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民种植特色蔬菜,一茬收入5000元
“向土地要效益”,这应该是所有农民的梦想和目标。
如何破解常规种植效益低的难题?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沙土镇部分农户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
四月下旬,刚刚送走一场低温阴雨天气,天刚放晴,村民杨大姐就和家人来到田间,望着眼前绿油油的蔬菜,心里有着万分的庆幸。
在杨大姐看来,眼前的蔬菜能够获得最终的丰收,可谓是经历了“千难万险”,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田间的蔬菜顶住了春节前后的数次寒流,虽然产量略有下降,但品质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而当前平均5000多元的亩效益,也算得上是对产量损失的弥补吧。
据杨大姐介绍,这种看似是莴苣的蔬菜,其实是莴苣属大家庭中的一份子,就像莴苣和油麦菜、生菜一样,属于一个大家庭中的不同品种。
它的名字叫苔菜,虽然也能像莴苣那样用于炒菜、凉拌,但苔菜的最大价值,还是用于加工脱水蔬菜。
制成脱水蔬菜后,零售价格高达40元/斤上下,所以,采取新鲜苔菜进行炒菜或凉拌食用,绝对是一种浪费。
以春季苔菜举例,加工成脱水蔬菜后,亩产量约270斤左右,按照今年的收购价格20元/斤(地头价),亩效益就高达5000多元。
然而,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这项收益,仅仅是该块田地三分之一份额。
中药材套种特色蔬菜,安徽农民玩出了新花样
当杨大姐扬起铲子,将苔菜收获后,田间的“真相”这才逐渐露出,一垄垄的中药材在春天的田野里随风摇曳。
据杨大姐介绍,脚下的中药材是芍药的一种,名为白芍,是去年11月份种植的。
白芍是一种多年生中药材(生长期为4-5年),第一年生长期,主要以生根为主,田间由于缺少遮挡物,幼苗遭遇强光或干旱天气,容易导致黄化、生长停滞等生理问题。
在田间套种苔菜,可起到较好的遮荫保湿作用,当苔菜于4月下旬收获后,白芍植株已经定型,已经具备了抵御生理病害的能力,为顺利进入夏季,打下了坚实基础。
进入秋季,白芍生长进入尾声,此时还可种植一茬秋季苔菜,一般于8月份种植,10-11月份收获。
此时种植苔菜,同样不会对白芍造成影响,由于秋季苔菜生长期较短,制成脱水蔬菜后的产量相对较低,但也有200斤左右的亩产量,按照平均20元/斤的价格计算,亩收益也能达到4000元左右。
而白芍也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中药材,一般亩效益在20000元左右,按照4年生长期计算,平均每年亩效益为5000元。
两茬苔菜加上白芍的平均年效益,这样一亩田的收益就达到了14000元。
如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正被国家大力推广,然而,基层农民的智慧同样不可小觑,即便是较难管理的经济作物,依然可以利用生长差异,将种植效益达到最大化。
高标准农田建设,会影响经济作物种植吗
当中药材套种特色蔬菜成为一种流行,当精耕细作可以使种植效益最大化之时,杨大姐却表达了她的担心。
在她看来,随着国家对土地的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势必得以普及,而高标准农田的特征就是,高标准田内必须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其次是棉、油、糖及蔬菜等重要农产品。
尤其是平原地区,一旦被划为高标准农田,像这种中药材套种特色蔬菜的种植模式,是不是要退出历史的舞台?
杨大姐的担心不无道理,一边是“小快灵”的高效益传统种植模式,一边是粮食作物规模化模式,当这两种模式产生碰撞时,谁又该为谁让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