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因“女生脚臭”营销翻车的风波尚未平息,最近又有两个品牌的广告因为打擦边球而被大家诟病。
其中一个就是洁婷,为宣传自己的安心裤产品,洁婷发布了一张女模特穿着产品安睡的照片。但是,“偷窥”般的拍摄角度却引发网友的不适。
随后,洁婷在其官方微博发表了道歉声明,称“我们深刻认识到,对于传播内容,要坚守洁婷品牌价值观,担负社会责任,管理好第三方运营机构,不能有丝毫疏忽。”
另外一个就是悠纯认养牧场,品牌方将“我们把乳牛当女儿养”作为产品宣传语,并印在了外包装上,大家认为这种类比非常不恰当。
此外,网友还发现这个小透明品牌的官微经常蹭热搜话题的流量,甚至东航坠机事件也能成为他们打广告的卖点,可以说是毫无营销的道德底线。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对于品牌方来说,身处网络时代,每一次图文输出,都是品牌形象和价值观的渗透传递,品牌的一言一行都会被记录留存甚至无限放大传播,翻车后一句道歉虽易,但是挽回失掉的人心可就难了。
近年来,随着“她经济”的崛起,各大品牌为了俘获女性用户,都卯足劲在营销上下功夫。但是,真正能与女性消费者建立起良好情感连接的却是凤毛麟角。
宝洁、洁婷的事件并非个例,在此之前也有不少品牌因为没有把控好性别营销的边界感而沦为众矢之的。
比如,润百颜邀请以辱女闻名于互联网的博主孙笑川为其面膜产品带货,并使用“土狗变水狗”这种不当的措辞当营销语;超级网红茶颜悦色因为一系列带有侮辱女性含义的广告文案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李诞因给女性内衣带货的话术引发争议,受到网友抵制;杰士邦淘宝旗舰店发了一张内涵女性私密部位的图,并且调侃“如何评价一个女生真正地嫁给了幸福”;全棉时代由于一则女性卸妆后变丑的广告遭到声讨,被嘲“既想赚女人的钱,又干着侮辱女人的事”......
等等这些,无一不是在物化女性,并且否定她们的社会价值。
品牌方在营销上搞创意、抖机灵无可厚非,但不可破了底线。女性消费者不是消费品,被冒犯的广大女性消费者更不会为侮辱女性的“创意”买单。
时至今日,女性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尊重女性”也成为了当前社会的共识。因此,对于品牌而言,想要与女性消费者建立起情感联系,“平权与尊重”应该是营销的基本准则。
放眼市场大环境,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为女性平权发声,传递多元的价值观。
比如,内衣品牌NEIWAI就倡导“没有一种身材是微不足道的”,不再以传统的审美定义来评判女性的美,鼓励消费者自我认同;奔驰打破了男性是汽车广告主角的传统,用镜头记录下了不同领域女性的飒爽英姿......
当然,对于市面上的大多数品牌来说,它们是同时面向男女两个群体的,如果一味的讨好任何一方,都只能带来一时的流量红利,却有损于企业的长久发展。
所以,当下很多的品牌也逐渐开始跳出性别的束缚,进行“去性别化”的营销,将产品的目标受众设定为任何想要使用它们的人群,用“包容”和“共鸣”来俘获消费者。
像是Gucci、Burberry等奢侈品牌都将时装秀的男女装进行合并;快时尚大亨Zara、品牌彩妆Chanel、M.A.C等均推出了“无性别”产品系列;日本高端珠宝品牌Mikimoto与川久保玲的合作系列主题也选定了“无性别”。
可以说,如此做法不仅有助于实现品牌的性别平衡,也可以更有效的触达不同群体的消费者。特别是对于国内市场而言,这个逐渐流行起来的概念不仅是新趋势,也是品牌方的新红利。
总而言之,深耕于一个行业,树立起一个品牌,都需要长久积淀,所以商家无论是做何种形式的营销,应该懂得爱惜自己的羽毛。
既没必要用低俗噱头收割话题流量,也没必要彻底两极对立,取悦任何一方的用户。
毕竟,性别不是边界线,偏见才是。只有真正尊重全部消费者的品牌,才能获得市场的尊重。
编辑:鞠君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