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徐悲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代表作品:
愚公移山图、负伤之狮田横五百士
主要成就: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中国画改革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徐悲鸿非常推崇齐白石,他曾给他的学生们上课时说道:“齐白石老先生妙造自然’,他可比虚谷,可比任伯年,可比当代的绘画大师吴昌硕。他是中国当代了不起的艺术大师,可同中国画坛上任何丹青妙手相媲美!他比任何一位言必‘四王’的所谓画家,不知要高明多少倍,中华民族的美术教育事业,是多么需要象齐白石老先生这样师法造化,勇于创新的艺术家啊。”有的学生奇怪:为什么造诣高深、名声很大的徐先生,对一个木匠出身的齐白石如此推崇呢?有的学生被徐悲鸿的热烈言辞感染,不由地喊:“徐院长,您是当今伯乐,您让齐白石老先生也给我们讲课吧!”徐悲鸿听了,举起右手食指说:“我给你们谈齐老先生,其意就在于此。我非伯乐,但齐老先生确是一匹忍辱负重的千里马,我一-定要聘他为师。
一天徐悲鸿准备去拜访齐白石,刚走出办公室的门,一位衣冠楚楚的先生说:“徐院长,上哪儿去呀?”徐悲鸿说:“去看望齐大师。”那人纳闷:“齐大师?何人?“徐悲鸿说:“你居然不知道齐白石老先生。”那个先生一笑:“徐院长,你不是开玩笑吧,一个性怪癖从未进过艺术院校门槛的木匠,居然也叫大师?"徐悲鸿不等他说完,登上等在门口的马车,扬长而去。
四轮马车一到,惊动了在家作画的齐白石,他慌忙出门迎接,嘴里连连说:”齐某有何才艺敢劳徐院长大驾,实是....”.
“聘书谅已收到,不见回音,放心不下,想是我们失礼,特来致歉。”徐悲鸿走下马车,便弓身长揖,意态真诚。
“徐院长多心了。”齐白石向室内让徐悲鸿,解释说:“您已两次光临寒舍,诸葛孔明也不过三顾,非我齐某不识抬举,实是齐某未进过洋学堂,更未教过书。当我听到您在学校讲坛上说起我齐某,我这一把年纪了,也止不住热泪滚滚。怎奈这个世道上做人难啦,就这样卖得几张画,还怕遭人打破饭碗。我这塘老屋拿斧子的木匠,岂敢到高等学府去教书啊?
“齐老先生,您的大作我看过不少,凭您绘画的造诣,若能应聘,当是我的学生们的造化。您岂止能教授我的学生,我徐某也当常向您求教。"徐悲鸿说话中,又抱拳施礼,言辞恳切。齐白石赶忙回礼,嘴里连说:“齐某岂敢,齐某岂难,徐先生画坛高手,是为我师。“他俩相扶着重新坐下。徐悲鸿又说.我此次来北平出任这么个院长,不是为当什么要官,而是要向这因循守旧、一潭死水的北平画坛掷一重石。齐老先生感受尤深,您说起斧子,我正想借助老先生这把斧子,来掘一掘这盘根错节,砍一砍这枯枝朽木!”齐白石看着徐悲鸿,不住地点着头。
徐悲鸿看看时机成熟,又诚悬地说。“齐 先生,您就请放宽心吧。你上课,我在课堂上陪着,有什么不到的地方,我给你提个醒。夏天我给你准备一台电风扇吹着,冬天我给你生炉子暖着....没容徐悲鸿说完,齐白石就连忙说:“不敢当,下敢当。”他喃喃地说:“徐先生如此看重老朽,看重我这个穷苦出身的手艺人,实在是....他按当时的习惯一对长辈或恩重的人 施大礼,就要下跪。徐悲鸿眼疾手快,一.把扶住齐白石,说;“齐老先生何故如此,我当替我的学生,替未来画坛感谢您的应聘啊!”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徐悲鸿高高兴兴地登上马车,把齐白石从家中接到学院。齐白石走上讲坛讲课的时候,徐悲鸿一直陪伴着他,并抬手挽袖为他理纸研墨,看他为学生示范作画,然后,又亲自送他回家。辞别时,齐白石拉住徐悲鸿的手,激动得声音发颤说:“徐院长,我仿佛是在做梦,今天居然堂堂正正登上大学讲堂教画,我应怎样感谢你才好呢!”他又要下屈跪地,徐悲鸿弯腰搀起齐白石,连连说:“是你赏了我的脸,往后你我好好共事,为中国多多培养出几个齐白石可就是功德圆满啊”(资料来源:名人的故事;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