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名字是伴随一生的“代号”,父母都很重视。随着二胎政策的落地,许多家庭加入了追生二胎的行列,对于二宝的“冠名权”展开了强烈的争夺。
而且随着90后、95后成为爸妈,他们对于自己姓氏的流传也格外重视。在这两个前提下,出现了许多“伪复姓”,父母颇为得意,孩子却遭遇尴尬。
父亲姓“张”,母亲姓“杨”,孩子取名尴尬了张先生娶了杨女士,从妻子怀上二胎开始,两个人就因为姓氏争论不休。
娘家人觉得二胎应该冠以母姓,张先生则不同意,“按照传统就是随父姓,几千年都不变的。”两口子争执不下,后来决定采取父姓加母姓的形式来取名。
女儿生下来后取名“张杨梓涵”,既融合了父姓和母姓,还结合了当下起名的热点,父母颇为得意,沾沾自喜。家人也没觉得有何不妥之处。
然而等孩子上幼儿园大班后,却遭到小朋友的嘲笑,“你很张扬啊!”“我奶奶说你是伪复姓,我家才是真复姓,太能装了!”
孩子哭着跑回家,两口子这才觉得,是自己的“私心”害了娃。不过宝妈也很是不服气,“哪个复姓不都是当时新起的,就你家高贵?凭什么你的是真的,我的就是假的呢?”
“伪复姓”和复姓有何区别?为何年轻人趋之若鹜?复姓是由超过一个汉字所组成的姓氏,如欧阳、司马、令狐等等,在历史上有源于封邑的,有以居住地命名的,还有的是少数民族改姓,或者由职业、官职而来。
《百家姓》中复姓有59个,历史渊源深厚,家族枝繁叶茂。根据今年2月公安部的统计,目前“欧阳”是第一大复姓,有111.2万人。
而“伪复姓”的来源,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父姓 母姓的组合,另一种是一些年轻父母追求新潮,特意给孩子起了四个字的名字,认为比较洋气。
“伪复姓”成为90后爸妈取名风向标,孩子有苦难言这类“伪复姓”容易给孩子带来三方面的困扰,父母给娃起名时要多方考虑,别让孩子有苦难言。
① 生涩拗口:宝爸、宝妈的结合,在姓氏上来说比较随机,但并不是任何一对夫妻的姓氏,组合起来都朗朗上口,生搬硬套的组合姓氏,读起来会比较拗口。
两个完全不相关的姓氏强行搭配,发音奇怪,也没有丰富的名字内涵,只有父母懂得“欣赏”,其实传播度并不高,连累整个名字都变得平庸。
② 容易撞名:像是“李慕白”这样的名字,寓意和发音都比较好,毕竟“白”姓也不多见,如果赶上了张、王、杨等常见姓氏,大家都按一个思路来起名,反而容易撞名。
我家小糖果从小到大,就接触过两个名叫“王子杨”的小朋友,表明是“王先生和杨女士的孩子”,令人啼笑皆非。
③ 会遭到嘲笑:当伪复姓遇到真复姓,可能会遭到小伙伴的嘲笑,认为是牵强附会,毫无文化底蕴可言。毕竟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统,每一个复姓都是经过历史锤炼的,一部家族史就是家国史。
而这些自创的复姓,完全是自己随意为之,并不获得大家内心的认可,有时候甚至会被误会为日本人,这也是爸妈始料未及的。
糖妈心里话:
名字寄托着父母对孩子的希望,一个好听的名字也能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心理暗示,赢得社交优先权,父母一定要重视。
每一个年代人的名字都有时代特点,如建国、改革、秋收直到今天的梓涵、瑞晨等等。父母赶潮流无可厚非,但也不必牵强附会。
一个并不精致的“伪复姓”,远不如用心给孩子取一个内涵丰富,朗朗上口的名字。
今日话题:你身边有伪复姓的小朋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