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和赵本山都是我喜欢的小品演员,也都是东北出来的喜剧演员,他们的表演各有千秋。今天写这篇文章只是对他们的表演风格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并没有捧一贬一的意思,因为他们都给我们带来了欢乐,都值得尊重。
黄宏和赵本山都是上了二十多年春晚的小品演员,如果按上春晚的次数,黄宏比赵本山要多。黄宏1989年第一次上春晚和师胜杰、笑林等表演小品《招聘》,而赵本山是在1990年第一次上春晚和黄小娟表演小品《相亲》,黄宏是在2012年最后一次上春晚表演小品《荆轲刺秦》,而赵本山最后一次上春晚是在2011年表演小品《同桌的你》,这样一算,黄宏至少比赵本山多上春晚二次。但是从他们表演的小品对观众的影响或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来说,黄宏的小品远不如赵本山的小品,我们似乎只记得黄宏的《超生游击队》,至于塑造的人物,我们印象比较深的也只是黄大锤,而赵本山的小品几乎可以说个个都是经典,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如《相亲》中的徐老蔫,《卖拐》系列的大忽悠,白云黑土系列中的黑土老汉等等。从历届春晚评选出来的观众最喜爱的春晚小品来看,赵本山得的奖项也要远高于黄宏,那么,赵本山的小品为什么要优于黄宏的小品呢?小编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首先,黄宏的名字没有赵本山的名字好记。也就是说一个演员如果想让观众记住你,名字必须响亮。记得小时候一直记不住黄宏的名字,好多年一直以演超生游击队那个来指代,因为小时候看的电视都是很小的14吋的黑白电视,字幕几乎是看不清的,所以这个节目是谁演的也不知道,除非是非常出名的演员。偶尔听到主持人报黄宏的名字,我还在心里疑问:黄红是男的还是女的?反正很长时间就是记不住他叫什么名字。赵本山的名字就容易记住了,因为这个名字起码听起来就有那么一点气势,容易给人留下印象。所以,一个人的名字很重要,特别是演员,一个好听易记的名字对于是否能出名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其次,黄宏的声音不占优势。感觉黄宏每次表演时都是从舌后发音,几乎都要靠喊,声音很高,听起来感觉他很累的样子,让观众听起来也感觉有些累。另外,他的声音听起来还有点公鸭嗓的感觉,听上去感觉很干,有些嘶哑,如果不仔细听(没有字幕的情况下),听不清他在说什么。这样,就给表演减分不少。而赵本山的声音听起来就音量适中,不缓不急,听着也很舒服,给表演增色很多。
第三,赵本山的团队略胜一筹。这里所说的团队包括合作的搭档,小品的编剧。黄宏的确很有才,有的小品是自己编写创作的,但是小品的内容却很一般。有时候也会借鉴别人的作品,记得有一年他要在春晚演的小品被人告之侵权,临时换剧本,肯定会对作品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他合作过的演员前几年比较固定,和宋丹丹上了几次春晚,总体来说还可以,后来的小品几乎就是每年都换一个搭档,表演就没有那么默契。而赵本山的小品,剧本由经验丰富的编剧操刀,早期的如张超,崔凯,何庆奎等,特别是老何为他创作了很多经典的作品。而他合作的搭档也比较固定,早期和范伟配合的相当默契,表演起来顺其自然。后来高秀敏加入,组成铁三角,团队更加稳定。之后又和宋丹丹组成白云黑土组合,二人的表演功底都相当深厚,可以说是强强组合。
第四,赵本山的表演更接近实际。赵本山所塑造的几乎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让人看了比较亲切。而且语言也都是来自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经过他的润色加工,说出来就会感觉特别幽默,特别风趣。特别是赵本山善于使用肢体语言,这就使表演更加生动,笑果十足。比如徐老蔫双手插裤兜里往前走,然后往前踢腿的动作,现在我还记忆深刻。他在《红高粱模特队》里把模特走位的动作演成给果树喷农药,在《火炬手》里把红太极拳演成打麻将的动作,这都让观众忍俊不禁。这些都足以证明了赵本山的表演功底相当深厚。反观黄宏的表演,在这些方面就差了很多。黄宏演的小品几乎都是前半段比较热闹,让观众笑,但是到后半段就开始讲大道理,让观众哭了。总感觉说教成分比较多。
第五,赵本山的台词容易成流行语。当年没有网络的时候,几乎每年的流行语都出自赵本山的小品。而且他善于把小品中的台词和老百姓生活中的俗语结合起来,比如他在《牛大叔提干》中,拿着用线串起来的乌龟蛋说扯蛋扯蛋就是从这来的吧,这一句话就向一个爆竹的引线一样,炸开了观众的笑点。另外,他还善于发明一些有自己特色的语言,比如:可但是,但可是,括符等等。有些话经过他的编排以押韵的形式说出来,就觉得特别好笑。黄宏小品的语言也经常出现押韵形式,但是听起来感觉是像在作报告,反正不怎么好笑,让人记住的很少。这些年观众记忆比较深刻的一句就是“我不下岗谁下岗?”让观众听着很反感,感觉很假,很虚伪。迎合上层也不能这样啊,老百姓谁愿意下岗呀?赵本山小品中有些台词也迎合上层,但是观众却愿意听,比如“纵观世界风云,风景这边独好。”老百姓都希望自己越来越好,不是吗?这就是语言的魅力,也是一个演员是否受欢迎的关键所在。
以上所写的内容都是小编从两位老师的表演风格方面作比较,绝没有吹捧其一而打击另一的意思,如有得罪,还望多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