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眼镜,脸上还戴着一副“眼镜”;
摘下手表,手腕上还戴着一块“手表”。
宿迁最热的时候,也正是公路建设最热的时候。这些天,天天跑公路建设现场,太阳慷慨地给孙迅送了两件“礼物”——其他公路工程建设、管理人员也别羡慕,其实他们也收到了。
虽然1994年7月孙迅就参加工作了,是名技术员,但直到1995年,他才真正到了公路工程建设现场。
“当时是建设官泗线,局里在魏营镇设立了指挥部。”孙迅带着四五个人做检测工作,常用的工具是水准仪、长杆贯入仪。经纬仪还没有见过,那属于高档次的仪器。
长杆贯入仪是用来测量路基压实度的,具体的计算方法现在孙迅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但是他还记得当时每天要将长杆贯入仪的锤头一次又一次地插入碾压完成的路基,到最后整个膀子都麻了。
这条15公里的县道,工程队干了一年,毕竟当时基本没有机械,靠的是人海战术,“上土方的时候,一个工程队就有几百口人。”
孙迅吃住在工地,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整个指挥部只有一辆车,虽然也有公交车,但是一天只有次把班次,回去一次不容易。
工程完工后,孙迅外出培训学习,随后,又被原淮阴市借调参与淮海南路建设。等到1997年回泗洪县时,已经成为工程股股长了。
作为股长的孙迅,带领队伍每年为泗洪县铺设一条路:1997年铺设青城线,1998年铺设青洋线,1999年铺设宁徐路泗洪段。
“那时候泗洪县没有大工程,基本都是县道,但是石子路逐渐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沥青路,不过质量不如现在,用的还是上拌下灌,就是下面是石子灌上沥青,最上层是拌和的沥青混合料。”
2000年以后,孙迅感觉到了公路建设技术革新浪潮,新机械、新工艺、新质量标准层出不穷。也就在这一年,泗洪县公路管理站买了第一台沥青拌合楼,至于全站仪,2003年以后,孙迅才看到。
此时,宿迁市迎来公路建设的高峰期。作为泗洪县公路管理站工程公司的负责人,孙迅接受市里统一调配,带领队伍相继参加建设了205国道沭阳段、304省道沭阳段、307省道沭阳段、市湖滨新区“一纵八横”等重大公路工程建设。
依然是一年一条路,但是路的“档次”越来越高,孙迅也学到了很多新技术。但是,作为泗洪人的他,在忙碌中总是有点遗憾:泗洪县那几年建设体量比较小,虽然县乡道路建设不断推进,但是都是小工程。
2012年,国省干线建设任务下放到县区。同年5月,泗洪县交通运输局工程科借调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孙迅是其中之一。
在孙迅看来,工程科自然是干工程的。有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泗洪县国省干线建设体量占全市一半还多,一个个大工程相继上马:
121省道泗洪段,作为贯穿江苏省南北最重要的通道之一,纵贯泗洪县全境,对泗洪县乃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已有6个标段建好;
330省道泗洪段,全长约45公里,总投资超过8亿元。目前,完成投资5亿元,还有3个标段在建;
330省道泗洪段还未全部完工,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工程——330省道溧河洼特大桥及连接线工程已经于2018年年底完工。溧河洼特大桥长3.4公里,总投资4.2亿元,是宿迁有史以来体量最大、跨度最长的公路桥,也是连接西南岗片区和成子湖片区的重要连接线,不仅惠及两大片区30万人的交通出行,也打通了脱贫攻坚路。
“高峰时,我们一年的建设体量超过30亿元,全县有30多个项目同时开工建设。当然,现在少了,但是在建项目的建设体量还超过16亿元!”任务最多时,孙迅兼任12个项目的业主代表,招投标、征地拆迁协调、现场施工管理、督促进度和安全管理,时间怎么也不够用!
不过,这也是截至目前,泗洪县交通运输史上获得各类荣誉最多的时期。“对于我们交通人来说,每一个工程都像是自己的孩子。”看着“孩子”茁壮成长、大步向前,就是孙迅最快乐的时候。
每一天,路都在延伸。苦,就不说了,要知道,那是“亲生的”!(朱其安 沈省 曹辉 李晗)
责任编辑 张海南 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