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小雨(化名)的妈妈在他4岁时给他报了一个绘画班。
有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妈妈拿出纸和笔来,想让小雨展示一下画画才艺。可小雨画得乱七八糟,根本看不出来画得是什么。妈妈生气地问小雨,你每天拿回来的作品难道都不是你画的?这一年下来,你啥都没学到啊。
小雨委屈地说,老师没有教他们用纸和笔画画。原来,绘画班的老师要么让他们用车轮粘上颜料,在纸上滚出些形状;要么让他们用手沾颜料在纸上引出自己想要的任何形状;或者用几片树叶将颜料在纸上印出一些形状……
在孩子小的时候,不规定孩子画具象的画,而是引导孩子画出他想要表达的东西,其实是符合孩子想象力发展的。但小雨的妈妈觉得,这是瞎玩,她看不到任何学习成果,所以在绘画课结束后,没有给他续课,而是买了儿童简笔画的教材,决定自己教。她认为简笔画很容易,自己就能教,这样还省去了报课的费用。
如她所愿,半年下来,小雨就能很轻松地画出很多简笔画教材上的形状来了,这让她特别有成就感。
过早的教孩子画形象会逐渐阻碍孩子按照自己的感觉和意愿自由表达的快乐以及由绘画而发展的一些基本能力。等孩子过了六岁,甚至到九岁,系统性地教授绘画知识和技能才开始变得有意义。
下面这位妈妈,从来没有给孩子报过绘画班,也没有教过孩子画画——孩子的每幅画都是在自己内心的驱动下画就的。然而,这丝毫不会影响孩子绘画能力的提高,而且,我们看到他的画里充满了灵气和想法!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孩子已经6岁了,他也经历了画面乱七八糟的涂鸦期(1-3岁),形状很不像的象征期和符号表现期(3-5岁),然而,妈妈并没有按照成人的想法对他进行干预,而只是为他创造画画的环境和氛围,静静陪伴着他。
就这样,孩子的画自然过渡到了图示期,有了自己独特的特点——有了自己的绘画图式,有了一定的平面结构,有一定的造型,会用色彩来反映多维空间,表达孩子认识或想象中的世界,以及他眼中的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等。
还是那句话:6岁前,千万不要轻易教孩子画画!
▼▼▼
再过一个月,我的孩子就满6岁了。他是一个十分热爱画画的孩子,画画对于他来说,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儿,是一个自娱自乐的游戏,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份满满的成就。
日本画家鸟居昭美在《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一书里说过:“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我在倾听孩子这些画作的时候,欣喜地发现,他已经有能力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结合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通过画画的方式表达出来了,并且从中获得了一种表达的快感。
1
我始终认为,从小给孩子读绘本,就是带领孩子在一座座风格迥异的“美术馆”遨游,一切画面精美、故事生动的绘本,都是对孩子审美的熏陶。而绘本里面的内容,又是孩子了解世界的窗口,是孩子想象力的源泉。因此,我在儿子1岁3个月之后,坚持每天晚上和他一起读2-3个绘本。
有一段时间,他因为读了《牛顿科学馆》,对天体、星球、黑洞、银河系、宇宙非常感兴趣,整天在家里画太空;有一段时间,他因为读了《法布尔昆虫记》,又乐此不彼地画各种形态各异的昆虫;最近这段时间,他因为看了一套《聆听二十四节气》,又开始画节气图。
因为读了《牛顿科学馆》画的宇宙太空图。
因为读了《聆听二十四节气》画的二十四节气图。
2
多给孩子提供丰富的美好生活的体验,这些都会成为他想象力的素材,让他的画面更丰富。
在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很多见识都是从对生活和大自然的感受得来的。现在的孩子,没有我们那时候的条件,他们不可能跟小伙伴一起爬上高高的榕树,自己用木头做弹弓打鸟,把屎壳郎埋到牛粪里,挽起裤脚到河里抓虾……但是带他去市场,告诉他,这是洋葱,那是冬瓜,我们还是可以做到的;又或者去吃麦当劳,跟他一起研究宣传单,看看人家是怎么画汉堡包、薯条和可乐的;甚至去医院的时候,让他留心观察,听诊器和压舌板长什么样儿……这些点点滴滴,印到他的脑海里,有一天画到时,自然就会蹦出来。
周末,我们一起去逛超市,回家画了一个超市系列,这是其中的两幅。
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每次画这些吃的,他还要做出“口水滴答状”,哈哈:)
每次去逛公园,或者在楼下小花园看到一些花草,我们都会兴致勃勃地跑过去观察、拍照。我还在手机下载了一个软件,把不知名的花草图片上传,软件就能识别,告诉你名字。
自己画了花朵,然后让软件识别,识别出来了,就非常开心!
有一次,我们连续每天拍同一棵树,观察它在半个月内神奇的变化。我们惊讶地发现,它竟然在半个月内走完了春夏秋冬。
这是乡下亲戚家的菜园子。
上述这些画,都来源于孩子真切实在的生活。我想,一个内心细腻、善于观察的孩子,不但对他现在画画有帮助,对他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做人,肯定也是大有裨益的。
3
让唐诗、英语单词成为孩子的画画素材之后,我发现,孩子的学习能力自然提高了。
都知道背诗对孩子好,然而有什么办法让一个屁股都坐不稳的六龄童,跟你一起背诗呢?如果就这样正襟危坐,你读一句,他读一句,无比枯燥,不要说孩子,你自己都难受吧。
为了让孩子觉得,读诗不是正儿八经的传经诵道,而是一件有趣的事儿,我提议,我们一起来画诗吧。每一首诗,我先读一遍,然后用他听得懂的话,讲解一遍,告诉他诗里的意境和意象。他不会写字,我来写,而他则根据听到的理解,画成一幅画。
一起画唐诗节选。
就这样,我们一共画了30首诗,我发现,那些画过的诗,他的印象非常深刻,记起来也很快。而且,我们专门买了一个本子来画诗,他非常珍惜,有一段时间每天抱着这个诗本子睡觉,没事就会拿出来看。(试想一下,如果是外面买的诗歌大全,孩子会主动拿出来看吗?)
我们还在一起画英文卡片,把每个字母做成一本小小的册子。比如字母b开头的单词,ball、bus、book、bread、basket……挑选简单的、认识的画。
画英文卡片。
用一组图片画出生命循环的过程。
有一天,孩子突然跑来问我:“妈妈,这个世界上总共有多少个字?这些字都是谁发明的?而又是谁规定,这个字就应该这样写,那个字就要那样写,还有,为什么这样写就是这个意思?”我听完完全愕然了,确实没有想过,他会问这样高深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一时半会也是说不清的,咱必须从仓吉造字,从甲骨文开始讲起啊……
为此,我又买了一套《有趣的汉字》,从里头找一些简单的甲骨文,跟他一起画,希望这种方式,可以更直观、更有趣地回答他的问题。
一起来画甲骨文。
4
旅途的风景和故事,我鼓励孩子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过去这几年,每次出门旅游,收拾行李时,孩子都要带上自己的画笔和画本。他还不会写字,但是他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了旅途的风景和故事,虽然非常简单、稚嫩,但也是弥足珍贵的。
我发现,这其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孩子自己用画笔记录下来的事情,会让他印象格外深刻。从此,旅行再也不只是到此一游。
2016年8月27日画于新加坡。
2017年2月3日画于哈尔滨雪乡。
有一段时间,他突然迷上《手绘世界地图》,每天都在画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在这个“环游世界”系列里,他还在每张画的右上角画了一个照相机,说“这是为了提醒那些去玩的人,记得要拍照哦”。
环游世界系列节选。
5
画画是孩子情感表达的工具,不必强求其他。
有人问,你想把孩子培养成画家吗?我真的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培养孩子画画,只是和他一起,快乐着这样的快乐。儿童画的本质就是一种表达工具。锻炼观察能力、提高记忆力、开拓想象力,这些都是浅层次的。更为深层的意义是,通过画画,孩子的情绪得到了更好的表达,情感更加细腻丰富,性格也能得到更好的塑造。
有一回出去玩,他不停要求要玩ipad,被我批评了一顿,我不想理他。于是他自己画了下面的这幅画,拿过来跟我说:“妈妈对不起,我爱你,你不要生气了好吗?”
用画来表达对妈妈的歉意。
每逢有人生日,他都画生日贺卡。
画给妈妈的生日卡片。
画给妹妹的生日卡片。
6
对于孩子,画画是玩不厌的游戏,也是很好的亲子活动。
有一段时间,孩子特别喜欢画迷宫,经常自己画迷宫寻宝图,背着书包,里头藏着手电筒、水杯、指南针等工具,和表妹一起在家里玩起“寻宝”的游戏,有时候在床底下找到一个遗失多年的发夹,有时候又在角落里找到一个收纳盒,然后就视如珍宝,实在太好玩了。
有时候我们会在一起做手工,我帮忙做,他负责画。或者,实在想不出什么好玩的,干脆切一个胡萝卜,然后黏着颜料,到处印,也能印成一幅画来。总之啊,如果没有画画,真的难以想象,要如何打发掉童年这一个又一个无聊的夜晚。
写了这么多,我其实就是想用我的切身体验告诉你:真的,不要“教”孩子画画。
这些年,我看着孩子画画的时候,越来越觉得,作为一个思想已经禁锢多年的大人,我们有什么资格教他呢?甚至连引导也是谈不上的。相反,当我看到他三笔两笔,就把一件在大人眼里复杂无比的东西勾勒出来的时候,我觉得,是他在教我。
我想,作为父母,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为他创造画画的环境和氛围,坐在他的旁边,在他需要的时候,适时给予他建议,帮助他寻找更多可以用来作画的创意,帮助他标识(写字),仅此而已。
其他大部分时间,最好闭上嘴巴。
更多育儿问题,请看以下内容:
当心,父母这几个简单的养育方式,竟然让孩子越变越胆小
这件事父母最好每天亲力亲为,哪怕10分钟,效果也远超专家
孩子睡觉盗汗,是缺维生素D吗?别急着给孩子补钙,这样做才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