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力过猛的爱情,往往让人很悲伤。
1
看了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后,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心间:爱情是什么?
剧中的男主角K喜欢媛媛多深,值得他埋藏内心深处对媛媛的爱而为她安顿终身?媛媛喜欢K什么,值得她为了他的心愿而去违心地嫁给牙医?牙医喜欢媛媛什么,明知道媛媛心里只有K,他为何还是与一手捧红了的摄影师未婚妻分手,心甘情愿娶了媛媛?
“爱情如果可以解释的话,世人就不会有那么多烦恼了。”剧中的台词诠释了这个问题。
K和媛媛在彼此最孤独无助的时候遇见了彼此,又恰逢情窦初开,于是便如同抓稻草一般抓住了彼此。
说他们之间是爱情也好,还是习惯也罢,他们已经把对方刻进了自己的生命里。
十几年的相濡以沫,媛媛一直在等K说出爱自己的那一刻,K一直回避着说出爱的那一刻。
因为K知道他终有一天会因为父亲遗传给自己的白血病而提前离开人世。
自己的妈妈都不敢面对那一天,他又怎么忍心让只有自己一个亲人的媛媛独自面对那一天!
于是,他把对媛媛的爱深深地埋在心里,自作主张地安排了他以为会幸福的媛媛与牙医的爱情。
K不知道的是,用力过猛的爱情,媛媛已经没有力气把它捞出来了。
于是,媛媛在K离开人世后,她也选择了离开。
K与媛媛不再为爱而不能永远而悲伤,他们再也不用感受生命的无常了,当然,他们也再无法感觉彼此的温暖。
荧幕前的我们,对年轻的K患有白血病失去生命而感到悲伤;对K为了安顿好媛媛的爱情费劲心思感到悲伤;对媛媛为了让K安心而违心地嫁给牙医感到悲伤;为牙医明知道媛媛喜欢K却要嫁给他而感到悲伤。
但最悲伤的是在K与媛媛墓前落寞的牙医吧!因为只有他,还有知觉,还能感受到心爱的人放弃生命追寻爱情而去的伤痛。
其实,人们过分害怕分离带来的伤痛,却忽略了多一刻相伴会少一丝伤痛。
一昧地回避自己的离开会带给相爱的人伤痛,最终只会给对方造成更大的悲伤!
用力过猛的爱情,大抵都是这样的吧!
如果K选择和媛媛勇敢地相爱,彼此牵手走过生命中的最后日子,媛媛会不会不再那么悲伤?会不会还有活下去的一点希望?
2
三毛和荷西的爱情,也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悲伤情绪。
说起三毛,大家都知道。台湾作家,个性洒脱,文字灵动。她性格中与生俱来的孤独感,让她如醉如痴地爱上了读书,爱上了写作。
她带着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奔走在沙漠之中,写出脍炙人口的《撒哈拉的故事》。
但这个被世界认可的多情女子,终究还是逃不开爱情的桎梏,终因治愈不了荷西离开的伤痛,最终决定追寻河西而去。
三毛认识小自己6岁的荷西的时候,荷西还是西班牙一所普通学校的高中学生。
但地域、年龄、经历、时空都无法阻挡这对寻求纯粹爱情的情侣。
尚是学生的荷西对三毛说:“你再等我6年,我读大学4年,服兵役2年,等6你过去,我就娶你。”
当六年过后,三毛再次与荷西相见,看到荷西房间的四壁上,挂满了自己放大照片的时候,三毛感动得留下了眼泪。
那时,三毛在心里暗暗说:“这辈子,我只嫁给他!”
荷西曾经问过三毛:“你想嫁一个挣多少钱的老公?”
三毛回答:“看的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的中意的话,亿万富翁也嫁。”
荷西说:“说来说去,总想嫁个有钱的,如果是跟我呢?”
三毛说:“那只要吃饱就算了。”
在三毛的眼里,物质的东西,根本阻挡不了她对自由、平等、纯粹爱情的追求。悄悄
婚后的日子,三毛和荷西一同经历了沙漠的欢声笑语和战火的洗礼,把平凡、简单、枯燥、恐慌的日子过成了浪漫。
荷西送给三毛的结婚礼物,是一付骆驼的头骨。惨白的骨头很完整地合在一起,一大排牙齿呲牙咧嘴,眼睛是两个大黑洞。
这样一对灵魂高度一致的伴侣,没有房,没有车,没有床架,没有衣柜,没有瓦斯,没有家具,没有水,没有电,没有穿的,甚至没有一件新娘的嫁衣和一朵鲜花,却因为一付头骨兴奋不已。
三毛口里啧啧赞叹:“唉,真豪华的,真豪华。哪里搞来到的?”
荷西很得意:“去找的啊!沙漠里快走死了,找到这一付完整的,我知道你会喜欢。”
三毛曾说,荷西最大的优点,就是任何三毛想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也许是疯狂的行为,但荷西却觉得理所当然。
这也是三毛从此陷入荷西世界里的原因。从此,三毛的生命便与荷西紧紧相连。
如果“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世界所有爱情最完美的结局,那荷西与三毛无疑是幸福的。
但可惜世事无常,荷西在一次潜水中意外身亡。
“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们。”荷西的突然辞世,给三毛带来无限的打击。
三毛为此一度抑郁,觉得生命失去了意义。
家人和朋友,陪伴三毛走过了艰难的服丧期,一次又一次地打消了三毛想自杀的念头。
她靠着回忆度日,并将他们的故事写成书。《撒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写满了三毛与荷西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也散发着三毛对荷西浓烈的爱。
六年后,三毛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追寻荷西而去。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这是三毛对爱情的诠释。
爱得太用力,便再无力拔出。
3
其实,人世间有很多细水长流式的爱情,比如杨绛和钱钟书。
杨绛和钱钟书对文坛的贡献,举世瞩目。他们的爱情故事更让人羡慕。
在钱钟书眼里,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之后,从未后悔娶她;也从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在杨绛眼里,与钱钟书“门不当户不对”,但“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气和痴气。”
在世人眼里,杨绛和钱钟书这对才子佳人,是灵魂伴侣,是一世的情人,也是永远的朋友。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
她的才情与气韵,在女儿走后,丈夫走后,依然没有缩减。她把对他们的思念与爱恋,倾注在整理钱钟书的学术遗物中。用文字回顾了他们一起走过的岁月,探讨了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
她93岁时出版的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全球。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时出版《杨绛文集》八卷。
他们一起走过的日子里,曾依偎在一起安静读书,也曾因为一些意见不统一而像孩子一样争吵不已,曾笨拙地点燃炉火,曾相依相伴熬过文化大革命那段最艰难的岁月,也曾因为痛失爱女而悲痛欲绝。
但他们最终还是走出了小我境界,用平淡却充满爱意的方式温馨生活,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创作中。
他们的一生在爱情上彼此忠诚,在精神上彼此扶持,在婚姻中彼此包容,活成了世人最羡慕的模样。
他们留下了美好的词句,留下了恩爱的文字,留下了家喻户晓的文学作品,留下了相敬如宾的爱情故事。
在他们心里,这样有责任地、温暖地活着,是对世界最好的回报。
爱情的模样千百种,能够持久的,成为榜样的,被人们无限向往的,也许只有细水长流式的陪伴。
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定历史背景下悲剧爱情的产物,虽然震撼人心,却都已定格成经典。
我们是普通人,夫妻之间能够平平淡淡相守一辈子,就是最让人感到骄傲、值得推崇的爱情了。
你不是我的全部,但我常常以你为荣;我没有倾尽所能去爱你,但我以最好的模样爱着你。
牵着你的手,不再是因为要感觉心跳,而是彼此走路时不再害怕摔倒。
这样的爱情,才是我们最该向往的模样吧!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胡杨,天蝎座女子,《作家前线》系列公众平台签约作者。喜欢以小资的情调、温婉的文字描绘各种生活的画面。个人紫罗兰的春夏秋冬(SXhuyang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