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人类舒适行为排行,掏耳朵必定榜上有名,但总是有这样一群人,因为油油的耳朵,出现很多避之不及的小尴尬:耳朵里总是有油油的耳屎、摸起来也油油的、自己用的耳机缝隙里也总是黄黄的......
生活中,有的人耳垢是油腻腻的,有的人耳垢是干爽的,干的耳垢含有的油脂偏少,外表像白色或者淡黄色的片状面包屑,“油”的耳垢又叫“湿性耵聍”,因为含油脂较多,看起来就像湿乎乎的咸蛋黄,为什么就会有干耳朵和“油耳朵”之分呢?这真的不是什么病吗?是耳朵发炎了吗?
油耳朵有史可寻
正常情况下,油耳朵不是耳朵发炎了什么的,主要和我们的基因有一定的关系。
其实在很久很久之前,亚洲人的祖先还没有进行迁徙在非洲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中就已经有很多人是油耳朵了。
后面随着人类大迁移,气候、水土等综合环境的改变下,为了适应更寒冷的气候,一部分人的16号染色体上的ABCC11基因发生了突变,在原本油耳朵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更清爽不油腻的干耳朵,所以从人类发展来看,油耳朵的产生其实比干耳朵更早,两种状态都是人类耳朵的正常状态,不要担心它是什么疾病在作祟。
油耳朵≠狐臭
关于油耳朵的尴尬,除了日常这些视觉上的小事儿外,还有一个嗅觉上的尴尬:听说油耳朵的人都有狐臭?没联系,不属实,别轻信。
虽然ABCC11基因也被称为“狐臭基因”,上述我们说的油耳朵也正和这个基因有关,尽管两人师出同门,但并不代表这两者有着必然联系,狐臭的发病还受其他基因的调控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生活中,油耳朵没狐臭和有狐臭不是油耳朵的人也比比皆是。
油耳朵是好还是坏?
别看油耳朵的的样子不忍直视,实际上它却能给我们带来很多保护:它们的湿润和油腻能有效阻挡外界异物入侵、保护外耳道的皮肤和鼓膜,直接把那些外界的灰尘、飞虫挡在了门口,有人朋友可能会担心油油的耳朵会容易滋生细菌,时不时地就想去掏一掏。
实际上我们的耳朵本身是有自动清洁功能在的,日常的尺=吃饭、喝水、咳嗽等张口运动,都能顺便带出点耳屎出来,如果确实忍不了,可以用干净的棉签在外耳道轻轻转动,让它自行掉落,太过频繁和用力过猛的掏耳朵反而会对耳朵造成未知的伤害。
耳朵没你想象的那么需要时刻清洁,采耳虽爽,可不要“贪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