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其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据传庄子隐居南华山,唐玄宗天宝初年,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亦因之被奉为《南华真经》。
下面来看看其中的“至乐篇”:
1.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míng)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
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支离叔和滑介叔”两个好朋友出去旅游,在冥伯的小山上,在昆仑的旷野里;游山玩水,陶冶情操。
黄帝之所休:那里曾经是黄帝休息的地方,代表地方还不错;就感觉现在去哪个影视风景点打卡一样,某某明星曾经在这里拍戏,多么愉悦自在,高端大气上档次。
2.俄(é)而柳生其左肘(zhǒu),其意蹶(juě)蹶然恶之
俄而柳生其左肘:不一会儿,滑介叔的左臂上长出了一个瘤子;好好出来旅游的,却生病了,而且这病看上去还挺严重的。
其意蹶蹶然恶之:滑介叔感到吃惊,并且厌恶这东西;一开始感到不舒服,那是自然的,本来好好的,突然生病了;当然心情不佳,这也是人之常情。
3.支离叔曰:子恶之乎
支离叔问:你讨厌这东西吗?
这种人其实很讨厌,或者说这种问题本身就很讨厌;你生病了,边上的鸟人问:你讨厌生病吗?这不是废话,普通人听了都会发火。
所以生病的时候,并不代表来看你的人越多越好,感觉很有面子,有那么多人关心;有些人来了,和你聊聊天,其实反而糟心。
4.滑介叔曰:亡,予(yǔ)何恶;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gòu)也
亡,予何恶:滑介叔说:没有,我怎么会讨厌它?“滑介叔”马上想通了,做人最关键自己想通,越早想通对自己越有利;比方说对于生病问题,对于死亡问题;心里面早就有一套观念准备好了,万一那天来临了,不至于手忙脚乱。
生者,假借也:活着的人,不过是借助外物凑合而成;暂时由四大和合而成。
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一切假借他物而生成的东西,原本就像是灰尘微粒那样,只不过是一时间的聚合;借来的么,当然有借有还;不要还的时候就舍不得了。
对于生死问题从一开始,就要看透,就要想通;万事万物无时不刻都在变化,不能够带着永久美好,身强力壮,长生不老的念头;当然也不要消极,碰到一时的困难,也不要认为会一直持续下去,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祸兮福之所倚。
5.死生为昼夜; 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
死生为昼夜:人的“死与生”,也就犹如“白天与黑夜”那样,交替运行。
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况且我跟你,原本就应该知道事物会变化;顺便讽刺一下“支离叔”,我和你还算有点哲学思维,你提的是啥鸟问题。
我又何恶焉:如今只不过这变化来到了我身上,我又怎么会讨厌它呢?
这就是“滑介叔”的境界,病生在别人身上,往往很容易说那种正能量的话;但是来到自己身上,就要有这种洒脱的精神;大部分人会问,怎么会是我?迟迟都放不下,这其实就是没有真正想通。
“至乐篇”认为人生最大快乐就是可以养活性命,这就足矣;庄子对于快乐的看法,可总结为“至乐活身,至乐无乐”两个结论;在这里我用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来概括,那就是“知足常乐”。
庄子把“道和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所关注的“道”是以人为核心,从人的生命,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去阐释“道”。
《庄子》和《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哲学领域有较高研究价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常常翻阅,使得心灵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