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 复备人: 时间:
课题:复式统计图复习 | 课型 | 复习课 | |||||||||||||||||||
教学目标: | 1.通过对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加深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应用有更深的理解,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统计知识体系。 2.以统计图知识为主线,让学生作图、读图、用图,体会数学知识内在之间的联系,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 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 ||||||||||||||||||||
教学重、难点: | 会用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会画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 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能根据具体分析做出合理的推断和决策,培养统计意识。 | ||||||||||||||||||||
课前准备: | 调查本班学生喜欢的活动 1课时 | ||||||||||||||||||||
教学过程 :教师和学生活动 一、情境中回顾,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少先队要组织一次活动,计划从野炊、放风筝、爬山、采集标本四项活动中,选择一项作为活动内容。怎样比较合理地选择那个项目作为活动内容呢? 生可能说出调查或统计的方法。 师:运用统计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第六单元我们学习了统计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想一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和优点?)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解决问题,系统构建(一)调查搜集数据,复习制作调查表 1.独立思考。 师:如果你是活动组织者,要决定活动内容你打算先做什么? 生:先制作调查表 师:那么我们就设计一个调查表,来调查出我们班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况好吗? 2.班内交流。(引导学生回顾调查表的制作方法及注意的问题。) 师:谁能来说一说设计调查表都包括哪些内容?他设计的合理吗?在设计调查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如果要调查记录数据,都可以用什么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回顾交流讨论。 3.整理数据,完成统计表。 师:调查后需要干什么? 生:整理数据。 师:对,要整理一下数据,课前老师已经调查了同学们喜欢的活动(提供调查表)。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把调查的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 师:想一想整理数据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二)通过制图,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1.独立思考。 师:请同学们根据调查结果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班内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交流展示一下你绘制的统计图?为什么这样绘制? 生讲解原因。(有目的的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两种方法。) 3.比较辨析。 师:同学们来评价一下,哪种统计图更适合比较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为什么? 4.解决问题。 师:观察统计图,你认为选择哪项活动合适?说说你的理由和建议。 生阐述理由。 5.整理关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师:通过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你对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引导学生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更直观形象的比较出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况,进一步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三)通过读图,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1.独立思考。 谈话:在去参加活动之前,有两个同学的体温变化如下,请同学们看统计图。(出示“我学会了吗?”第2题)根据统计图思考两位同学的体温变化情况。 2.班内交流。 谈话: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你对两位同学的体温有什么建议? 3.整理关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谈话:通过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你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三、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1.独立制作统计图。 谈话:第二实验小学对2003年入学学生五年中每年都平均身高记录如下。(单位:㎝)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出示未完成的“第二实验小学对2003年入学学生五年中每年的平均身高变化统计图”。) 2.班内交流。 谈话:谁来展示一下你制作的统计图?说出为什么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由。 四、总结全课,系统整理 谈话:同学们,通过复习复式统计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 二次备课 | ||||||||||||||||||||
作业设计: 1.复式折线统计图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 ) A数量多少 B数量增减变化 C平均数的大小 下面是宏大家电商场AB两种品牌电视机的销售额情况统计图。(1)填表。(单位:万元)
A学校各年级的人数 B五年级各班做好事的件数 C6月份气温变化情况 某超市2020年下半年甲乙两种牛奶销售情况统计如下表。某超市2020年下半年甲乙两种牛奶销售情况统计表 | |||||||||||||||||||||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优势 特点 |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