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遇到的问题:古体诗真的比律诗好作吗?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主要指唐代以前那些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的诗。
近体诗又称律诗,有格,有律,讲究颇多。许多人学不来,又喜欢写,于是就按五言、七言的形式写。因为不讲对仗,不顾平仄,感觉很容易,写完之后,就自称写的是古体诗。
古体诗真的比律诗好写吗?
前言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从入门级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古体诗比律诗好作。 入门以后会发现,古体诗和律诗一样,做好都很难。
一、为什么说入门时,古体诗比律诗简单?
刚开始了解诗词的人,大多对于格律一头雾水。好不容易搞明白了,但是对仗、平仄、粘连、押韵四个方面环环相扣,搞不好顾此失彼,太难了。
反过来,古体诗只要押韵就可以了,而且押韵可以用邻韵通押,特别是很多人喜欢用普通话来押韵,这就更简单了。
因此说,在刚刚入门的时候,低级阶段会认为古体诗太简单了。即使是古人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简单的作品。
例如骆宾王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简单明了,不需要动脑子也能写出。
甚至杜甫的这种:杜陵有布衣,凌晨过骊山。简直就是平时聊天的语言。
二、唐朝前后的古体诗
题主在问题中说到: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主要指唐代以前那些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的诗。
这一段题主没有说清楚,古体诗不仅仅在唐朝以前才有,刚才举例的都是唐朝诗人的古体诗。
一般来说,所以非格律诗的旧体诗,都是古体诗。甚至大部分的词,也可以归为古体诗的范畴(词中,也有格律诗)。
例如诗经、离骚、古诗十九首、汉乐府诗等等,都是古体诗。齐梁时期,永明体诗人开始讲究四声八病,格律诗诞生(南北朝有不少标准的格律诗),但是依然有很多诗人喜欢写古体诗。
即使是格律诗完全成熟的唐朝,也有大量的古体诗名作,例如初盛唐的陈子昂、李白、中唐的李贺,都以古体诗见长。格律诗的大家,如杜甫的望岳、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都是古体的名篇。
三、入门后,古体诗和律诗一样,写好不易
格律是旧体诗最基本的基础知识。不懂格律的诗友,不能说入门。很多朋友从古体诗入门,然后开始练习格律诗、填词。这是一条学习的路径。对很多现代人来说,在这条路径上,先是掌握规则加以练习,然后再考虑提高诗歌的质量。
李白也好、陈子昂也好,虽然他们以古体诗见长,但是他们依然有大量的格律诗。在格律诞生以后,诗人善于作格律诗是基本技能。
例如李白的绝句大部分是格律诗:《游洞庭五首 其一》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李白还有大量的五律,如赠崔秋浦三首 其一
吾爱崔秋浦,宛然陶令风。门前五杨柳,井上二梧桐。
山鸟下厅事,檐花落酒中。怀君未忍去,惆怅意无穷。
其二(唐·李白)
崔令学陶令,北窗常昼眠。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
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东皋春事起,种黍早归田①。
古体诗不仅仅是不讲究格律这么简单。格律诗诞生以后,诗人有意创作不受拘束的古体诗。一般表现为,少用律句,用仄韵,换韵,用邻韵,奇数句也经常押韵,长短句等。
例如李白的《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在这首诗中,即使有七言句和五言句,也尽量避免用律句,利用长短句的组合,在形式上自由发挥。
完全的齐言古体诗,也同样注意少用律句,但是也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格律的影响,出现一些律句(下面划线部分),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除了形式上的区别,古体诗句法与格律诗不同,古体诗更显散文的句法,例如上面这首诗中的律句:杜陵有布衣,如同家常大白话;盖棺事则已, “已、也、乎”这类虚字基本不用在律诗中。
古体诗句中,许身一何愚,一何、何其、忽如、无乃,这类也是古体诗常见的副词。
古体诗和律诗所用词语的不同,可以令读者感受到不同的风格。
结束语
上面从用词与语法的不同,简单地提到,优秀的古体诗并不是简单的不使用格律而已。
一个连基本格律都不同的人,对于古体诗的细节更不可能注意到,因此说写好古体诗并不比格律诗容易。
当然,诗为心声,所有的形式都是服务工具而已。有了工具未必就能写出好作品。很多人并没有高深知识,也不懂规则,未必写不出好诗。
不过,喜欢作诗的朋友,还是多学一些相关的知识更好。
虽然说,佳句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是守株待兔的人永远成不了猎人,
@老街味道
诗词创作中,内容的化用与形式的化用,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