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之半夏
前段时间看了麦家的《人生海海》,上校传奇的一生让我感慨万分,作者细腻的笔触、对细节的刻画深入人心。于是,最近我又翻开了麦家的另一部作品《风声》。
《风声》是作者根据他人的讲述整理完成的,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日伪时期,四名伪政府的军事要员被囚禁于西子湖畔的裘庄里,潜伏在他们中间的共党卧底“老鬼”身份即将暴露,危在旦夕。
可是,一直到“老鬼”死去,负责审讯的肥原都没弄清楚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卧底,而且风声还是走漏了出去,这足以证明“老鬼”是一个成功的卧底。
我认为这个卧底的成功离不开他身上的三个特点。
读完全书之后,我们都知道“老鬼”就是李宁玉,在没看完之前,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觉得她不是,因为她的言行太有迷惑性了。
在看到吴的血书时,一向话少的李宁玉对肥原说了一大堆话,这让肥原感到很意外,却又觉得她的分析还不无道理,因此很是头疼。
李宁玉有两个举动看起来很异常,好像她疯了一样:一是在“鸿门宴”上,李宁玉说自己酒精过敏,从不喝酒。酒虽然没喝,可她还是和吴打了起来。
二是在肥原说和她玩“猫捉老鼠”的游戏之后,她发疯似的掐住肥原的脖子,在被打之后,还撞墙以死明志。
李宁玉知道自己被怀疑了,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关注,所以她只好想办法让一直对她很好的顾小梦帮忙。
因为她被怀疑,已经和顾小梦分开住了,她要想办法和顾小梦说话,就要有一定的理由让她留在她身边。
假装受到过度刺激引起异常举动,被打后还撞墙寻死以证清白,这些都是为了迷惑对手,李宁玉的目的是在自己受伤后能和顾小梦单独说话。
正是因为李宁玉一直都谨言慎行,周围的人对她了解得不多,只觉得她“脾气怪得很,她平时跟谁都不来往,只跟自己来往,很没趣的。但你一旦惹怒了她,她会勃然大怒,说跟你翻脸就翻脸,没顾忌的。”
所以,即使她有一些出格的举动,别人也会觉得正常,因为她就是这么让人捉摸不透。
未雨绸缪出自明朝朱柏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比喻事先为以后的事情做好准备,防止意外的情况发生。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做到未雨绸缪,而作为卧底的李宁玉,更是需要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毕竟这是一项相当危险的工作。
李宁玉从很早就在模仿练习吴的字迹,传递情报的时候也是用吴的字迹写的,这样即使纸条被截获,她也不会暴露出自己。
事实证明,她的这一举动很有用,成功地把吴推上了首个被怀疑对象。
她画那幅画也是对未来的事做准备。
李宁玉知道,自己作为被怀疑对象,即使已经死了也不会轻易被送出去,留下的任何东西都会被仔细检查,包括她画的那幅画。
如果肥原麻痹大意,把那幅画送出去,那是最好,可这可能性很小。所以她就把这幅画当成一个工具,让顾小梦揭开画里的真相,以搏得肥原的信任,然后找机会出去。
顾小梦能不能出去,直接关系到情报的传递是否能成功,这是李宁玉拿自己的命赌的。
要想临危不乱,首先要临危不惧。先做到不害怕,才能不慌乱。
《事实》中说到了人类的十大情绪化本能,其中就有恐惧本能。当人们在面对危险的东西或者处于危险的情境时会本能地感到恐惧。
李宁玉当时的处境十分危险,她已经被肥原怀疑,性命被掌握在敌人手里。
面对肥原的一张张“炸牌”,李宁玉都巧妙地应对过去了,做得滴水不漏,让肥原很是头疼。
临危不乱考验的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如果不能承受巨大的压力,很容易就会崩溃。一旦心理上有了退缩,就会恐惧,恐惧会让人流露出慌乱的神色,很容易就会被敌人识破。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诸葛亮的临危不乱是胜利的关键。
李宁玉的临危不乱,是情报传递的关键。她在危急关头还能想出让顾小梦博取肥原信任,然后出门抛下药丸的办法,使得情报传递成功,“老虎”等人安然无恙,李宁玉的卧底工作做得十分出色。
“经历过大孤独、大绝望的人,会懂得《风声》给你的大坚韧和大智慧。”
《风声》讲述的是一段历史故事,写法独特。“读史使人明智”,读懂书中的人物也能有很多收获。
李宁玉所具备的不仅仅这三个特点,还有很多可以深挖的细节,我认为这三个是她作为卧底不可缺少的。
外号“老鬼”,作为卧底的李宁玉,在孤独和绝望中,仍然沉着冷静,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没有放弃一丝一毫哪怕微乎其微的可能。
当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妨想想李宁玉,或许能够多一些坚韧和信心,不轻言放弃。
—End—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欢迎转发。
作者简介:夏之半夏,80斤的90后,用心看世界,用心去生活,用心去写作。欢迎关注@夏之半夏,一起讨论生活。写作小白,请多指教!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