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者》剧照
他是三姓家奴,先后为国共两党和日本人工作,是个恶贯满盈的宵小之辈,他内心高傲、复杂多变却又自卑隐忍——在广受好评的谍战大剧《前行者》中,满腹诡谲的大反派裴如海让观众恨得咬牙切齿。
如何跳脱出反面角色脸谱化的表演,生动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演员霍青交出了让观众满意的答卷。
也许很多人对霍青的名字并不熟悉,但却记住了他饰演的很多角色。在频繁更新换代的演艺圈,他潜心表演20年,把自己沉淀成一位 “金牌配角”。
赋予反派人物人格魅力
在电视剧《前行者》中,裴如海生性多疑、谨小慎微,为了自己的安全,不惜利用女人和孩子去逼迫别人就范。他泯灭良知,在奸计没有得逞的情况下,对曾经的好友实行惨无人道的电刑逼供。为了保命,他毫无半点羞耻之心地成为日本人的座上客,以身侍贼。
在接演裴如海这一角色之前,霍青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
《前行者》剧照
“裴如海这个角色,不忠不义,他先是背叛了共产党,又背叛国民党,最后更是背叛了整个中华民族,是一个彻头彻尾十恶不赦的坏人。” 出演这样的角色,霍青内心有所担心:“不熟悉我的观众本能地会把角色和演员统一起来,产生反感甚至憎恶的情绪,觉得我本身就是那么坏。”
“但是我有信心能演好这个人物。”霍青肯定道,“我的年龄、经验,使我有足够的信心能刻画好这个人物。”
《前行者》剧照
平时就对近现代史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非常感兴趣的霍青,迫切地希望能通过裴如海这个反面教材,为现在的年轻观众展现那个时代里坚韧不拔的精神、展现那段苦难辉煌的历史,引发年轻人的思考。“我‘舍生取义’,接演了这个角色。”霍青说。
拍摄《前行者》最重要的一场水下戏时,正值 2020 年的冬天。考虑到天气寒冷,霍青已年近 60岁,剧组提前为他安排了替身演员,代替他完成水下大部分的镜头。
《前行者》剧照
霍青回忆:“那是一场重头戏,我觉得不能演得不清不楚,所以我还是坚持自己演。人物在水下的表情、动作、心理,都应该清清楚楚地展现出来,这样才是对角色负责、对观众负责。”那场戏一连在水里拍摄了 3 个多小时,没有上岸休息,由于一直要在水下睁着眼睛,霍青的眼睛红了 2 天。
这段水下戏正是《前行者》大结局中裴如海被困在海下的铁笼里处决的一幕。几个面部特写长镜头细腻地表现出裴如海由自信到慌张、不甘心、最终淹死的下场。观众终于等来了这个大反派的结局,无不拍手称快。
霍青也收获了观众的一波盛赞:“霍青演活了裴如海,坏得很有层次!”
让角色贴近人性
这不是霍青第一次出演反面人物。
“在2020年播出的电视剧《瞄准》里,我演的是军统保密局松江站站长方晋甫,虽然也是一个反面人物,但其实这个人物的人设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符合他的身份,他是有所谓的‘信仰’的。”对每个角色,霍青都有深刻的理解。
《瞄准》剧照
在霍青过去塑造的各种角色中,军人、警察、知识分子等正派人物为观众熟知。而近期出演的几个反派角色,又让观众对他的演技另眼相看——一个阴冷的眼神、一个复杂的内心挣扎、一个隐忍的情绪表达,配合台词的抑扬顿挫,便能营造出一个反面人物的形象。
每一个角色,霍青都为其赋予独特的人格魅力。
在霍青眼中,坏人不是只有心狠手辣的一面,也会挣扎、多变、恐惧甚至自卑。为此,他研究了很多法治类视频和纪录片,观察和推敲人物的一举一动。
霍青表示,演反面人物也是对他自己的磨炼,“在不同角色的塑造过程中,也会激发我闪光的另外一面。”
商海沉浮 重回未竟之梦
霍青的演员之梦起始于1988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国铁路文工团话剧团工作,还参演了几部电影,一圆表演梦。
但是,话剧表演的收入微薄,身为新人,机会也少,始终囊中羞涩,连地铁和公交都舍不得坐。慎重考虑之后,他决定离开挚爱的演艺工作,转而经商。
他开了自己的广告公司,为生计而奋斗,然而第一年的收入只有 2000 元。他甚至去当司机赚生活费。付出的努力永不会被辜负,霍青的公司渐渐有了起色,一干就是十年。
十年一梦,个中苦涩,只有霍青自己明白。然而始终无法回避的是,表演依然是他心中最难以割舍的爱。谈生意时,旁边电视中的表演会使他分神。在街上遇到拍戏的剧组,他也会停车驻足,心生向往,却又害怕碰见曾经的熟人。
有朋友曾经打趣他道:“霍青为什么开公司了?他演不了戏了!”不愿服输的个性让霍青心里不是滋味,也重新审视自己。
2002 年,公司还经营得热火朝天之时,40 岁的霍青毅然决然决定重返演艺界。商海十年,不规律的生活、公司经营的压力,让霍青一度胖到了近 200 斤。为了重圆演员梦,他首先要攻克的第一关,就是减肥。
为了尽快变瘦,他每天在下午最热的时候穿着长衣长裤跑步,用了半年的时间减重50斤,接到了复出的第一部电视剧《法不容情》,虽是一个小角色,总算成功迈出了第一步。
《法不容情》剧照
或许四十真的“不惑”,重返演艺界的霍青,目标前所未有的清晰。他要把握每一个机会,不管角色大小,必须诠释好每一个人物。
霍青也就此养成了跑步的习惯。一开始只是为了减肥,后来成为了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尤其是进剧组拍戏时,他都会把跑步机一同带去。因为演员的作息时间非常不固定,而酒店的健身房的开放时间是有限制的。早晨不管几点开工,霍青必然提前2小时起床跑步。“每天必须跑10公里,跑完之后一身轻松,免得浮肿,上镜不好看,对不起观众。”
也许可以说,霍青的演员之路一波三折,但是更多的还是水到渠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人物的认识、对角色的刻画,都有了突飞猛进的成长。”霍青说,“观念成熟,演员就是成熟的,才能称之为一个德艺双馨的好演员。”
一个勤学善思的演员
2005 年,霍青接到了职业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电视剧《行走的鸡毛掸子》里的大少爷耿汉良。
《行走的鸡毛掸子》剧照
“那时心理压力非常大,但我尽全力让这个人物就像长在我身上,一样不光是扮相,我的眼神、动作,一言一行都是耿汉良,时时刻刻去体会这个人物的状态,这样就把角色丰富起来了。”霍青成功将耿汉良聪明睿智、沉稳内敛、潇洒果敢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从《法不容情》《苍天有眼》《行走的鸡毛掸子》,到《我的兄弟叫顺溜》《三国》《楚汉传奇》……一部接一部作品稳扎稳打,霍青的荧幕形象开始深入人心。
对于四五十岁的年纪来说,称得上是大器晚成,而对重新抓住机会的霍青来说,却是奋发有为正当时。
《大江大河2》剧照
而说起真正的荧幕走红之作,莫过于高希希导演的《三国》里的鲁肃。
霍青饰演的鲁肃一改老版《三国演义》中的老实人形象,而是多了几分睿智,几分刚毅。为了演好这个角色,霍青读了无数三国相关的资料,《三国演义》自不必说,还有《三国志》等各种史料、图片。“要去刻画一个角色,自己先要为角色感动,我真正热爱、敬仰这个角色,观众看到我的表演,才能有切肤的感受。”
而那场感动无数观众的“鲁肃之死”,竟是霍青通过自己的理解与导演现场讨论改成的。由于电视剧拍摄并不按照剧情顺序,无法预知拍摄现场的陈设情况。剧本里原本设定鲁肃死于榻上,霍青从接到剧本时,就一直在琢磨这场戏该如何去演。
《三国》剧照
终于到了拍摄这天,位于河南焦作的摄影基地连下了三天大雨,现场泥泞不堪。赶到现场时,工作人员提前架设好了 6 台摄像机,灯光、轨道等设备也已布置好。霍青轻声说了一句“和我想的不太一样”,导演便暂停工作与他讨论起来。
霍青说:“鲁肃不应该死在榻上。他是那样一个对主公忠心耿耿、对国家殚精竭虑的谋臣,怎么能死在榻上?”导演当即决定重新布景,这才有了剧中鲁肃拖着病入膏肓的身体走到案前,为主公提笔写信那一幕绝唱。
凭借鲁肃这个角色,霍青获得好评如潮,观众盛赞:“这是最完美的鲁肃。”在《三国》之前,霍青可谓有佳作无盛名。演技精湛的他从《三国》开始起飞,成为不折不扣的演技保障。
“我不敢对不起观众”
出身于铁路文工团话剧团的霍青,现在也依然活跃在话剧舞台上。铁路文工团排演的大型话剧《西花厅故事》《八百里高寒》等,都由他主演。
“我对话剧表演有很深的情结。”霍青说,“演话剧的时候,在所有演员和观众共同烘托的氛围中不断推向高潮,精神需要高度集中,整场表演一气呵成,没有重来的机会。”
《西花厅故事》剧照
“风借火之势,火借风之威”——在话剧表演中,没有镜头的切换来表现场景、情绪和氛围的变化,更加考验演员的功底。“演员表演的‘度’要拿捏得非常精准,多一分多余,少一分又不够,所以表演艺术既要感性,又要理性。”
霍青把所有的心思都毫无保留地用到了演戏上。“同一句台词, 100 个人会有 100 种方法演绎。每句话的节奏、重音、停顿都需要仔细推敲。台词说得精准到位,才能更好体现角色的情感和个性,才能把观众带入戏中。台词如果像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就太对不起观众了。”霍青说。
采访中,“怕对不起观众”这句话一直挂在霍青嘴边。“现在再回去看以往的角色,我发现都有可以再完善的地方。但是就我的良心来说,每个角色都倾尽了所有努力,在我心里都是最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