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个人,名字叫做甄士隐,谐音“真事隐“,还有个人叫做贾雨村,谐音“假语村(言)”。因此有很多人推断,红楼梦中是将一些真事故意隐去,而用假语村言来掩盖。读红楼,需要看破这些假语,然后推敲真实发生的事情。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比如说书中一直在批评宝玉,可实际上运用的是明贬实褒的手法,书中一直在说贾府中的荣国府不行,可实际上真正为祸的是极少着墨的宁国府。此外,曹雪芹还擅长使用谐音来暗示一些东西,比如贾府的四姐妹,合在一起谐音便是“原应叹息”。
可谐音未必全然是真的,诸如贾政,谐音“假正(经)”,可他并不是贾府中假正经的那个人,相反,他对上对下都非常尽力,算得上贾府中为数不多的正经人了。
一、勤学厚道,大有祖父遗风
贾政并非十恶不赦的罪人,哪怕他在鞭打贾宝玉的时候,也是因为事出有因,气急攻心。那个时候,并没有“人权”这个概念,信奉的从来都是“棍棒底下出孝子”,自然不可因为他打了贾宝玉而将他纳入坏父亲范畴。
早在开篇之际,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便给过贾政评价,说他“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粱轻薄仕宦之流” 。这个评价可谓是非常高了,而林如海其人,同样出身富贵,自己科举中了探花,担任的还是皇帝亲信才能担任的盐官。
从书中来看,贾政在很小的时候便爱读书,并且以当时的才学,他完全可以靠“科甲出身”。对于贾政而言,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借助贾府去“捐官”,反而想要通过科举,来维系岌岌可危的贾府显赫。
可惜,因为父亲的去世,去世的奏折到了皇帝面前,皇帝怜惜贾府先祖,便“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后来升了员外郎。他生平爱和门子清客谈论时事,并非假正经,而是真的喜欢读书人,也愿意扶持穷苦出身的读书人,没有半点官架子。
若是这样的人都算“假正经“,难道非要如贾赦那般讨小老婆,处处享乐不思进取,才算得上”真正经”吗?这个世界上,生活从来很艰难,总要有人撑起风雨刀剑,而贾政便是那个承担起家族责任的人。
二、百善孝为先,事事以贾母为重
贾政也同样是孝子,他的哥哥贾赦尚且还打贾母屋里鸳鸯的主意,将老太太惹得怒火中烧,贾政却处处承欢贾母膝下,甚至赔笑作揖逗贾母开心。
元宵节,贾母兴致起来,带着一众孙儿们猜灯谜,贾政知道贾母的灯谜,却故意猜错,罚了不少东西才猜出来。他可以不要自己的面子,只要母亲开心,这样的孝子,若说是“假正经”,也装了大半辈子,值得众人学习了。
他教导宝玉,因为贾母护着,不忍让母亲生气,便处处忍让。真正气急痛打宝玉之际,看见贾母出现,也能收起怒火,安安静静听训。这不是懦弱,而是真正将孝道记在了骨子里,生怕母亲气出病来,苦苦叩求认罪。
而同样作为儿子,贾赦却并不是那么合格,虽然表面上对贾母尊敬,却也处处算计,甚至仗着母亲不会生儿子的气,而处处惹怒贾母。这样的“真潇洒”,恕我欣赏不来。
诚然,贾政的孝顺有愚孝的成分在,否则也不至于因为害怕让母亲不开心,而停止对宝玉的教育。可这种愚孝,本身便是那个时候礼教要求的东西,若以现代的标准而言,贾政是可悲的,可在当时,却是最正派的体现。
三、对下关心,有爱却不懂表达
对于晚辈,贾政同样是合格的。他或许不是那个最有智慧,最懂得教育的孩子,却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因为有他管着,贾珠博学多才,贾宝玉虽然厮混女儿堆,也不至于干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来。
反观宁国府贾敬,虽然科举出身中了进士,却一味吃丹炼道,放着好好的官不做,放着好好的家不管,使得贾珍将宁国府闹得乌烟瘴气。而贾赦呢?一味往屋里讨小老婆,也不好好教育孩子,对迎春更是虎狼之心,没有半点打心眼里的关心。
贾政是严厉,可他的严厉是出于关怀,他希望宝玉成才,虽然是为了贾府,可“望子成龙”本就是父母的心愿。他吝惜对宝玉的夸奖,是因为传统礼教讲究“严父慈母”,作为父亲必须不苟言笑。
他生活的时代没有教他孩子需要鼓励,更没有教他如何跟孩子沟通,可这未必是不爱。或许他真的不懂如何当一个优秀的父亲,“严父”的形象已经深刻印在他的脑海里,或许他的父亲也曾这样教育他。
而面对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的行为,他恨铁不成钢,怒火冲天亲自执行家法,后来见自己打重了,“也就灰心,自悔不该下毒手打到如此地步”。当时贾赦为迎春寻亲,贾政“深恶孙家”,极力劝阻,可碍于自己不是迎春父亲,没有阻止成功。
但由此可见,贾政也不是利益之上之人,也会为儿女的幸福考虑。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来,贾政真的不是“假正经”,反而他才是贾府最正派的人,一个真正将儒家礼教思想融入骨子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