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骨二科 何升华 冯华龙
久坐、葛优躺、弯腰负重
一系列的不良生活习惯
使肩颈腰腿痛
成为了许多都市人的“通病”
蓝先生的亲身经历
2015年蓝先生因颈肩部疼痛、手麻及腰痛活动受限等问题在深圳市中医院骨伤科进行了颈腰椎联合手术,术后恢复良好,一直正常生活。
蓝先生
但今年1月我突发右下肢疼痛,咳嗽后症状加重。卧床休息、吃消炎镇痛药物都没有明显的缓解效果。
出于对深圳市中医院骨二科何升华教授的信任,蓝先生预约了何升华教授的特诊号就诊。何升华教授对蓝先生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后认为其椎间盘突出症状明显,具体哪一节段突出需要入院做MRI检查再次确认。
入院后体格检查发现:足内翻(胫前肌)肌力4级,髌腱反射减弱,小腿内侧及足内侧感觉麻木。
入院后检查腰椎MRI提示:原手术节段腰4/5未见异常,腰3/4椎间盘向右后突出,压迫右侧神经根。
何升华教授组织科内医生仔细阅片,认真讨论,给出了两种手术方案——传统后路切开减压 内固定延长手术和椎间孔镜下腰3/4髓核摘除减压术。
蓝先生
经过详细的沟通,我向手术团队提出:要求尽量微创手术,创伤越小越好。
何升华教授认为:蓝先生椎间高度尚可,腰3/4椎间未见明显不稳,右下肢疼痛症状明显大于腰痛,可以考虑行椎间孔镜下腰3/4髓核摘除减压术。
经过科室医生再一次热烈的讨论后,统一决定为蓝先生行椎间孔镜下腰3/4髓核摘除减压术。术前,手术团队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并评估了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术前定位,腰4/5椎间钉棒系统对套管有一定阻挡,穿刺针到达椎间盘位置,通过摆管技术套管绕开钉棒位置,到达腰3/4椎间隙。
使用射频电极寻找椎间盘破裂口
椎间孔镜下摘除
突出压迫右侧神经根的部分髓核
术后复查MRI提示
腰3/4右侧突出髓核摘除干净
术后直腿抬高试验70°(-)
蓝先生右侧症状消失
蓝先生的案例为钉棒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退变,行孔镜手术时钉棒系统会对孔镜套管有阻挡,术中如一味追求标准角度穿刺定位,套管很难到达靶点位置。旋棒技术在术者具有丰富孔镜技术的基础上能够有效避开棒的阻挡,到达椎间盘突出的靶点位置。通过射频寻找椎间盘破裂口比术中注射美兰要安全有效(细胞实验证明美兰对椎间盘细胞具有毒副作用)。
腰椎钉棒术后相邻节段的退变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出现相邻节段退变相关症状需要手术时,切开减压延长内固定是常规的手术方式。椎间孔镜在保证安全有效减压的前提下,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花费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知识科普
蓝先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做了两次手术,为什么做了一次手术还要做第二次手术呢?是复发了吗?做完第二次手术后还会再次复发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不是复发。第二次手术位置并非在腰4/5节段,腰4/5节段没有突出,也没有相关症状。突出的位置是在腰3/4节段。
蓝先生是在5年前因腰腿痛做了腰4/5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恢复良好。但因身体肥胖,且在生活中有坐矮凳、窝沙发、长期久坐、经常弯腰负重等不良习惯,在这些问题基础上,正常的椎间盘也容易突出,所以蓝先生出现了腰3/4椎间盘突出。
第二次手术是椎间孔镜手术,椎间孔镜下减压术是局限性、精准性减压,在有效减压的前提下尽量保留活性椎间盘组织,保留大部分椎间盘功能。但任何技术都有两面性,保留了大部分椎间盘意味着这大部分椎间盘还有再次突出的可能性,概率为1%左右。如果后期保养不好有可能再次复发。同理,行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手术节段椎间盘已经全部被清空,不存在椎间盘再次突出可能,但是如果保养不好,上下节段正常椎间盘也有可能突出,蓝先生就是属于这种类型。
因此,不管是钉棒术后还是椎间孔镜术后,术后的保养都极其重要。那么应该如何保养呢?
01
腰椎术后的病人,翻身需要轴线翻身(翻身时骨盆和双肩始终在一条直线上),避免术后腰椎的扭转力对腰椎椎间盘造成二次伤害。
02
起身上厕所或下床活动时需要佩戴腰椎支具或腰围。
03
下床姿势要特别注意,注意练习俯卧位上下床,下床时腹部贴合床面,靠床沿侧下肢着地,双手用力支起上身,另一侧下肢踩地,慢慢直腰站起。上床时动作相反。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
04
第一次下床活动一定要有家属或者护工的陪伴,避免意外发生。
05
手术后一定要避免弯腰,如必须要弯腰捡东西,可扶墙屈膝下蹲。
06
术后的锻炼方法主要包括“直腿抬高练习”、“五点支撑法”、“飞燕法”、“站立式俯卧撑”等。术后第二天即可行“直腿抬高练习”,待腰背肌肌肉有一定力量后可行后三种锻炼方法,切忌强行锻炼。
07
椎间孔镜术后一定要严格卧床三周,特别是高龄患者,待破裂的纤维环修复后在腰围的保护下下地行走,减少椎间孔镜术后复发率。
温馨提醒:
请输入
不抽烟酗酒、不久坐弯腰、不葛优躺、不坐矮凳窝沙发、不扭腰负重,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椎间盘保持年轻的基础。腰椎钉棒内固定术后相邻节段再突出,如无明显椎间不稳及椎间高度丢失,椎间孔镜技术是很好的选择。
专家介绍
何升华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深圳市中医院骨伤科二病区(脊柱专业)主任,欧美脊柱微创访问学者,深圳市中医药学会脊柱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椎间盘退变与修复专家委员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脊柱内镜学组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脊柱内镜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柱疼痛与内镜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委,深圳市中医药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员副主委,深圳市医学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卫健委脊柱质控中心委员、深圳市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微创学组副组长。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02-35 LC-39-R-OI),荣获全国“郭春园式好医生”称号,深圳市优秀中医,深圳市首届“好医生”。精于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科疑难病症、脊柱及相关疾病治疗,骨质疏松症治疗。擅长脊柱微创外科、2008年在国内较早开展经皮椎间孔镜(PELD)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PELD、 MED微创治疗颈、腰椎退变性疾病。发表SCI论文5篇(Spine 1篇),专业论文4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