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云报道原创。
历时六年埋头苦干,联通云数据有限公司(简称“联通沃云”)终于成长为一个完善产品体系、几十万客户、年营收达20亿元、正向一流云商迈进的云计算服务商。
在竞争日趋白热化、头部云服务商已经占据60%-70%市场份额的云市场格局下,联通沃云具有哪些独特优势?如何决胜5G未来?
2019年12月20日,在以“峯云5G”为主题的联通沃云峰会(WCS)2019上,联通沃云不仅展示了其完善的云计算生态,还发布了联通沃云5.2新版本,联通云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可同时提出了“跻身第一云梯队”的发展目标。联通沃云的底气来自哪里?
联通云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 沈可
6年布了两个局
2013年的国内云计算市场正处于群雄逐鹿、百舸争流的阶段。中国联通在当年6月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联通云数据公司;当年12月20日,正式发布沃云品牌(沃即沃土,象征着滋养万物和生机),正式入局云市场。
沿袭运营商埋头做事的行事风格,6年来,联通沃云一方面快速布局云计算业务,在国内建立大量云数据中心即云资源池;
另一方面,随着阿里云、腾讯云、亚马逊云等头部公有云的推进,云与云之间的互联互通成为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一大挑战,联通沃云基于原有骨干网资源优势,迅速组建覆盖全国的云联网。
所谓云联网,即云和云之间相互贯通。举例来说,企业客户使用了联通沃云,实际上还有一部分业务放在另一个云服务商如亚马逊云上。
过去,企业需要分别向联通沃云、亚马逊云申请电路。现在,有了云联网平台,沃云和亚马逊云可以直接连接,实现两片云之间的数据互通。
对于企业客户来说,只要能进入到联通的云池里,意味着内部已经通过云骨干网打通了亚马逊云,不需要再去向亚马逊云申请电路,从而帮助客户减少混合云下的网络架构困扰,有利于快速开展业务。
对于联通沃云来说,云联网需要把每个云资源池纳入到云联网体系中,使所有的云资源池在逻辑上变成一个更大体量的云资源池。
据沈可介绍,整个云资源池以4 31 N的架构进行建设布局,即4个核心节点由联通集团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由联通云数据公司直接运营;
每个省级公司建设、运营31省级节点;在地市和企业或政务等客户那里根据具体项目再建设N个云节点。
总体上看,三层架构的云节点,通过云联网平台成为一个整体由联通云数据公司进行运营管理。
中国联通的云联网,目前已广泛接入阿里、腾讯、百度、华为、AWS等境内外排名前十的云服务商合计超过50个云资源池,以及遍布全国200个中国联通内外部数据中心,通过云间互联、云上互联、国际云联等方式将300多朵云连接起来。
在公有云和云联网两块业务布局下,联通云6年来持续不断地推进云数据中心的技术演化,包括沃云平台从原来最开始的H版到K版、K 版以及最新发布的R版,在云资源池中引入云主机,大规模存储方案从合作开发模式转变为当前的完全自主研发模式,以及引入OpenStack等开源架构进行开发等。
目前,联通沃云已服务数十万用户,拥有百万个微CPU计算能力,还是国家顶级域名服务器节点的承载平台、省级根服务器镜像节点的承载平台,默默地履行着云计算国家队的职责。2019年联通云的总营收已超过20亿元。
在沈可看来,如今的联通沃云不仅是联通集团数字化转型的技术支撑,也成为政企客户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底座。随着5G商用开启,联通沃云更是未来推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万物互联的重要承载平台。
两大核心优势比拼5G云时代
要指出的是,中国联通虽然在云计算的商业化运作上起步较晚,但其实在云计算、大数据、5G等领域起步非常早,所以从技术能力、资源能力和数据能力上看,联通沃云一点都不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总体而言,联通沃云的快速发展来自于其两大核心优势。
一个优势是充分发挥中国联通集团的“混改”势能。
作为首家央企集团层面的“混改”试点企业,以及承担着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蹚路使命的大型央企,中国联通于2017年8月正式宣布混改方案,随后,BATJ等10多家战略投资伙伴的正式入伙,开启中国联通混改大幕。
混改之后,联通集团对中国联通的持股比例从原来的62.7%降低到36.7%,战略投资者占股35.2%,员工持股2.6%,公众股东25.5%,实现了股权结构的最优组合。
BATJ等企业入股,不仅缓解了中国联通的资金困境,也对中国联通的业务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阿里云、腾讯云等合作伙伴的战略入股,联通云和战略伙伴的合作更加紧密,这使得沃云的公有云技术演进和服务水平迅速提升到行业一流水平。”沈可表示。
作为与阿里云、腾讯云、亚马逊云等同台竞技的云计算品牌,联通沃云迅速获得政企、教育等行业用户的青睐。
联通沃云快速发展的另一个优势是,充分发挥了中国联通的运营商主干网资源。
作为目前国内率先实现骨干网全面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网络虚拟化、云数据中心的一种关键技术)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联通率先提出云联网的概念,创造性地提出云云互联的概念,其云联网已将全球300多朵云连接起来。
中国联通的云联网不仅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还可以向政企等行业用户提供优选的上云解决方案。在全国300多个地市以及全世界100多个节点,联通沃云可以提供包括SD-WAN上云、MPLS上云等多种上云解决方案,更好地满足政企用户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云联网的优势是能够实现云和网的同开、同停、同监控,也就是说,不管是使用网络,还是上云,用户可以在一个界面上开通业务、终止或监控,即通过云的管理界面,能够同时看到配套网络的运行情况,反过来也一样,从而降低运维难度。
尤其是2019年6月中国联通获得工信部发放的5G商用牌照,正在大力推动5G网络建设,积极探索5G商业模式。联通沃云作为5G商用的重要承载平台,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比如,数据源从各种终端产生,经过小站,基站、端局、城域网到骨干网,最后到云端的数据中心,在这个过程中,联通将提供沃云的小云、计算云、局端云、CT云以及核心云,沃云上相关的数据流、业务流和控制信息,将使得沃云和5G的协同产生更大价值。
在公有云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基于云联网的云管理、云服务(云MSP)市场则方兴未艾,处于市场起跑阶段。
“这个市场足够大,还没有到你死我活的竞争状态,大家共同把这个蛋糕做大,各自去切分一块市场份额。未来就看谁跑得快,或者说,谁更具有鲜明的服务特色。”沈可总结说。
联通的云联网具有“云网一体”的独特运营商优势,可以实现入网即入云、用云即用网,云网一体化、一站式服务,在云管理市场上,显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未来发展可期。
“31411 N工程”决胜5G新战场
5G时代扑面而来,5G网络商用化正在快速推进,更多设备、更多用户接入网络。随着行业企业上云速度的加快,云计算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人工智能作为大规模数据网络承载之上的一个典型技术应用,正在各行各业快速推进。
沈可认为,有了AI应用做牵引,对于5G网络采集什么数据,以多快的数据传输就有了具体要求;相应地,因为有AI的牵引,作为基础承载平台的云,必须做到更大存储、更强有力的计算能力,原来AI所不能解决的实时反馈数据和没有强大算力支持的问题,可以通过5G 云的方式解决。
“5G 云 AI”的组合发展,会把原来的云的能力和5G网络能力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比如,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架构会越来越多,这导致IT运维的难度和复杂度增加,基于云联网的多云管理(CMSP)需求也将会大爆发。
“云资源、多云管理(CMSP)都是联通沃云要牢牢把握的机会。5G时代,联通沃云的最大优势,既是云服务商,又是云运营和管理服务商。运营管理一直是中国联通的长项,所以我们把云的运营管理作为第二战场来重点开拓。”沈可说。
在云资源的供给和服务方面,中小企业、互联网企业基本上已经上云,未来的竞争焦点是大中型企业上云问题,这也是联通沃云重点发展的领域。
在多云管理(CMSP)方面,很多企业仍然是传统IT架构,如小机这种独立的数据库,或者传统架构与云架构之间怎么拉通等问题,尤其是政务、教育、医疗领域对此具有旺盛需求,联通沃云也会重点跟进。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些对视频需求较大、对时延损耗有明确需求、对云的安全有明确需求的细分领域等,这种云的形态变成边缘云,也是联通沃云开拓市场的重点。
未来,联通沃云将通过推进“31411 N工程”决胜5G新战场,即三层云池一张网、四大平台一朵云、N个产品一市场,通过合建和自建云池、分层建设的方式,为沃云再次增添百万级VCPU和亿级的存储能力,具体来说:
建设一朵云、建设“核心云池 骨干云池 边缘云池”三层云池、参与建设一张网(云联网)、打造四大平台(云径、云策、云畅、云警)、加速扩大云市场规模,以及打造N个云产品服务,是联通沃云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这样的战略规划,无疑显露出联通沃云的决心与奋进。在大会上,沈可首次亮出了联通云的远大目标:“未来三年,将联通沃云带入到云计算行业的第一梯队。”
沈可表示,具体会从研发实力、资源池规模、收入规模以及开源贡献度4个可具体衡量的指标来推进战略落地。
5G时代的来临,让云计算的竞争者们再次站在了新一轮的起跑线上。对于在通信领域拥有深厚家底和生态圈的联通沃云而言,无疑拥有了弯道超车的实力。而从用户的角度看,未来也需要更加有洞察力、有服务能力的云计算服务商,将上云和云赋能进行到底。
【科技云报道原创】
微信公众账号:科技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