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汇报(扎西德勒我们的新家园)
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汇报(扎西德勒我们的新家园)
2024-11-12 06:09:19  作者:有缘来相见  网址:https://m.xinb2b.cn/life/lyv388086.html

新华社拉萨9月28日电 题:扎西德勒,我们的新家园——西藏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幸福美好新生活,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汇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脱贫攻坚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汇报

新华社拉萨9月28日电 题:扎西德勒,我们的新家园——西藏易地扶贫搬迁搬出幸福美好新生活

新华社记者罗博、王炳坤、赵一鸿

9月的高原,秋高气爽。

金黄的青稞田里,人们辛勤劳作,歌声、吆喝声交织,传递着丰收的喜悦。

这是西藏当雄县羊八井镇彩渠塘村(8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漫步在城镇乡村,一栋栋藏式新房,成为见证雪域高原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向全面小康的最美风景。

作为我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以来,西藏累计实现62.8万贫困人口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

而一场史无前例、超大规模的易地扶贫搬迁行动,则是消灭贫困的关键。

西藏玉麦乡搬迁群众在学习烹饪技术(7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 摄

近日,新华社记者走访西藏多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目睹贫困群众挪穷窝、换穷业,生活正在发生新变化。

从高寒远山到河谷城镇:“再见了,地方病”

坐在村手工合作社里,40岁的达吉与同事相对而坐,配合着缠绕一卷卷羊毛线。

尽管手指关节还有些弯曲,但达吉努力让动作快起来,眼神中透出一股倔强。

四季吉祥村村民多吉久美(中)和家人在自家新房里留影(2019年8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达吉是西藏当雄县羊八井镇彩渠塘村村民。谁能想到,三年前刚搬到这里时,她因严重风湿病常年卧床。如今走出家门就业,她说:“生活终于有了一道亮光。”

在西藏玉拓羊八井温泉水疗中心,彩渠塘村村民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浴(8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彩渠塘村是西藏精准扶贫风湿病患者的一个集中搬迁安置点。2017年,那曲、阿里、昌都三个地市的150户贫困户分四批搬到这里,全村683口人中,患有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就有204人。

在西藏,平均海拔超4000米的土地上,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与高寒、缺氧做斗争。特别是在一些地方,风湿、痛风、大骨节病等高原疾病多发,生存都困难,改善生活、发展生产更是难上加难。

疾病,曾是西藏贫困发生的重要原因。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一份统计显示,2016年因病致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6.34万人。

这是位于拉萨市柳梧新区的昌乐苑安置点(9月25日摄)。新华社发(西洛摄)

“没有百姓健康,哪有全民小康”,而让贫困群众彻底搬离致病环境,在“世界屋脊”奔小康道路上,无疑成为一个标志性帮扶之举。

在地热资源丰富的彩渠塘村,达吉在康复中心不断变换药浴、热敷、放血、针灸等疗法,加上温泉疗养,病情慢慢好转起来。在她身边,丢掉双拐、离开轮椅的患病村民越来越多。

“让穷者远离饥荒,让病者远离忧伤”,曾是西藏人民千百年来的美好愿望。一场以筑牢民生屏障为出发点的易地扶贫搬迁,正让这一梦想变成现实。

截至目前,西藏已建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960多个,26.6万名贫困群众乔迁新居。从高寒远山到河谷城镇,绝不只是让贫困群众居有定所、病有所医,也在创造更多可能。

雅鲁藏布江畔,四季吉祥村,曲水县一处主要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搬迁安置点。

这是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古荣乡嘎冲村里搬迁群众的民居(8月4日摄)。新华社发

洛桑念扎从曲水县白堆村搬来。之前,全家人守着深山沟里的10亩旱地和几十头牦牛,因他妻子患病,家里孩子多,日子过得格外艰难。

来到靠近高速公路和机场的新家,洛桑念扎在村干部帮助下,发动村民承揽荒山绿化、苗木种植等业务。如今他摆脱贫困,还成了全村致富带头人。

洛桑念扎说:“挪出了穷窝,机会自然就来了。”

从求生存到谋幸福:“你好,新生活”

“三岩”,一个地域词汇,在藏语里面,却有着“劣土”的含义。

从昌都市东行约300公里,一条金沙江将川、藏两个省份隔开,三岩人就在大山和峡谷的过渡地带,沿江而居。

这是拉萨市曲水县才纳乡四季吉祥村(8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由于地势险恶、土地贫瘠,三岩人世世代代走不出大山,很难融入外部世界,几乎陷入“越贫穷越封闭,越封闭越贫穷”的死循环。

2018年5月,西藏作出实施三岩片区跨市整体搬迁的决策。在金沙江畔离群索居的1.1万名三岩群众,终于迎来了人生转变。

走进拉萨市柳梧新区的昌乐苑安置点,搬迁户们住新楼,子女就近上学,老人就医方便,年轻劳动力要么在家门口上班,要么去市中心寻找就业机会。从芒康县戈波乡迁来的阿帕老人由衷感慨,犹如一股春风迅速消融冰雪,三岩人一步跨千年,将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沐浴着脱贫攻坚春风的,还有藏北广袤草原上的牧民们。

为破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难题,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西藏实施高海拔生态搬迁,计划8年时间内搬迁13万人。

拉萨西郊的堆龙德庆区噶冲村内,坐落着那曲市尼玛县荣玛乡高海拔生态搬迁安置点。

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风湿病防治研究羊八井基地,彩渠塘村的村民在接受常规检查(8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2018年6月,生态环境脆弱、地处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荣玛乡整体搬迁,262户1102人离开总面积比海南省还大的荣玛乡。

人退草进,搬迁后荣玛乡放牧的牲畜减少接近九成,退出草场357万亩。羌塘大草原上的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等野生动物,迎来了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

离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牧民们还是担心:“今后生活何去何从?”

市、县、乡几级政府精心规划,在噶冲村安置点新建了牦奶牛养殖场、绵羊育肥场和牧家乐等,用于安排就业。最近,这里还借助紧邻青藏公路的优势,修起了停车场,办起了快餐店。

扶贫干部拼尽全力,搬迁户们也积极作为。

在噶冲村两公里外的拉萨市象雄美朵景区,19岁的交穷凭借从小学会的骑射技艺,每周都会去马场表演马术。

在昌乐苑安置点,42岁的扎西罗布也忙碌起来。这位结婚后几乎没有做过家务活的三岩汉子,最近前往市政环卫公司上班。

“该给的政府都给了,未来的美好生活,还靠我们自己创造。”他说。

从孤独戍边到“一个都不能少”:“哈达献给党”

初秋的清晨,玉麦乡小学铃声响起,孩子们的琅琅书声很快就在山谷间回荡。

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曾被称为“中国人口最少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里只住有一户三人——桑杰曲巴和他的女儿卓嘎、央宗。

旺扎(中)和家人在彩渠塘村的新家中(8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桑杰曲巴父女两代人几十年默默守护祖国领土的故事,如今已被许多人熟知。13年前,高中毕业的巴桑次仁初到这里工作,深深体会守边的不易。

“刚来时,乡里没有学校,人们临时把一间土房改成教室,这里的孩子才第一次在家门口上课。”如今已是玉麦乡玉麦村党支部书记的巴桑次仁回忆。

十几年前,玉麦不通公路。每到冬季大雪封山,巴桑次仁和乡民们与世隔绝,往往一过就是小半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近年来,西藏大力推进边境小康村建设,一个个偏远、闭塞的边陲山乡,如今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藏玉麦乡搬迁群众在蔬菜大棚里学习种植蔬菜技术(7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置身于玉麦乡街头,一座座藏式小院错落有致,道路两旁商店、家庭旅馆、藏餐馆林立,学校、卫生院、村民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卓嘎、央宗姐妹告诉记者,政府给乡民们发放各种补贴和生态岗位工资,还想方设法帮着发展边境旅游、竹器加工等产业,“在这里守边戍边,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们!”

国家厚爱如山,换来的是百姓深情似海。

一个多月前,随着一辆辆卡车缓缓驶入山南市错那县卡达乡,“边境小康村”多塘村迎来了一批新居民。在这里,他们将在海拔4500米左右的边境放牧、发展生产。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边巴旺久是第一批自愿报名的搬迁者。他说:“党和国家关心、关怀我们,我们愿用生命守护好祖国的一草一木。”

在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农民在青稞田里忙着收割(8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在群山环抱的玉麦乡,这几年随着新人口入住,现在居民也已超过200人。曾经的孤独冷清,逐渐被热闹取代。

国庆将至,玉麦乡每家每户门前都换上了崭新的五星红旗。

卓嘎的小女儿巴桑卓嘎1996年出生,去年大学毕业后回到玉麦。“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她说,扎西德勒,我们将用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 如何确立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做好个人信息保护)
  • 2024-11-13做好个人信息保护个人敏感信息:是指一旦遭到泄露、非法提供或滥用可能危害人身和财产安全,极易导致个人名誉、身心健康受到损害或歧视性待遇等的个人信息个人验证信息:是有关一个人的任何数据,这些数据能帮助识别这个人,如姓名、。
  • 知道李现为什么叫七月男友吗(你凭什么成为七月男友)
  • 2024-11-13你凭什么成为七月男友说起来,李现出道也许多年了,也兢兢业业演了这么年的戏但一直不温不火,爆红前上热搜的关键词是:李现穷困潦倒,骑电动车上班后来李现说道:电动车是扫的共享车电视剧《亲爱的热爱的》刚要开播的时候,小编和朋友说。
  • 幽默的祝福语简短(有什么幽默的祝福语)
  • 2024-11-13有什么幽默的祝福语山川河流可以使人与人互相阻隔,却无法将心与心阻隔,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我的心永远陪伴着你我永远忘不了你哪天的样子,纷飞的雪花从你头上落下,映出你迷人的面庞……喂!你的头屑也太多了吧?阴沉的天,独坐窗前万。
  • 兵马俑门票多少一张
  • 2024-11-13兵马俑门票多少一张西安兵马俑全价票为120元/人,学生票为60元/人,65周岁(含65周岁)以上老人、残疾人、中国现役军人、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等人群享受门票免费政策。
  • 老年人适合干什么生意好 现在50岁左右的人做一点什么生意
  • 2024-11-13老年人适合干什么生意好 现在50岁左右的人做一点什么生意现在社会上有许多50岁左右的“闲人”,工作不好找,赚钱也找不到门道,总是感觉这样也不好做,那样自己也做不起来,就这样闲赋在家到处转圈,这样肯定不行对于一个50岁左右的人来说,后面还有几十年光阴,不能就。
  • 财富怎么炼成(你不能让人这样欺负)
  • 2024-11-13你不能让人这样欺负财富炼金术:你不能让人这样欺负!文|雾满拦江(01)米国有个妹子,21岁那年,不知犯了什么错,在弗罗里达监狱蹲了3年获释后她发了个视频,讲述狱中十二条潜规则,指导大家蹲监狱的正确姿式视频爆火为什么呢?。
  • 18岁的舒淇美貌惊天动地(和4个男人的情感纠葛史)
  • 2024-11-13和4个男人的情感纠葛史16岁一脱成名,饱受非议,面对着世人的谩骂,她也只能悄悄的躲进被子里流泪,因为过往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感情的道路上处处碰壁她就是舒淇舒淇1976年出生于台湾,家境贫困,供不起她上学,高中未毕业的她不。
  • 赣南师大什么时候开学(赣南师大即将解封)
  • 2024-11-13赣南师大即将解封澎湃新闻记者钟煜豪9月20日,赣南师范大学微信公号“赣师学工”宣布,学校将优化校门出入管理,自9月21日起“解封”消息称,师生一律凭证件正常出入校园其中,教职工凭校园卡(工作证)或通行证正常出入(含车。
  • 鲍鱼蒸的方法(清蒸鲍鱼的做法)
  • 2024-11-13清蒸鲍鱼的做法食材:鲍鱼六个,大蒜若干,葱一根,盐若干,糖若干,料酒若干,生抽若干,油若干鲍鱼买回来,洗干净,接着一个个拿出来,用刀挖出来,用手是扣不出来的挖出来后,去掉黑色的内脏,鲍鱼嘴巴那里也要清洗一下鲍鱼挖出。
  • 女装市场stp分析(大码女装品牌GardenLis)
  • 2024-11-13大码女装品牌GardenLis目前中国的女性超重总人口达1.5亿,肥胖总人口超4600万,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还没有诞生一个超过五亿人民币销售规模的品牌GardenLis在这样一个市场环境中诞生,面对整体“小、乱、散”的市场。
  • 任务栏消失了怎么弄声音(任务栏没有声音图标了怎么办)
  • 2024-11-13任务栏没有声音图标了怎么办任务栏,通常会显示许多电脑相关的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个的选项进行相关的设置,比如说任务栏的小喇叭,就是用来调节电脑声音的但是,如果你电脑的任务栏右下角喇叭图标不见了,我们应该怎么办?1、点击左侧“通。
  • 奇瑞新能源最新款配置(市区短途物流利器)
  • 2024-11-13市区短途物流利器商用车对于普通人而言一般确实不太关注,不过商用车市场现在也是主力市场之一,特别是随着城市物流业务的爆发式增长,除了微车层面的小型物流车之外,原先全顺、依维柯这样的中型商用车市场也开始逐渐增加分量,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