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调整、改变他们的不合理认知。先介绍两个不太有效的方法,也是大家经常用的方法,然后提出三个思路和建议。
一、不太有效的方法1、说教,即单纯地说服、教育、讲道理,这些,对于改变不合理认知,是收效甚微的。
2、比说服教育要好一点点的,是可以相互比较对等地进行问题的辩论。这种方式,偶尔会有效果,但更多的时候是也是没有任何效果。
因为抑郁症患者对于自己的认知会非常坚定,甚至有些观点,理解得很深刻,一般人很难说服,就算偶尔说服,让他理解到了真正理性地建议、理性的道理是怎样的,但是他心里仍然是不服的,或者是情绪上仍然是不愉快的。
这种效果,表面上就是道理虽然让他懂了,但是他还是不愿意去做,或者根本也做不到。
这两种方式,一个是说教,一个是辩论,效果都不是很好,尤其是抑郁症患者还处于抑郁状态时,对于改变他们的不合理认知是收效甚微的。
从心理学上来讲,并不是说教者或者辩论者的水平有问题,或者理论不正确,就算水平再高的人,辩论能力再强的人,也很难说服抑郁症患者的不合理认知。
NLP心理学,也叫神经语言程序心理学,其中有一个基本的假设是,“一个人不能改变另外一个人”。 这个观点也是很多心理学上的一个普遍认可的观点。
二、如何改变抑郁症患者的不合理认知呢?下面提三个思路或建议:
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学老师、心理学的其他的从业者,请这些人来做专业的帮助。专业人士和抑郁症患者之间相互沟通,提出建议,包括辩论、行为方面的指导,叫专业帮助。
专业帮助有些不同的地方,它能够从心理学及其他专业的方面让患者在心理上、行为上得到转变。
其中一种典型的建议,就是要做认知行为疗法相关的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的一个治疗疗程要6次到20次甚至会更长的时间,因为转变一个人的观念,并不是短时间内能做到的。
读者可能会问,心理咨询师和患者之间不也是通过谈话或者通过辩论来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吗?是的,形式上确实是类似的,但是,所谓的专业帮助与非专业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比如,对于一个有消极完美主义倾向的抑郁症患者来说,他在和心理咨询师进行交谈的时候,心理咨询师首先会理解、接纳患者的完美主义倾向,会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倾向,了解观念的具体内容表现,在充分的接纳、理解的基础上,再和患者进行交谈、讨论。
以述这一点,家属或者其他的普通朋友是很难做到的。
心理咨询师和患者进行交谈的时候,首先他会用患者的理论、观念或者是方式来提出问题,同时引导患者自己深入分析问题,并且让患者自己发现他自己自相矛盾的地方。
比如说让他自己去找一个完美的对象或者完美的事物,在让他自己在这种完美的事物当中,自己发现不完美的地方,通过他自己的心理过程,减少自己的心理冲突,慢慢把这种不合理的认知合理化,即是他自己,通过自己的心理过程,自己转变了不合理认知,而不是别人强加给他的,这是一个专业的交谈过程。
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者其他心理学从业者来帮助抑郁症患者,是调整不合理认知的一种专业的方法,建议家属帮他去找到合适的、相互匹配的心理咨询师或其他心理学方专业人士,帮助他改善他的认知。
调整抑郁症患者不合理认知的思路,是让患者自己在行为当中获得转变。下面用一个故事来说明,患者自己如何通过自己行为转变认知。
二千六百年以前的印度,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有一个穷人家的女孩子叫盖莎,他嫁给了一位很富有的人,夫妻俩关系很好。
但是盖莎会经常受到家族里其他人的歧视,这种状况,在盖莎生了一个孩之后得到了转变,因此,盖莎对他的孩子非常珍爱,把他当作自己的精神支柱。
然而,而这种幸福生活没过多长时间,孩子不幸夭亡了,这个女子经受不住巨大的打击,变得癫狂了,她抱着孩子的尸体到处走,到处去求医问药,想把已经死去的孩子治好,随着尸体慢慢的腐烂,甚至发臭,她还是没有醒悟过来,还是疯狂地抱着孩子到处去找医生。
很多人都没办法,就建议她去找佛陀,去找释迦牟尼佛,因为释迦牟尼佛被认为是一个大医王,什么病都可以治。
盖莎到了佛陀面前,佛告诉他,你的问题我可以解决,我可以帮助你,而且很简单,你只要到山下去寻找三棵芥菜籽儿,回来之后我就可以帮你把孩子治好,前提是,必须到一户没有死过人的家里去找这三颗芥菜籽。
芥菜当时是印度非常普遍的一种蔬菜,家家都有人种,盖莎以为很简单,就答应了。结果她下山去挨家挨户地去问,去找,虽然很容易找到,但是,当她再一问,“你们家死过人吗”,几乎完全一致的回答是,当然都死过人,没有一家没有死过人的,她经历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到了傍晚,她还是没有找到,没有死过人的家里芥菜籽。
这个时候,她浑身疲惫,忽然醒悟过来,原来每个人家里都死过人。每个人都会死掉,她意识到了这个道理之后,突然间变得理智了,她清醒过来了,不再癫狂了,回到了佛陀身边,得到了一些教诲之后,慢慢地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痴迷、执着地坚持某一个观点,别人想要改变,那是很难的,只有他自己意识到了,醒悟到了,尤其是在行为当中,深刻地认识这个问题,这样才能自己醒悟过来。实际上,这也是认知行为疗法一个基本的观念。
认知要在行为当中得到转变,得到巩固。作为家属,要改变患者不合理的认知,实际上,给他提供一些必要的条件,提供一些思路或者方法,让他自己去做,自己去实践,这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在实践当中,在行为当中,在某些事件经历过之后,患者会慢慢的调整他的观念和看法。
比如,有一种“利他疗法”,对于有些情感困惑或者偏执的人,可以让他到一些社区的敬老院,养老院当中,去做义工,去帮助老年人,帮助那些没有儿女的贫穷的人。
在这个过程当中呢,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体验到帮助别人之后别人的感激之情,这样,对于情感淡漠的人,对于感受有偏差的人是一种很积极的方式,通过这些行为,会慢慢的让他转变一些观念。
让患者自己转变,从这个思路上来讲,让患者自己调整自己的不合理认知,可以给他建议一些可能的方向,比如让他自我学习、自我成长、自我转变。
自我学习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在这个过程当中,当然也可以请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自我学习的方法很多,比如看一些经典的影视剧,充满正能量的,具有很正确的,很主流的价值观念,世界观的这些影视剧作品或者经典文学作品,包括经典的戏曲等。
也可以主动地去了解一些信仰体系,比如说儒、释、道的文化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的。
在以上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家属如果以适当地多做一些关爱或者协助,让患者经历一些积极的、正能量的社会事件,从这些事件当中,慢慢的,自己会得到一些转变。
对于一个长期困守井下的青蛙而言(请注意,此处比喻并无褒贬的意思),慢慢地让它浮出水面、慢慢地让它爬到井口,是开阔他视野,即改变他认知的最好的办法;对于温室里边的花花草草,想让他真正地强壮起来,茁壮成长,最好的办法就是要给她真正的阳光,让它经历风雨。当然,这个过程当中,要循序渐进,慢慢来,要一点一点地让他适应环境,如果过快过猛,那可能会造成另外一种伤害。
简单地总结一下,改变不合理认知的方法,有两种做法,一种说教,一种是辩论,并不是特别可取方式,有三种可行的建议或思路:
是请专业的心理学工作者进行专业帮助;是让患者在行为当中得到转变是让患者自己通过学习个人成长等,自己转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