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毓婵 编辑|乔芊
一如往年,微信在公开课后迎来大更新。
最新上线的 iOS 8.0.17 版本和安卓 8.0.18 版本贯彻公开课的精神,把升级重心放在了视频号上,微信的“媒体属性”进一步增强。
但上线首日,被用户顶上微博热搜首位的却是#微信加入语音消息暂停功能#这一“社交属性”的升级——似乎能由此看出用户与微信团队在关注重心上的错位,也能由此看出微信“社交属性”与“媒体属性”之间的拉扯。
微信背刺 B 站,从未被防范的敌人首先,视频又多了一个新入口。点开“看一看”,会发现在原本的“在看”、“热点”基础上,又多了一个“视频”版块。
不同于发现页面直接点进“视频号”入口所获得的全屏信息流,点入这一新增入口后获得的是类似 B 站的视频封面卡片矩阵。据 36 氪观察,每次刷新后全屏共 5.5 条视频,包括 1.5 条大卡片和 4 条小卡片。视频内容来自视频号和公众号,基本都是横屏、1 分钟以上的中长视频,这一点也与 B 站非常类似。
除系统推荐外,一些“朋友点赞”、“已关注”、“常看作者”、“朋友发表”的视频也会出现在这里。
这对于 B 站来说就很尴尬了。不少 B 站 UP 主很早前就开设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以往用户虽然也可以在微信看他们的作品,但只能关注并点进公众号,获得低劣于 B 站的体验,但现在在微信的这个视频社区,一切都变得更顺理成章了。
36氪作者在体验这一新功能时,刷到了不少 B 站的“老熟人”,包括影视区 UP 主“小片片说大片”(B站 520.4 万粉丝)、“谷阿莫AmoGood”(B站 243.4 万粉丝)、健身区 UP 主“你的仙贝儿”(B站 22.2 万粉丝)、搞笑区 UP 主“马也不也”(B站 15 万粉丝)等。
在 36氪作者本人并未关注他们的前提下,B 站 UP 主出现的概率极其之高,几乎是在微信里“重造了一个小 B 站”。
微信视频板块截图,红框圈出的作品和创作者都可以在B站搜索到
原本创作者开微信公众号甚至在 B 站为公众号导流,B 站都是并不阻拦的。在以往的认知中,公众号属于创作者的私域流量,并不足以威胁 B 站社区的吸引力。但在新一版更新中,私域瞬间变成公域了。创作者甚至不需要使用视频号,只要你在公众号文章里添加过视频,就有可能出现在这里。
似乎是为了暂时避嫌,目前这一视频社区还没有评论和弹幕功能,只有“星标”、“分享”和“❤️”。B 站官方也并未对此作出任何回应。但可以预料的是,为争夺创作者而燃的火焰在不久后一定会蔓延在微信与 B 站之间。至少,在 B 站为公众号导流这件事一定会面临更严格的禁令。
从另一方面来说,微信“视频社区”目前的样貌恰恰证明了,优质的横屏中长视频创作者是多么稀缺。
媒体属性与社交属性之间的拉扯新版本的“新消息通知”设定中增加了一个新开关:“看视频号时显示新消息”,打开后在看视频时就也能收到好友发来新消息的提示了。另外,视频号的浮窗也修改为“只在后台播放音频,不播放视频”,并可随时暂停。
更新到最新版本后,“看视频号时显示新消息”功能被默认打开
没有什么比这两个新功能更能体现微信在媒体属性与社交属性之间的拉扯了。
在 36 氪上一篇分析微信视频号的文章评论区,获得最高赞的留言写道:
视频号没有场景。人们在微信里是聊天、刷朋友圈,都是熟人关系。但看短视频或直播都是看陌生人,场景和需求心境对不上,视频号必然没出路。
这确实是不少人的共识,大概率也是令微信团队头疼的问题。不过,微信在这方面不是没打过胜仗——公众号的成功即是证明。
在对话框里跟朋友聊天,在公众号里读陌生人的文章,微信确实让用户接受了。但是这一成功经验无法照搬到视频生态里来。如果说头条系短视频产品的繁荣让我们学到了什么,那就是:
1.用户在观看视频时更无耐心,消耗速度更快。因此不能仅基于订阅制提供内容,必须储备大量视频以供推荐;
2.用户倾向于花费比阅读文字更多的时间观看视频。2021年,TikTok 的用户月均使用时长达 19.6 小时,位列所有社交应用之首。
这两点引发两个问题:
1.公众号基于订阅制的成功经验无法照搬,用户更有可能对内容感到不满。
2.看视频比看文章更有可能耽误社交。公众号可以自诞生之日起至今坚持不让用户在读文章时收到消息提示,但视频号不能这样做。
2021 年公开课上,张小龙曾表示,他认为读文章是一件需要花时间认真完成的事情,因此微信直到今天也不会在用户看公众号文章时提示对话消息。但是大多数人仍然存在必须及时回消息的需求,因此浮窗出现了——即使他非常讨厌浮窗。
“我其实一直很不喜欢浮窗。因为它就像狗皮膏药。这也是 PC 时代大部分网页浏览的体验都不好的一个原因。”
去年公开课后,张小龙终于干掉了这个“狗皮膏药”,8.0 版本把“浮窗”改成了列表页左上角两点。点击这“两点”,会出现“左一屏”,专门安放没看完的文章。
然而为了迁就视频号,“狗皮膏药”又回来了——可想而知张小龙做出了多么大的“个人审美牺牲”。
最新版本的微信中,这个“狗皮膏药”被极大缩小,从“小窗视频持续播放”变成了“挂着创作者头像,仅后台播放音频”,且浮窗可以被隐藏,变成一个细长箭头框。不得不说张小龙的执念仍然存在。
左为旧版本视频号浮窗;右为新版本视频号浮窗
这既是张小龙的个人审美与视频号实际需求之间的斗争,也是微信媒体属性与社交属性之间的拉扯。这让我们不禁反思,之前设想的那个“在微信里做一切”的模式,到底是更便捷,还是更冗余?
试想一下,在抖音或 B 站看视频,完全可以正常收到微信消息的通知,点击通知直接跳转微信,设置后台播放边回消息边听音频,回完消息再跳回抖音或 B 站,一套操作简简单单,不需要任何弹窗,体验也几乎没有中断。
但当我们在微信里看视频时,只是减去了跳转其他应用的麻烦而已(甚至之前还收不到新消息提示)——但这还是用多了一块“狗皮膏药”换来的。
微信视频号的优势真的是离用户更近吗?也许用户的想法非常之简单,而微信团队面临的问题却非常之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