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堂是我军早期的卓越将领,他领导的宁都起义在军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崇高地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只可惜牺牲的过早,加之不断被边缘化,至今已鲜为人知下面列举几条,让我们共同了解这位烈士的传奇经历:,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董振堂怎么失败的?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董振堂怎么失败的
董振堂是我军早期的卓越将领,他领导的宁都起义在军史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崇高地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只可惜牺牲的过早,加之不断被边缘化,至今已鲜为人知。下面列举几条,让我们共同了解这位烈士的传奇经历:
一、董振堂与赵博生(牺牲)、季振同(错杀)领导的宁都起义,在我党早期的众多起义中,是最成功的起义之一,一个军直,二个师直,六个旅十一个整团17000多人,携二万多件武器,集体加入红军。
二、董振堂是二十六路军七十三旅的旅长,该部的灵魂人物,也是全军主力,更是拥护起义最坚决的部队,季振同率领的七十四旅在赵博生董振堂劝说下,紧随其后。其他四个旅在当时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有多少能顺利加入起义,或者不赞同甚至拼死抵抗,这都是未知数,可以说,由于当时时间紧迫(关注笔者,以后会有更多军史发布),整个起义的规划是走一步看一步的。为此,中革军委专为此事召开会议,仔细研究并制定方案,考虑起义中可能爆发激烈冲突,会有较大伤亡,还专门组建了担架队、救护队、支援部队等隐蔽于宁都一侧,并指示联络人袁血卒、郭如岳等人:如情况紧急,不能全部起义,七十三旅可以单独起义,脱离敌人加入红军,由此可见董在起义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宁都起义部队加入中央红军,使中央革命根据地力量倍增。随后单独成立红五军团,与林彪的红一军团,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并肩作战,号称中央红军的三大主力。在以后反围剿作战中屡立新功,长征途中,红五军团作为全军的总后卫,以巨大的牺牲拱卫着共和国摇篮直达陕北。长征中血战湘江全师覆没的绝命后卫师--三十四师,就是董振堂的部队。
四、董振堂是红五军团首长,一大批共和国将帅在其手下任职。这其中有:刘伯承元帅(军团参谋长)、陈云(中央驻军团代表)、肖劲光大将(军团政委)、朱瑞(军团政委)、左权(15军政委)、黄火青(14军政委)、何长工(13军政委)、陈伯钧上将(13师师长)、李达上将(时任七十四上尉参谋)、朱良才上将(14师政委)、唐天际上将(14师政治部主任)、程子华(14师师长)、王秉璋中将(时任季振同警卫班长)、孙毅中将(时任二十六路军参谋)、孙继先中将(二十六路军七十三旅士兵)、李雪三中将(二十六路军排长)、曹里怀中将(军团参谋长)、彭嘉庆中将(37团1营教导员)、欧阳毅中将(军团保卫局长)、韩振纪中将(14军侦查科科长)谢良少将(37团政委)、鲁瑞林少将(二十六路军炮兵连马夫)、张力雄少将(5军45团政委)、吕仁礼少将(5军骑兵团团长)等等,由此可见,董振堂当时的地位有多高。
五、董振堂的悲剧是从红一、四方面军会师的时候开始的。董振堂是一方面军的人,结果两军会师来了个混编,董率领的红五军团编入了张国焘、朱德的左路军,在听闻右路军在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率领下北上了,董令部队驻扎在嘎曲河边不走,就是想追随毛、周而去。张国焘与朱德赶到河边,朱是赞同董的,张却不想追随中央,便以嘎曲河水上涨为由,禁止部队过河,董性急,便说右路军打下包座形势一片大好,只等我们过去汇合了,是否派人试下水深?他这么说心中可是有底的,朱老总马上接话,命警卫员潘开文和董振堂的警卫员高志中骑马过河试试。张当时的面色很难看,眼看二人骑马过到对岸,还挥舞着帽子冲这边喊:水不深,过来吧!朱德便同张国焘商量,是否5军做先头,其他部队陆续跟进。张国焘恶狠狠看向董振堂,甩手而去。这是他第一次对这位一方面军猛将感到不悦。接着,一、四方面军分道扬镳,张以后另立中央,想方设法迫害原一方面军干部,董振堂听闻立即嘱咐军团保卫局长欧阳毅,要他把胡底、曹里怀、郭天民等暗中保护起来,这更激起了张对董的怨恨。很快,张国焘便命他的秘书黄超任5军政委,把部队里的骨干领导陈伯钧、董俊彦、刘彩云等统统调走,想彻底驾空董振堂,董以大局为重,隐忍不发,直到西征时到达黄河岸边,他叫来警卫员高志中,高从西北军时就一直跟着他,是董的心腹,二人来到黄河岸边,董掏出一封信叮嘱高志中,在警卫班挑选几人,一定要中央苏区过来的可靠的同志,带足干粮连夜出发前往陕北,信一定要亲自交给毛主席或朱总司令。在信中,董振堂表达了他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向往,对张国焘错误路线的批判,以及对这次西征不看好的原因。他太了解宁夏二马了,早在西北军时就与他们打过交道,作为地方军阀,马步芳等人对地方进行了残暴的统制,视地盘如命根,一旦西路军踏入,必将遭到最强烈抵抗,而红军长征才刚结束,来不及休整,尤其是5军,从江西出发,别说二万五千里,到现在恐怕四万里也不止,以疲惫之师与整装待发的马家精锐骑兵相拼,后果可想而知,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党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
六、正如董振堂所料,部队一进入马步芳领地,就遭到马匪强烈抵抗,9军在古浪一役被重创,5军在山丹顽强固守,损失也不小,只有李先念、程世才的30军较为完整。双方在戈壁滩几番战斗下来,马步芳也被红军的顽强所折服,他私底下曾与部下商量,与红军作战,不打不足以交代,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如果部队打残了,蒋介石必定趁虚而入,到时别说军队,恐怕连地盘也将不保。因此他确立针对西路军的方针:第一:只要西路军路过,一直西进顶多小打,不大打;第二:如果驻扎下来想建根据地,夺我地盘,则拼死相搏。可惜历史偏偏走向了第二条,西路军在征途中接到中央命令:暂不西进,原地等待命令……。此时,西安事变爆发,国民党中央军兵指陕西,一场大战即将开始。中央有令西路军随时回援的意图,西路军只能停住西征的步伐。马步芳不知道红军意图,一山不容二虎,这场悲剧再次上演,二马的部队均为骑兵,调动起来极为便利,双方又厮杀在广阔的戈壁滩中。
好不容易捱到1936年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抗日,党中央指示西路军,按原计划继续西进。部队终于可以出发了,董振堂长嘘一口大气。12月30日夜,董率39团、45团、骑兵团共2800余人冒着大雪,向高台进发。元旦清晨,一举功克高台城,全歼守敌八百余人。
如果此时西路军各部持续跟进,全军继续西行,就会避免后来的全军覆没。关键时刻,中央一纸电令,命西路军再次停止西进,在高台、临泽、倪家营子等地发动群众,创建革命根据地。这么一来马步芳坐不住了,他命部分兵力牵制倪家营子、临泽等地红军,集中马彪、马朴、韩起禄、韩三成四个骑兵旅,炮兵团、特务团、陈嘉禾民团、马德胜民团、马兆瑞民团等二万余人直扑高台,全力围歼红5军。12日清晨,以马元海为总指挥的敌军在炮兵掩护下,开始攻城。董振堂率5军与十倍于己的敌军奋战。战至15日,城外据点全部失守,我军退入城内,顽强拒守。又几日过去,久盼的援军迟迟未现,城里四处告急,有几次马家军已攻进城内了,英勇的5军将士与敌肉搏,硬是将敌军赶出城外。此时,董振堂手里已无兵可派了,关键是弹药也所剩无几,狡猾的敌人出击时只带二、三排子弹,打完再回去补充,回不来的不是战死就是负伤,让你无所缴获。是该做出选择的时候了,与敌死打硬拼从来不是董振堂的作战风格,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保存实力,将来十座、百座高台也能夺的回来!想到这里,董立马叫来骑兵团长吕仁礼,吩咐他夜里准备突围,高台西面有山,吕仁礼两百骑兵打头阵,掩护主力突围,只要部队进了山,就有办法摆脱敌人的纠缠。
下午,高台县的天主教堂--5军临时指挥部内,45团政委张力雄带着一个马家民团模样的人匆匆找到董振堂,董振堂仔细打量对方,认出是军侦查科的同志,来人从狗皮帽子里拽出一张小纸条,是军政委黄超的亲笔信,上写:董军长,高台仍西进重要据点,总部命令必须死守到底,与高台共存亡!
没有退路了,董振堂平静的将信还给送信的战士,神情凝重的说道:请你转告黄政委,我5军将士坚决执行总部命令,你可以回了!
政委比军长高半级,拥有至要的决定权,部队从临泽分兵前,黄超不仅扣下了唯一一部电台,还留下了37团和44团。危机时刻不仅不派援兵,反而要求董振堂拒城死守,仗打了8天已经弹尽粮绝,死守意味着什么?!
此刻,董振堂将军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
1937年1月20日拂晓,马家军集中炮火猛轰39团驻守的西门,城墙垮塌,敌军蜂拥而入,39团团长吴岱朝、政委朱金畅先后牺牲,剩余将士与敌死拼,西门的战斗空前惨烈。上午十时,西门彻底失守,敌由西向东逐步推进,高台进入了激烈的巷战。十三时,董振堂率骑兵团、警卫排增援西城,无奈敌越聚越多,军政治部主任杨克明战死。下午,敌继续进攻,5军残兵节节抵抗,死伤惨重。黄昏时分,董振堂带领警卫排几名战士撤退至东门,被敌流弹击中前胸摔下城墙,战士们纷纷滑下城墙,抬着鲜血淋漓的首长继续突围。敌尾随而至,二位战士先后牺牲,董推开最后一名警卫林炳才,用枪指着他令其赶紧突围,林含泪而去(后突围回到延安),董从容应对,双枪并举击倒数名追敌,把最后一粒子弹留给了自己。
残暴的敌人抓不到活人,便割下了烈士的首级,悬挂在高台城门……
董振堂,河北邢台新河县人,毕业于保定军校九期炮科,与陈诚、马法五、王以哲、周至柔、叶挺、罗卓英、李觉、何基沣、张克侠、边章伍等著名将领均是校友。毕业后,他投身进入冯玉祥的西北军,因战功卓著,从排、连、营、团直至十三师师长。中原大战后所部被蒋介石收编,降为73旅旅长,后奉命到江西围剿中央红军。他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同情共产党,思想日益倾向于革命,后义无反顾的领导了宁都起义。
董在高台仅以三千步兵(武器残缺不全,没有重武器,每枪只有十几发子弹)与十倍于己的马家精锐骑兵(含炮兵团)血战九天九夜,展现了我军强悍的战斗力。他的牺牲是我党我军重大损失,毛泽东在延安听闻噩耗,捶胸顿足,他亲自主持董振堂的追悼会,在会上深情说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他亲密的战友叶剑英在高台悼念英烈时,慨然赋诗:
英雄战死错路上,
今日独怀董振堂。
悬眼城楼今世换,
高台为你著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