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表现思想为主的言志诗,还是偏重于表达情感的抒情诗,都离不开说理。但是诗歌如果纯粹说理,就会失去诗歌的含蓄特点,必然味同嚼蜡,而一点理趣也不表露的诗作,也不足以醒世。
读者在鉴赏古诗时,若想得到人生的启迪,必然会赋予原诗以新的思想。于是古诗词中那些阐述生活经验和人生意义的诗句,又具有了借鉴价值,人们在欣赏这些诗句时,就得到了感发的力量,从而激励自己去奋斗和追求,逐渐走向人生的完美。下面介绍唐代诗僧的一首五绝,源自诗经,后又演化为俗语,更充满理趣。
题竹
唐代:玄览
欲知吾道廊,不与物情违。
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玄览是唐代诗僧,俗名晖,曾学道于茅山,他遍研道家和佛教典籍,还时常和道士们探讨,并与佛教徒切磋。诗人喜欢深入大自然,也爱好阅读前贤的优秀作品。有一次他翻看诗经,读到其中几句,顿时觉得感悟深刻,于是就创作了这首诗。
《诗经》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有很多朴实易懂的道理,在大雅中就曾写道: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雄鹰飞上蓝天,鱼儿跃在深渊。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鸢飞鱼跃、各得其所,象征着优秀人才都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
诗僧玄览读完这首诗,以“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来比喻佛家之道,讲述佛法无边,其本身包含着深邃的哲理意味。大自然充满了变幻和神奇,佛学也是博大精深,一般的修行者只知皮毛,却很难其真髓。只有从实践中细心感悟,才能慢慢接近真理。
正所谓,春花秋月、夏风冬雪,若无心事、恬淡无忧。作者用“不与物情违”,抒写了他对参禅的认识,意味着人生虽然有各种苦难,但是只要懂得取舍、愿意放下,就会游刃有余。仿佛长了一双可以自由飞翔的翅膀,就能够在广阔的禅境中,深刻地感受禅趣。
后人引用这首诗,却很少保留原诗中的哲理内容,而是赋予了更多更广的新的哲理内涵。在流传过程中,这两句诗又被改成俗语: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虽然字数增加,但并不影响原意。
原诗的意象为鉴赏者留下了广泛的再创造的余地,新的哲理意义也便自然产生。人们从鱼跃大海、鸟飞天空,悟出的哲理是在广阔天地中自由自在,大有作为。
玄览大师的这首五绝虽然取材于诗经,却融入了自己的感受,表达了对禅理的认识。诗人希望修行者调整心态、放眼世界,另外还要踏实地练好基本功,并积极地融入自然和社会,同时遇到困难时,也不要回避和退缩,经过这样的一番历练,然后就能由必然走向自由。
读完这首诗,也让人们得到一些启示。文学鉴赏需要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从本质上说,也是取用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哲理。对于古典文学的优秀遗产,人们要努力继承、大力弘扬,同时也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可一味地照搬照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