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碑店市有着古老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战国时期市境内为燕国督亢地。唐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置新城县,县治在今高碑店市新城镇,属河北道涿州。明代洪武六年新城县解放,恢复隶属保定府,一直沿至清末。民国二年直属河北省。 抗日战争时期市境先后属冀中区四专区、五专区、十专区。1948年11月新城县解放,成立人民政府。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归保定专区管辖。1958年12月20日撤销新城县并入涿县,县政府迁至高碑店。1961年7月9日析涿县复置雄县时,白沟河以东部分划归雄县。1962年8月27日析涿县和雄县,恢复新城县原建制,县政府驻地在新城镇。1970年县政府迁至高碑店。1993年4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城县,建立了高碑店市,辖区不变,隶属保定地区。1994年,保定地区和保定市合并建立新的保定市,辖高碑店市至今。
高碑店市区位图
高碑店市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名人。战国时期秦将樊於期在樊馆(今方官)杀身取义,传为佳话;北魏郦道元(今栗各庄人)所著《水经注》是祖国文化瑰宝;清代王振钢(今邓庄人)一生主讲莲池书院,培育了八方子弟;义和团首领张德成率团众于津门紫竹林等地抗击八国联军,英名远扬;清代学者王树楠,遗著甚多,最著名的是《陶庐文集》。共产党员(原新城县政府领导人)王星、杨铁、朱德生、宋焕章、刘树生等同志在领导境内军民打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中,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高碑店位于保定至北京间的京广铁路线上。当火车来往高碑店时,就会有站台售货车或当地农民,在站台内外出售黄灿灿、香喷喷的豆腐丝。被人誉为“豆腐筋”的高碑店豆腐丝,以其浓郁的香味,乳黄的色泽,匀称的条股而成为独具一格的地方名吃。
高碑店鸟瞰图
高碑店豆腐丝历史文化高碑店的豆腐丝,是由制作豆腐进展来的。从汉代起,高碑店一带的人们就开始制作和食用豆腐。随着佛教的兴起,佛门道教的人吃斋食素风行。 于是,豆腐片、豆腐干、豆腐肌、豆腐丝等豆制品也应运而生。在众多的豆制品中,豆腐丝则以其浓郁的香味,乳黄的色泽,柔韧的条股,制作的精细而别具一格,成为一种地方风味食品。
高碑店的豆腐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查,它原出自当地姓贾和姓王的两家,现在仍从事豆腐丝加工的贾、王两家传人,已是第7代。他们采用成熟饱满的大豆作原料,经过筛选、浸泡、磨浆、煮沸、除渣、凝固、压片、切丝、卤煮、捆把等十几道工序,才卤制成具有独特风味的五香豆腐丝。 因五香豆腐丝柔韧有弹性,素称“豆腐筋”,是素食中富有营养、清香可口的上品。相传清朝在易州(今易县)修建了西陵后,皇帝王侯来这里祭祀时,也食用高碑店的豆腐丝。据记载,高碑店的豆腐丝曾作为一道名贵菜肴,在清代宫廷里供帝王公侯食用。长时间来,高碑店的豆腐丝被过往客商品尝食用,并带到全国各地。
高碑店豆腐丝
“圆溜溜的黄豆亮堂堂,磨儿磨成白豆浆,巧手做成豆腐丝儿,真香。”这是流传在河北新城县高碑店(现在是高碑店市了)一带的歌谣。提起高碑店豆腐丝,可真有个名气,不光全国闻名,就连外国人来了也想尝尝。
高碑店豆腐丝,味好,有口劲,营养丰富,香气扑鼻,使人看见就想吃。@悠游家
说起豆腐丝的来历,话儿可就长了。相传在宋朝,高碑店有一家姓龚的,祖辈传留做豆腐,传到龚旺这一辈儿,已经是第五代了。
这龚旺,自幼聪明伶俐,从父亲那里学得一手好手艺。父亲去世后,他与母亲龚王氏继续做豆腐卖。每天儿子推磨、过罗,母亲填豆子、烧火,豆腐做得又香又嫩。挑到街上一声吆喝,“豆腐来——”不大会儿便被买光。加上龚旺十分随和,买卖公平,生意越做越好。他的豆腐在附近几个村也出了名,谁提起来都翘大拇哥。三年后龚旺手头宽裕了,娶了当村一位叫桂荣的姑娘。一家三口和睦相处,人贤手勤,小日子儿过得挺美满。
宋天圣年间,宋、辽发生征战。北辽萧银宗、萧太后御驾亲征,自幽州顺运粮河南下,来到槐来店(今高碑店),在村南扎下大营,驻下卫队虎贲军。一日萧太后出游,见此地土肥水美,是块风水宝地,便在此建造驿馆,修御花园,打了七十二眼井,用来灌溉花草。此地因驻过虎贲军,又有驿馆,故得名虎贲驿,沿袭至今(现已分成南北虎贲驿两个村庄)。一日萧太后用膳,御膳房将龚旺的豆腐呈上。萧太后吃了一口,又嫩又香,叫好不绝。自此每天定要吃豆腐。龚旺的豆腐也就成了皇家专用品,名气就更大了。后来辽宋媾和,萧太后回到幽州,还是时常想吃豆腐。御膳房四处去买,然而所买的豆腐,都没有龚旺豆腐的香嫩味,萧太后很不满意。御膳房总管只好派人跑百里之遥来买龚旺的豆腐。
豆腐是软物,经不住车马颠簸,几次运回京城都不能食用。于是便将龚旺召进皇城,专为御膳房作豆腐。
龚旺来到京城,尝了尝京城的水,带有苦涩味,便对御膳房总管说:“此地之水,做不出味道纯正的豆腐。”总管不信,硬让他做。他掏尽平生手艺,豆腐虽然做了出来,可没有那香嫩味。萧太后传问龚旺是何原因,龚旺便讲起了高碑店“官井”的故事。
原来早在大唐年间,国内佛事盛行,高碑店四周各有一座佛寺,南为长云,北为慈云,西为枕虎,东为普缘。中间大街为百姓赶集贸易之所,十分热闹。一年天大旱,各处水井都干枯了。人们断了水,渴死人无数。地方官为赈济乡民和僧人,特地拨款在街中心打了一眼深井。井挖到三丈六尺才见到泉水,百姓们捧来先敬地方官。地方官一尝,嘴咧的有瓢大,连忙吐了出来,又苦又涩,根本无法喝。百姓们高兴的心一下子全凉了。这时,正赶上观音菩萨脚踩七宝莲花周游各地,寻找护送唐僧取经之人,路过此地,见此情景,便将柳枝在五净宝瓶中蘸了一下,向井中一抖,一滴晶亮的水珠落入井中。人们再一尝井水,又凉又甜,忙望空而拜,感谢菩萨。从此,人们用井水做菜饭,更加可口好吃;用其沏茶,清香扑鼻。我用这井水做豆腐,不仅鲜嫩,而且出得多,吃在口里豆香不退。幽州的水不如“官井”的甘甜,所以做不出好豆腐。萧太后听罢,心想:人能召来,井不能搬。无奈只好将龚旺放回。但责令他必须在一月之内设法将高碑店纯正的豆腐送往京城,否则从严治罪。
此后,高碑店豆腐丝更是弘扬天下,京广线的火车停在高碑店站,旅客们都要买些豆腐丝带回家去尝鲜或做为赠送亲朋好友的稀罕礼物。1986年,中央领导余秋里同志来新城(现高碑店市)视察,品尝豆腐丝以后,赞不绝口,指出一定要把这一传统技艺发展下去。
前些年,龚旺的后世子孙龚万和被云南省请去传授豆腐丝手艺。现在,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沈阳、内蒙等地都已有高碑店人在那里开的豆腐丝坊。高碑店豆腐丝,已遍布大半个中国。
高碑店豆腐丝制作流程现在市面上有不少豆腐丝被打上“高碑店豆腐丝”,原因就是高碑店豆腐丝的正宗性,那么什么样的豆腐丝才可以被叫做高碑店豆腐丝呢,高碑店豆腐丝的制作流程是什么呢?
正宗的高碑店豆腐丝制作流程要严格按照筛选、浸泡、磨浆、煮沸、去渣、凝固、压片、切丝、卤煮、捆把10道工序,每个工序都要细致入微,这样才会制作出香味浓郁,色泽乳黄,条股柔韧,营养丰富的正宗的高碑店豆腐丝。
一、筛选黄豆。在高碑店提起豆腐丝,有一句俗话名叫做“高碑店豆腐丝河东黄豆”,这意思是说做豆腐丝必须要用河东的黄豆才最好。(1)色泽:色泽鲜黄、鲜艳有光泽的是好大豆;若色泽暗淡,无光泽为劣质大豆。 (2)质地:颗粒饱满且整齐均匀,无破瓣,无缺损,无虫害,无霉变,无挂丝的为好大豆;颗粒瘦瘪,不完整,大小不一,有破瓣,有虫蛀,霉变的为劣质大豆。(3)干湿度:牙咬豆粒,发音清脆成碎粒,说明大豆干燥;若发音不表脆则说明大豆潮湿。 (4)香味:优质大豆具有正常的香气和口味;有酸味或霉味者质量次。
精选黄豆
二、浸泡。室温20—25摄氏度时,浸泡12小时可保证大豆充分吸水,是泡豆子的最佳时间。如果室内温度较高,为避免细菌过度繁殖,可以在冰箱冷藏室里将豆子泡24小时。
三、磨浆。黄豆浸泡好后,捞出,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
磨好的豆浆
四、煮沸。豆浆煮沸后开始计时,保持豆浆在微沸状态,控制在不溢锅状态即可,持续加热时间不低于400秒,不超过450秒口感和营养最佳。
五、去渣。用滤网过滤。
豆浆凝固
六、凝固。将虑过的豆浆放置阴暗处使其凝固,在凝固时,分别填加盐卤、石膏或者几种凝固剂的混合物,凝固程度以在破脑过程中不出白浆为好。
七、压片。将凝固后的豆浆用包布包好,放在压床上挤压,可以用几块压石,压到压不下去为止。
压片
八、切丝。用长刀将压好的豆腐片切成丝,注意不要切断,相信看到过豆腐丝的都知道该按什么形状切。
九、卤煮。炒锅放宽油,加热。将豆腐丝,下锅,会迅速膨胀起来。煮锅内加入适量的水,加入调料和葱姜,然后把豆腐丝放进去,因为豆腐丝膨胀,一次无法全部加入。 电压力锅用时大致20分钟时间,煮好后不必捞出,让豆腐丝浸在汤汁里入味,等吃的时候再捞。
捆绑好的豆腐丝
十、捆绑。捆绑完成后,放上盐、花椒、大料、姜等佐料,放置在阴凉处。
经过这十个步骤,正宗的高碑店豆腐丝就算成功制作完成了。
(因制作流程不完全相同,本流程仅供参考)
---------------------------------------------------------------
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食,各有历史典故,您家乡的美食都有什么呢,欢迎留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