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讲,由林大雄执导,黎明、耿乐、韩彩英等主演的悬疑犯罪题材电影《不速之客》虽然充满了各种惊悚的场面,让很多心理承受较弱的观众不断尖叫,但是它所表达的社会心理内涵却远远超出悬疑本身。在当下犯罪题材的作品往往选择挖空心思地设计各种离奇情节以吸引观众,但很少关注犯罪本身的社会与心理诱因。固然,犯罪片中往往都会出现一个心理受创的罪犯,但却较少关注一般社会环境的自然压力,在此是指社会环境给普通人的无意识压迫。
也只有在酒醉之后,郑凯才无所顾忌地对陌生人说出自己的困境,甚至跟出租车司机(耿乐)称兄道弟。剧中的耿乐是一个心理畸形者,但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这或许可以看作是郑凯潜意识的一部分,在整部作品中他都以无名者的身份出现,突兀却又让人无法把握,特别是在闯入郑凯家中时更是如此,仿佛这个人随时都可以出现,也能随时消失。充满暴力倾向的耿乐做了郑凯想做但却囿现实而不敢做的事实,当耿乐在地下车库将郑凯上司残忍杀害时,他确实是在做郑凯内心里想做的事情。
当然,耿乐本身也是社会压力下的畸形产物,从小内向胆小的他属于深度自闭症患者,而这正是人对外界压力的一种自然应激反应。耿乐需要亲人给予足够的安全感,然而唯一真正关爱他的哥哥却又去逝从而使得他只能在夜间拉黑车,因为在无人交流的情况下,只有黑暗才能给予他足够的安全感。
与郑凯的相遇是一场偶然,其实他之所以纠缠郑凯也并不仅如画面所揭示的那样因为对方跟自己逝去的哥哥非常相似,更深层的原因则是醉酒之后褪去各种伪装的郑凯是真的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他交流。这对于一直饱受各种歧视的耿乐来说是一场真正的感动,只是这种交流太过于短暂,随着郑凯酒醒之后,两人的差距再次迅速拉开。与其说耿乐是为了寻找自己哥哥的影子,不如说他是在寻找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偏偏这一点在酒醒之后的郑凯那里无法得到回应。电影中两次重复郑凯给耿乐钱的事件,也正是暗示了那种自然关系被金钱关系所取代。
《不速之客》中的耿乐确实是心理残缺,但整体来看,包括郑凯等各个角色其实也是在不断包裹自己的内心,而这正是社会压力带来的真正心理畸形。(山东大学美学博士后 孟庆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