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元甲
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大会专家讲坛、全省小麦抗灾强管百日行动现场推进会、全省家禽产业链建设推进会、全省“中国渔政亮剑2022”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全省“三夏”农机化生产示范观摩等7个中省现场推进会相继在我市举办;
夏粮总产量129.14万吨,较2021年同期增加了5769吨,面积、产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丰产丰收,受到了省委农办的贺信表扬;
“陕西设施冬枣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和“陕西关中地区葡萄优质高效绿色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两个农技推广项目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
合阳县荣获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大荔县申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获得农业农村部批准,蒲城县椿林镇被批准创建2022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粮食类),合阳、澄城、大荔3个产业化联合体荣获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7个乡村振兴典型入选陕西省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美丽乡村
几番风雨洗征程,回眸但见满眼春。2022年,市农业农村局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全面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目标,狠抓粮食生产稳面积提产能、特色产业稳基础提效益、乡村建设稳步伐提质量、农民增收稳势头提后劲,“三农”工作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乡村振兴奏响了时代强音,一幅幅生机勃勃、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在渭南大地徐徐展开。
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牢记“国之大者”,发挥关中平原资源禀赋优势,深耕“两藏”战略,加快推进先进技术和规模化经营。实施小麦“3335”宽幅沟播示范面积85万亩,玉米“5335”增密度面积221万亩,在全省先行先试建成核心区60万亩,整村推进村34个,打造3000~5000亩的“示范方”28个,高质量完成45.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22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792.4万亩、产量257.3万吨,粮食产量位居全省第一。其中收获夏粮425.8万亩,亩产296公斤,同比增加1.02%,总产129.14万吨,较2021年同期增加了5769吨,面积、产量均位居全省第一;收获秋粮385.9万亩,完成秋播小麦446.5万亩、油菜籽20.7万亩,粮食生产基础牢固,丰产丰收有保障。
富平县奶山羊集中养殖示范区
特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立足资源禀赋,培育产值9亿元以上“链主”企业7个,培育形成粮食、生猪、苹果、蔬菜等7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全市果园品种更新换优5.3万亩,建设乡村振兴果业全产业链示范村镇9个,实现果园托管面积14.5万亩,建设果业产业联合体10个,果园面积达319.8万亩,总产量397.1万吨,“白水苹果”“大荔冬枣”等九大区域公用品牌总价值达216.51亿元;全市蔬菜面积达136.75万亩,产量320万吨;存栏生猪200万头、牛22万头、羊150万只、家禽1750万只,同比增长2.1%、2.3%、4.2%、1.2%,肉蛋奶总产量87万吨,同比增长4.8%,水产品总产6.3万吨,同比增长6.8%。奶山羊、苹果两大产业入选国家级优势产业集群,以奶山羊为主的畜牧业成为全省3个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
富平县柿农晾晒柿饼
一二三产发展深度融合。以示范园区创建为抓手,推动产业集聚、效益提升,实现各县市区、主导产业、一二三产、市场主体全覆盖。全市新增园区4万亩,各级各类园区建设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临渭区、澄城县、白水县成功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率和认定量均列全省第一。全市累计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培育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6个,国家级农产品优势区4个、省级3个;新建、改建库容3.4万吨,建成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单体库339个,全市冷藏保鲜能力累计达124万吨以上。今年大荔县顺利通过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监测评估工作,同时成功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我市国家级产业园“零的突破”。
现代农业装备持续强化。深化农机科技装配创新,全面推广粮食机收减损技术,积极探索农机社会化服务新模式,着力推进特色产业机械化装备集成示范。全市共投入31.4万余台农业机械,完成机播小麦425.2万亩,机播率达到99.6%,机收小麦430.8万亩,机收率99.7%;机播玉米363万亩,机播率99.1%,机收玉米352.6万亩,机收率达到96.6%,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94%,全市小麦机收减损率为1.02%,远低于农业农村部提出的不高于2%的标准。蒲城、富平、白水、合阳4个县均已通过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省级验收。
电商直播
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势头强劲。申报国家示范社共10家,省级示范社34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7家。全市现有农民合作社6582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6家、省级百强社58家、市级示范社162家。认定家庭农场2618个,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289个、市级234个。拥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974个,服务对象43.94万户,实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210.83万亩。发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15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98家、市级109家,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高。深入开展“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着力解决监管执法不严、药物残留超标等突出问题,确保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5778人次,检查种子、化肥、农机、兽药、饲料等门店、场所4592个,立案查处140起,罚款35余万元。全市11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实验机构,通过“双认证”的达到9个。持续加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监管平台应用,全市实行合格证达标制度企业168家,开具合格证12万余份,附带合格证上市农产品3000吨。全市115个涉农镇办,建立乡镇监管站106个,覆盖率达到92.2%,“六有”标准化监管站101个,占比87.8%,为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基础保障。
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统筹开展农村改厕、问题户厕摸排、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全市新建农村卫生厕所达5.2万座,累计改造农村户厕60余万座,普及率达70.1%。实施整村推进456个,创建农村厕所革命后期管护示范县5个。农村户厕摸排回头看实现已改户厕全覆盖,共发现问题户厕13403座,已整改完成10813座,整改率达80.7%。累计投入劳动力42.1万人次,清理村内垃圾32万吨,水塘540口,村内沟渠513公里,淤泥218吨,畜禽养殖类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300余吨,93.6%的行政村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13%,农膜回收率达86.92%,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的自然村比例达到95%。全市创建全国绿色村庄22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61个,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271个,数量全省领先。
农高会上,我市产品获国外友人青睐
农村改革成果不断巩固。全市1962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已于2022年6月底全部实现有经营收益,“空壳村”实现全部清零,集体经济组织收益总额达2.2亿元,提前一年半完成省定任务。其中,年经营收益50万元以上的示范村达105个,较2021年新增39个;实现收益分红的村474个,分红总额3629万元,获得集体收益分红成员达10.86万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系统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全市1991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了账套建设,完成率99.4%,1990个集体经济组织完成余额初始化,完成率99.35%,录入会计凭证12864份,共建立资产卡片35423张。全市共签订集体经济合同总数62848份,涉及合同金额80065.79万元。
如今,漫步秦东的田畴沃野,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忙碌景象。这一幅幅春意盎然的图景,恰是我市农业农村工作攻坚克难、高歌猛进、追赶超越的每一个瞬间的浓缩与定格。在新的一年里,市农业农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一主线,扛牢粮食生产主体责任,推进粮食规模生产经营,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培优做强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巩固深化农村改革成果,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推进农业品牌创建工作,以“走在前、创一流”的昂扬斗志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以更强决心、更实举措,奋力谱写渭南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