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原标题:《光荣时代》:反特剧的新表达
日前,由刘海波执导,张译、黄志忠、潘之琳、薛佳凝领衔主演的电视剧《光荣时代》在江苏卫视等平台播出。该剧讲述以郑朝阳、白玲、郝平川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人民公安,在北平解放伊始与国民党留下的特务及黑恶势力、邪教组织、不法奸商等展开斗争的故事,引发大量观众追剧。江苏卫视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剧59城平均收视率1.372%,最高1.83%,单集最高收视1.915%,首播收视率1.02%,位居全国网同时段全国第一,微博话题#光荣时代开播#登上微博热搜前十,话题总阅读量破亿。
近年来,抗战剧、谍战剧层出不穷,反特剧则较少见。《光荣时代》重启这一题材,再现了那个光荣年代里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责任感,也给反特剧带来许多新鲜的表达。
以真实历史为蓝本
和平解放初期的北平,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混沌阶段,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斗争激烈。该剧体现了这一时代特色,又把谍战、反特、刑侦元素杂糅在一起,非常好看。
据导演刘海波介绍,这部剧中的人物形象大都有原型。1948年4月,中共中央从各地选调干部,包括县团级以上、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战斗经验、身体健康的保卫干部100人,加上8名北平的党员代表,一共108人,经过训练班学习培训后,接管北平社会治安事宜。这就是新中国公安系统的第一代中坚力量。几年前,这部戏的编剧魏人、张卫华等在整理新中国公安史的时候发现了这一时期的资料,剧中的人物和故事原型大都参考这些资料而来。
张卫华表示,剧本创作缜密考证当年的时代背景,在保证框架真实的前提下构思具体的故事情节。剧组还请来了原北京警察博物馆馆长刘蔚担任指导。
以普通干警为切入点
该剧没有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塑造了一批生动的小人物。在这一点上,主演和编剧之一张译的个人风格以及他饰演人物——出身底层的新中国第一代警察、老北平人郑朝阳的人物设定,对这部剧影响很大。观众称赞张译饰演的郑朝阳“没有像其他电视剧一样,主角一顿分析,然后勇闯虎穴,拳打脚踢,最后得胜庆功。郑朝阳就是一个普通干警,有血有肉,风趣幽默,有着来自市井的狡黠和智慧,突破了传统反特剧主人公高大全的刻板印象。”观众表示,“很爱看这种以普通民众或者普通革命工作者为切入点的作品,容易入戏。”
张译也表示,郑朝阳这个人物“有冷热交替的情绪变化”,“就像我们吃东西喜欢外焦里嫩一样”。他说,拍摄过程中,主创们努力让剧中每个角色都可以给观众留下记忆点,“透过群像,让观众看到第一代人民公安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性格品质,不是单一的、刻板的。”
刘海波说,剧中主要角色的情怀和信仰提升了人物的高度,普通人的一面则让观众产生更多共鸣,更愿意代入自身的视角去看故事。围绕着这些普通的人民公安,北平胡同里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也渐次登场,复杂的故事得到呈现。
生动接地气
很多观众认为这部剧有些片段很有喜感,比如郑朝阳骗白玲喝豆汁、郑朝阳与郝平川以汇报工作为由偷吃领导老罗的水饺等。
刘海波表示,剧中有一些室内戏信息量比较大,节奏比较快,对话也不是特别正式、书面语的表达,这样处理和郑朝阳的性格、语言表达方式以及出身基层的背景有关。剧中另外一些小人物也很有人间烟火气,有喜感的表达方式让他们更生动、更接地气。“这部剧的题材内容比较正,偏严肃,为了能保证故事性和娱乐性,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不觉得太累,剧中穿插了一些诙谐的台词,给人物加了一些幽默感,并且加快了故事节奏。这样做也打破了反特剧的紧张氛围。”
以抉择、斗争和命运打动观众
传统反特剧的剧情脉络就是解谜的过程,特别重视悬念的设计。观众是“限知”视角,也和剧中的反特人员一起寻找蛛丝马迹,进行推理分析,最终找出特务。但该剧不同,本该隐藏到最后的特务早早亮明身份,观众处于全知视角。这样少了很多悬念和刺激,却能更好地展现敌我之间的博弈,以人物的抉择、斗争和命运来打动观众,揭示主题。
剧中最让观众揪心的是郑朝阳和郑朝山这对正反对立的亲兄弟。弟弟郑朝阳是反特的人民警察,哥哥郑朝山表面上是一个外科医生,真实身份却是国民党特别行动小组“桃园”的总负责人。两人既要在家宴上其乐融融、把酒言欢,又要在私底下互相猜疑和提防。观众以旁观视角全程观看他们的角力,被人物命运纠葛和艰难的选择牢牢抓住。
剧中塑造了新中国第一代警察的生动形象,也塑造了几个反派的特务形象,旁观视角令观众可以看到特务内心的矛盾和挣扎,避免了脸谱化。刘海波说,在最早设计人物的时候,就希望能把各种人物都做得有深度,不是简单的“伟光正”对“小暗邪”,让戏有看头、立得住,带给观众深刻的心灵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