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针旧称罗针村,村中有一条小街,专门制作出售纺车线子针,因线子针质量好,渐渐远近闻名,农妇纺纱买针都选用罗家针,后来“罗家针”被简称“罗针”。
罗针镇
罗针镇位于临川区西北部,三面环水,抚河、东乡河在此交汇,水域面积较大,历史上是重要水上交通要道。镇域总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6.31公顷,下辖1个居委会和18个村委会,168个村小组,共1.25万户、5.8万余人。
黄昏渡罗针
夕阳西下,黄昏渡口
如今黄昏渡已失去帆船的踪影,渡口也变成了一块绿草地,渡口不远处一座横跨抚河的大桥连接着高速公路。黄昏时的渡口格外迷人,青山入水,孤鸟投林,微波荡漾,霞光飞渡。黄昏村仍然保存着一条古街,依稀可见往昔的繁华,古街两旁破旧的店铺,数说着岁月的沧桑。
文化之乡罗针
罗针是有名的文化古镇,境内有不少古村和明、清古建筑。在城前村有一座“恩进士”古门楼,门里有几栋明、清建筑,笔者翻看其徐氏族谱,意外发现苏洵及文天祥的题词。湖西村黄家组是一个1000多人口的大村,村里有一座清朝时期的进士第门楼,书法、雕刻精美,气象不凡。黄家村明清两朝出了十多位进士,还有一位书法家黄鸿图。
英才辈出,文化之乡
古有湖西进士及第、兄弟登科,今有罗针村双胞胎兄弟俩张大峰、张小峰同时考取清华大学。近年来录取清华、北大学子就有十多位。朱家大学生之村,200余人的小村里,先后有70多人考上大学。从古至今,罗针人都非常重视教育,才子辈出。
礼仪之乡罗针
中国礼文化绵延数千年,罗针亦有其深厚的礼文化。在古代重视行辈尊卑、血缘亲疏的宗法社会中,礼是十分必要的。 宗祠祭祖,仪式隆重,是最为重要的宗族活动。平时族人经过宗祠门口,都要下车下马,毕恭毕敬。祭祀时,合族男子会集宗祠,拈香行礼,更是极其严肃。
行辈尊卑,礼仪之乡
在罗针,几乎每个村都有祠堂、寺庙,有着各自的村规民约。每年的农历七月七、八月八、九月九、十月十是祭祖、迎神的日子,全村人共襄盛举,堪比过年。
鱼米之乡罗针
罗针镇是临川区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之一,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粮王大米,中粮大户
现在合作社拥有流转土地4万亩,2016年10月,投资700万,购买收割机、烘干机等设备,通过规模化种植水稻,打造“粮王”大米品牌,建成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以“公司 合作社 农户”的发展模式经营,吸纳周边乡镇农民为合作社社员。合作社采用工厂化种养和管理技术,实现种养加工与网络销售相结合,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带动现代农业的大发展。
现代农业,生态旅游
目前,拥有生态放养基地6个,蛋鸡养殖场8个,年养蛋鸡31万羽,年产无公害鸡蛋4300吨。水产面积2100亩,有机蔬菜400亩,优质果树3000亩,年产值6000多万元,创利近750万元,在省内外60多家超市设立营销专柜。
在罗针培育的虎奶菇,获得国家农业科技成果项目资金转化项目资助,并获得江西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现代农业,生态旅游
2010年虎奶菇获江西十大最受欢迎农产品。合作社年产量为5200吨,虎奶菇菌核远销上海、北京、香港、台湾、韩国、美国等地。
建筑之乡罗针
罗针镇是名闻大江南北的“建筑之乡”,通过老带新、亲带亲、邻带邻、村帮村的方式,以勤劳和智慧赢得市场,造福于乡亲,并形成了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功建筑商团队。
建筑之乡,劳动致富
罗针人凭着“一把泥刀两面光,一把斧头吃四方”的本领闯荡大江南北,以质量、信誉、速度在全国各大、中城市站稳脚跟,涌现出一批资金实力雄厚的建筑老板,罗针农民人均纯收入70%以上来自于建筑业。
生态之乡罗针
昌抚合作示范区田园综合体项目拓展区包括罗针镇全境,在推进富裕秀美乡村建设,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具有重要贡献!未来五年罗针将以融入昌抚一体化,打造南昌大都市后花园为目的,重点引进现代农业、生态园林项目,使罗针迈向“绿富美”。
慢食小镇,绿色环保
罗针将以渡口文化结合市、区治理抚河生态为依托,引进生态园林项目,发展生态旅游业,做好许渡、湖西两村的生态农村建设,发掘整理黄昏渡、周渡、许渡、湖西渡口等渡口文化和旅游资源的,修复古建筑、古遗址,定点种植开花植物,丰富旅游资源。
这就是罗针
这就是罗针
礼仪兴邦,文化之乡
这就是罗针
赣抚粮仓,鱼米之乡
这就是罗针
闯荡四方,建筑之乡
这就是罗针
绿色村庄,生态之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