为“康乾盛世”的确立做贡献的这一段历史表现的栩栩如生,从而也让很多人对于雍正赐死弘时一事有了大范围的传播和了解。
在剧中,弘时做为雍正皇帝的三子,有着隐忍狠辣的性格,极端残酷的做事风格,同康熙的第八子允禩如出一辙,后来因为谋害弟弟弘历不成,被雍正皇帝在密室之中赐死。当时雍正认为自己身患劳疾,倘若有朝一日龙御归天的话,以弘时的城府能力必定会给日后即位的弘历造成一定程度的隐患,甚至会毁掉清王朝百年基业,所以心中一发狠便亲自将弘时赐死。
雍正赐死弘时的说法经过各个媒体多种方式的传播,由于其传播范围越来越广泛,导致这种学说从可信度极低的野史传闻演变成了人人深信不疑的历史事件。但是我们根据《清史》等一些详备真实的历史文献记载来看,雍正赐死弘时这种说法可信度确实有点低,除了前文所提的个人著作《清皇室四谱》以外,并没有在其他的正史文献中有任何的明文叙述,很难站得住脚。
弘时被削宗籍后抑郁而死?再看第二种说法——被雍正削除宗籍后抑郁而死:《清史》中记载说皇三子弘时在雍正五年的时候由于为人“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弘时在雍正五年的时候由于一些行为而犯罪,导致雍正皇帝十分生气,便将弘时处以削除宗籍的惩罚。在清王朝时期“削除宗籍”属于是一种皇室家法,看起来并不是太深重的罪名,实际上却是比死刑更令人难受的罪状。
关于“削除宗籍”有这样一种解释:“生不入宗门,死不进祖坟”相当于是从家族中除名了,而且一生一世不得翻身,并剥夺了犯法人所有的政治权利,弘时在接受了这种处罚之后十分郁闷,最终也是郁郁而终,一直到乾隆年间才被追回了宗籍,可见弘时当时的所作所为在雍正的眼中有多么十恶不赦。
那么弘时究竟是犯了什么罪名而被处以如此严重的惩罚呢?原因也是众说纷纭,但最主要的一点还是因为站错了队伍,明里暗里跟他老爹对着干,并且屡教不改,最少变成了一个像雍正的政敌允禩一样的人物。试问这样的儿子雍正会喜欢吗?更何况还有一个深得雍正喜爱的皇子弘历在身边,二人的所作所为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顺心如意,另一个背道而驰,这大概就是弘时被处以重罪的原因所在。
关于弘时死因的一家之言中国历史上有句俗话叫:“虎毒不食子”,就连老虎这样的猛兽都会对自己的孩子展现温情的一面,更何况是有思想、更文明的人类。但是亲生父亲杀死自己儿子这样的事也不是没有,尤其是在皇室争储等历史事件中更是屡见不鲜,比如春秋时期的晋献公就一度想杀死自己的两个公子。
不过雍正和弘时之间并不能用这种态度去看待,雍正并不昏,弘时所作所为虽然可恶,但还没到被雍正亲手赐死的地步。看完正史野史两方面对于弘时之死的记载描述之后,我们可以得出弘时确实不被雍正喜欢,而且因罪被雍正重重处罚过,最终的结局也有些悲剧,可以说他的死亡跟雍正有很大的关系,但到底是不是死于雍正亲手就疑问颇多了。个人认为“被削宗籍之后郁郁而终”这种说法更加靠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