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耽"我的最爱!"
"今夜不悔入耽美!"
"原耽也美丽"
"耽美亦是未来"
一位老师在网上吐槽:期末改到的两篇原耽女孩作文,能尬到换座城市生活的程度。
何为“耽美”?耽于美色,“耽”即沉溺、入迷的意思,指沉溺于唯美、浪漫的事物。最早来源于19世纪末流行于西欧的唯美主义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中。后在中国多被用于表述男同性恋的爱情。
耽美圈年龄越来越小,中小学生已入坑
2021年由于耽美小说改编的“双男主”网剧的暴涨,被称为“耽改101元年”,其中小学生占了相当一部分,这点通过老师没收的书、改过的作文、课桌文化等就可以看出来。比如《撒野》10篇作文,3个写《撒野》,对此,老师态度非常明确:作文只要写《撒野》全按0分处理!老师在课堂上多次强调,不允许看这类课外阅读,甚至给学生没收,但好像没起到什么作用,反让学生变本加厉。
老师发现部分学生在班上传阅,甚至在课堂上用小纸条讨论,写作文引用书中的“经典语录”等,不仅看实体书,还看耽改剧,过生日时互赠耽改剧演员的抱枕等。这种情况,即使老师在课堂上强调过几次,还是不起作用。
比如《撒野》是晋江文学的一本校园类小说,讲述了不同环境长大的两个男孩在彼此原生家庭的束缚中如何被救赎的故事。虽然小说内容是正能量,但因以感情线切入,部分老师认为并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当然也有些老师比较宽容,对引用《撒野》内容给予了正面点评。
有位孩子在作文写:撒野终将成为经典。老师显然也是看过小说的,点评:好的小说会带给你们很好的东西,让你们懂人生的许多种活法,也懂情感的表过。这才是榜样的力量,向阳生长。
另一篇以《撒野》为主题的作文写道:如果可以,来世我更愿意一个书中人,参与他们至死不渝的过往。老师除了删除“被世俗认可”外,没有一点改动,总结说:这个世界包容性越来越强,你所坚信的一定成真。
一篇《撒野》读后感:我躺在断墙后,看两个少年徒手摘星,星星印在他们眼底,光却撒在我的身上。
其实不止《撒野》还有很多网络小说替代了经典文学,比如《天官赐福》在学生当中也是很受欢迎的,同样是把小说内容写进作文,难怪老师气得深夜想发火。
《天官赐福》也被写进作文,不知道是不是老师的点评,竟然是:太子殿下,我永远是你最忠诚的信徒。难道老师也是耽美迷?
大语文时代,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鼓励孩子广大泛阅读,但是网络小说真的可以替换经典文学吗?以一个家长的视角,是非常不赞同中小学生看这类小说的,虽然小说主体不是负能量,但以感情线切入,中小学生思想价值观还在形成过程中,难免不受影响。
有这样一组数据:《湖南省部分青少性身份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对该省1260名青少年身份认同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男生有2.9%自认为同性恋,4.9%自认为双性恋,12.4%不确定自性身份;女生该比例分别为2.4%,12.4%,14.3%。37.5%的人知道“耽美”或“同人”,其中表示“喜欢”的占32.3%,11.9表示憧憬文学作品中描述的同性爱恋。
通过以上数据不难发现,耽美文化青少年已入坑,鼓励孩子广泛阅读是好事,但一定要引导孩子多读经典,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都是经过时间的沉淀和考验的,经得起后人的瞻仰。
当然,《撒野》类的小说也不是洪水猛兽,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偶尔看一看也无妨,就像吃个零食一样。但是学生需明白,小说和现实的差别,不要将小说当中看到的东西信以为真,影响现实生活的世界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