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霸主,齐桓公是如何称霸成功的?齐桓公、管仲、鲍叔牙是怎样精诚合作的?他们三人各有什么特点?下面,通过我对他们的介绍,来逐一展现给大家。
千古第一霸主齐桓公,他是一位豁达大度、目标远大、视野开阔、重仁重义、信用卓著,但也难免有寡人之疾的杰出君主。他的重要特点和称霸措施如下:
第一、在位时间长,战略正确而稳定。
齐桓公,名小白,公园前685至前643在齐国执政,共在位43年。
东周以来,天下大乱,诸侯国之间的兼并和各国的内部政变频繁发生。这个时候的政治背景是:
小国迫切需要有一种力量来保护自己,以免被大国兼并吃掉;大国需要有一种力量以形成对内部政变势力的威慑和制止;各诸侯国还同时需要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抵御夷狄戎蛮的彪悍进攻。应该说,各诸侯国需要的这种力量是超越并高居自身之上的。而数百年来,掌握这种力量、具备这个地位的周王室却已经完全丧失了这种能力;因而放弃了自己戡乱平暴、统帅诸侯的责任和地位。
于是,时代在呼唤霸主。一些有作为的诸侯国君主就开始谋求众诸侯国霸主的地位。各个争霸政治集团应运而生,春秋五霸也呼之欲出……
齐桓公高瞻远瞩,首先动手经营霸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业称霸需要两个前提:
一是强大的实力:没有强大的力量,一切都是空谈。这一点,是任何一个称霸者都心知肚明的,齐桓公也不例外。
这一点的实现,是靠管仲来操作的。管仲担任相国三年,齐国就实现了大治,具体等介绍管仲的时候再详细介绍。
第二是指导思想:是恢复周礼和制度的旗号,并随时积极地对这一旗号上的标记做出自己的发挥和解释。
齐桓公和管仲没有提出新的指导思想,而是提出恢复传统礼仪制度。这也是当时的历史局限性,他们毕竟缺乏建立新王朝的知识和能力;另外,当时还没有到战国时期,西周制定的严密的礼仪制度和浓厚的礼仪观念压抑束缚了人们的理论创新能力;再者,当时在全社会范围内,承认周王室的传统观念扎根很深,他们要推行新的指导思想困难重重。
齐桓公既然以恢复传统礼仪为公开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政治上就必须借重于这种礼仪的代表着周王室。于是,齐桓公就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战略方针。
这样,齐桓公通过“尊王”,尊重周王室又利用周王室;通过“攘夷”,维护了中原各诸侯国的利益,达到了“立德又立威”的目的,终于充当了诸侯国的领袖,从而纵横捭阖,实现了自己的霸业。
第二、以德服人,对诸侯以礼相待、厚往薄来。
齐桓公的政治目标既然是称霸,并因之要借重周王室,因此他的一切活动就不以兼并诸侯国、取代周王室为目的;他要做诸侯领袖,因而把活动的着眼点就放在了对人心的征服上。即是所谓的:
德以柔中国。齐桓公对周围各国恩礼交加,厚往薄来。重大事件有:
1、燕国受到山戎的侵略,齐桓公北征救燕,之后又跋山涉水,平定了孤竹,胜利后将北辟的五百里土地送给了燕国。燕国国君感激不尽,在齐桓公归国之时,送出燕国还恋恋不舍,不知不觉竟然进入齐国境内五十多里。
齐桓公更是大气磅礴,说:
“自古诸侯相送,不出境外,寡人不可无礼于燕君。”
就把燕君进入的这五十里地送给了燕国。燕君苦苦推辞不掉,无奈接受,于是在其地筑城,命名为“燕留”。表示,永留齐桓公之德于燕地。
2、北狄之兵攻破了邢国,并将邢国烧掠一空。齐桓公带联军诸侯赶走了狄兵,并在夷仪(今聊城西南)帮助邢国重建了都城。
3、卫国被北狄攻破,卫懿公战死。齐桓公收留卫国难民,并扶持卫文公继位;同时,送给卫国良马和祭服,又送牛、羊、鸡、犬各三百;对卫文公的家眷另外赠送衣服和日用品若干;帮助文公复国之后,又留下三千甲士帮助守城;见到卫国百姓流离失所,非常同情,又号召几个诸侯国帮助卫国重建家园。为此,卫文公特作《卫风·木瓜》,就是我们常朗诵的经典诗歌: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4、帮助鲁庄公平定了庆父之乱。庆父是鲁国的大奸臣,势力强大,鲁国君臣深以为患。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句话: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由此可见,庆父对鲁国的危害有多大。鲁国有三位国君死于庆父之手。庆父的盟友是齐国嫁过去的哀姜。哀姜是齐桓公的妹妹,因此不除哀姜,就无法除掉庆父。
齐桓公大义灭亲,劝说哀姜自裁,使得鲁国不再投鼠忌器,而顺利除掉了庆父。
齐桓公本着礼、义、诚、信,对诸侯国友善相处、大力帮扶,因而广泛立德于诸侯,实现了对众诸侯人心的征服。
第三、称霸的关键:爱戴人才,委政于贤。
有了具体的、正确的战略构思,就需要有能力的人去执行。齐桓公之所以能够称霸,其直接原因就是:珍惜爱戴人才,放手委政于贤臣。
1、不念旧恶,一心一意把政务放手给管仲。
管仲本来是齐桓公政敌公子纠的老师,在协助公子纠夺取君位的时候,曾经一箭射中齐桓公小白,小白装死才躲过了一劫。
小白继位之后,老师鲍叔牙向他推荐了管仲。齐桓公也知道管仲之才,就亲自到郊外迎接管仲,并且和管仲乘坐同一辆车回朝。
齐桓公又拜管仲为相国,并尊称“仲父”;并且明告全国,国家大事由仲父全权裁决;又下令全国不许称呼管仲的夷吾之名,不论贵贱,都尊称管夷吾为仲。
这样,管仲得以充分大展雄才,齐国短短三年就得以大治,成为周朝第一诸侯强国。
2、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宁戚以放牛为生,但是才名远播。齐桓公观察过后,立即破格提拔,把他从一个普通百姓直接一步到位,任命为管仲的助手。
3、不搞论资排辈。破格提拔年轻有为的“五杰”,他们是:宁越、王子成父、宾须无、东郭牙、隰朋。另外加上老师鲍叔牙、管仲,加上世卿高、国二氏,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这些人各有所长,组成了以管仲为中心的人才群,为齐桓公一生的政治活动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第四、寡人之疾,招来灾祸。
古人云:
“未见有好德而好色者也。”意思就是:从来没有见到一个人既讲仁德又好色的。这句话被齐桓公颠覆了。齐桓公仁义道德闻名于诸侯,却依然没有改掉好色的毛病,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齐桓公在管仲面前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毛病,曾当着管仲的面对重耳说:“寡人独处一室,如度一年。”并积极为重耳解决婚配问题。
齐桓公把自己的缺点吐露给了管仲,并得到了管仲的理解和许可;因此他们君臣二人,在长期共事中达成了预防恶果发生的默契,从而没有影响到他们的事业。但是,管仲、隰朋和宁戚死后,鲍叔牙就无法左右齐桓公;齐桓公终于亲近小人雍巫和竖刁,被小人拉拢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最后也被两位小人软禁,气愤而亡。
鲍叔牙大公无私、胸襟似海、性格温和是齐国创霸集团的“润滑剂”,他的重要事迹和性格特点如下:
第一、他能够洞察先机,慧眼识珠。
1、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太子之位,小白因为直谏齐襄公,遭到了斥责。鲍叔牙就预料到会有危险,就劝说小白出国躲避。小白不知道该躲到哪里,鲍叔牙就安排小白躲到莒国。理由就是:
“莒国小而近,小则不敢慢我;近则旦夕可归。”
结果,国内则发生了连称杀宋襄公立无知为国君的政变事件。不久,无知又被大臣所杀,小白因为在外而免了灾祸;又因为莒国近而比避居在鲁国的公子纠先期回到齐国,被立为国君。正是因为鲍叔牙的准确预判和精心筹划,小白才得以成为了齐桓公。鲍叔牙也能够认准和跟定小白,并挖掘了管夷吾这个大才,说明他的眼光独到之处。
第二、他宽厚包容,善解人意,成就了流芳百世的“管鲍之交”。
应该说,鲍叔牙和管仲的交情之所以深厚而且长久,主要靠着鲍叔牙的理解和包容。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故事,来管中窥豹,了解一下他们友情的维护。
1、鲍叔牙和管仲两人合伙做买卖,赚了利润,管仲自己拿走7成,只留给鲍叔牙3成。旁观者对此颇有微词,鲍叔牙就对大家解释说:
“夷吾不是贪这点钱,是因为他家境不好,我自愿让给他的。”
2、他们二人一起当兵打仗。每次打仗,管仲都是冲锋在后,撤退在前。对此,大家议论纷纷,都觉得管仲真是厚颜无耻。鲍叔牙则立即站出来为管仲解释说:
“管夷吾有老母在堂,留身奉养,岂真怯斗耶?”
这不扯吗?谁没有老父老母?这样的辩解虽然是穿凿附会,但是却足以显出了鲍叔牙对管夷吾的迁就维护之情。管夷吾也对此发出了肺腑之言: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好了,两个人从此一锤定音,成了生死之交了。也正是如此,留下了这两个脍炙人口的友谊佳话;也成就了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也成了400多年后,那个号称“大智如妖”的诸葛亮所崇拜的对象。
第三、他胸怀坦荡,虚怀若谷。
管仲临终之际,齐桓公前去探望,并讨论相国的继位人选。管仲认为鲍叔牙道德高尚,但是才能不足,且爱憎过于分明,不能担任相国之任,而推荐了隰朋。这就是春秋史上有名“病榻论相”。
齐桓公身边的宦官易牙就搬弄是非,对鲍叔牙说:“管仲的相位是您所推荐的,今天他却向国君推荐了隰朋,我觉得这太不公平了。”
鲍叔牙却说:
“仲忠于为国,不私其友。使吾为司寇,驱逐佞人,则有余矣。若使我当国为政,即尔等何所容身乎?”
意思就是:管仲只为国家考虑,而不是为朋友某取私利。让我担任执法官员,打击犯罪绰绰有余;如果让我执掌政权,那么像你们这些小人就没有容身之地了。
真是心有灵犀啊!管仲和鲍叔牙竟然看法完全一致。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们的论断。鲍叔牙推荐管仲担任相国是为了国家;同理,管仲没有推荐鲍叔牙也是为了国家。
隰朋也是鲍叔牙发现的。当时为了要回被鲁国扣留的管仲;鲁君害怕管仲被齐国重用,准备处死管仲。形势危急,鲍叔牙派能言善辩的隰朋出使鲁国。隰朋不辱使命,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鲁君,释放了管仲。
鲍叔牙继隰朋之后担任相国,果然无法制衡齐桓公和易牙等小人,以至于忧愤而亡。齐桓公也被软禁,齐国大乱,所创霸业化为泡影。
最后,再来介绍一下齐国创霸的核心人物管仲。
第一、他战略构思明确,首先提出称霸列国。
管仲第一次被齐桓公召见,就提出了大乱的春秋需要一个霸主,向齐桓公明确提出了图霸的战略目标。管仲还提出了一系列规划成熟的强国方案和恢复纲纪的方针。强国可以保证自己有称霸的雄厚实力;纲纪可以确保自己的政治行为有鲜明的指导思想,二者缺一不可。管仲认为在总体上应该把握好这些关系,方针上提出了“尊王攘夷”的长远规划,获得了齐桓公的认同。
具体实施,管仲一方面抓经济,富国强兵;另一方面对外把楚国当做竞争敌手,决定对外攘楚,树恩于其他诸侯。管仲具体操作步骤是:
1、尊王,利用周王室的影响力消弭敌对力量,表明齐国对礼仪纲纪的率先垂范,使得众诸侯国不得不服。
2、攘楚树威。前679年,管仲实施“欲攘楚,必先得郑”的方针,扶持郑厉公复位,把东周开来最桀骜不驯的郑国控制起来,扫清了伐楚的道路。
3、提出“君欲伐楚,必先定戎”的方针,实施救燕伐戎,并大获全胜,彻底稳定了北方,可以后顾无忧地实施“攘楚”。
4、管仲又提出“伐楚必须联合诸侯”的方针。于是他支持齐桓公对诸侯广施恩德。
这样直到前656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准备,齐国终于联合了八国诸侯联军,抵达了楚国境内,楚国不得不臣服。齐国开始称霸中原。这二十多年里,管仲带领齐国控制郑国,征服鲁国,恩服燕国,大败戎狄,吃掉遂国,降服宋国,使中原大小诸侯都承认了齐国的霸主地位。
第二、面对现实,他唯实求是,绝不好大喜功。
管仲制定军国大计,常采取现实主义态度。有两件事可见一斑。
1、毗邻楚国的两个小国江国和黄国,不堪忍受楚国的虐待,遣使前来结好齐国,齐桓公准备与二国结盟。管仲反对说:“这两个国家离楚国近离齐国远,一向臣服楚国;今天如果背弃楚国和我结盟,楚国必然震怒而讨伐。这个时候,我要救,则道路遥远险阻,得不偿失;如果不救,就有失于结盟之义。”管仲认为:齐国既然保护不了江、黄二国,就应该承认现实,不能把他们纳入同盟,否则就损害了结盟的严密性。
2、伐楚的时候,消息泄露,楚国严阵以待,于是他就及时调整军事行动目标,该伐楚为责楚;向楚国提出谴责,谴责其不向周王室纳贡的罪责。楚国也不敢主动发动进攻,就认罪受罚,愿意向周王室纳贡。管仲于是班师回朝。
对此,鲍叔牙疑惑不解。管仲解释道:
“楚国已有准备,我难以出其不意而取胜,如果交战,将会陷入长期的战争泥潭,兵火连天,不知何时才能平息;如果我无功而返,必然会被诸侯笑话;如今,楚国既然认罪纳贡,我见好就收,绝不能好大喜功,而去打没有把握的仗。”
鲍叔牙恍然大悟,深以为然。
第三、充分利用人性,牢牢把握齐桓公;深刻解释人性,不忘提醒齐桓公。
齐桓公好色,世人皆知。鲍叔牙提出应该谏阻齐桓公,让齐桓公有所收敛。但是管仲却认为:
应该把生活快乐和事业成功联系起来,要以生活快乐为诱饵,诱导鼓励人的事业进取心。因此,管仲为了避免齐桓公意志懈怠,就在一定程度了纵容齐桓公,还自己也搞享受为齐桓公分担一些诽谤之言。齐桓公因此也十分感激管仲,对管仲的治国理政也全力以赴给予支持。
管仲允许齐桓公享受,却不忘提醒齐桓公注意小人。齐桓公有一次无意之中说了一句话,说自己从来没有尝过人肉的滋味。
宦官易牙就杀了自己的儿子,煮了肉汤给齐桓公喝。齐桓公认为易牙对自己忠心耿耿。管仲却提醒齐桓公要格外小心这样的小人。管仲说:
“人情莫于爱子,其子且忍之,何有于君?”意思就是:人最深的感情就是爱护孩子的感情,他既然忍心杀了自己的儿子,就有可能谋害自己的国君。
果不其然,齐桓公就死于易牙等小人之手。不过,管仲在世之日,小人们丝毫不敢兴风作浪。
第四、他总揽全局,堪称一代治国大师,把齐国治理得民康物阜、国强兵精。
这是重点,管仲为齐国提出的一整套的治国思想,有许多先进的理念,值得我们借鉴:
1、打起以维护传统礼仪的旗帜,作为规范人们行动的字准绳。齐桓公接手齐国的时候,治理国家、创建霸业似乎无从下手,管仲则立即为他提出了立国的前提和根本。其代表言论是: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2、主张“爱民主义”的思想原则,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爱民。
他提出了五项具体指标,即国民的相亲程度、繁衍程度、富裕程度、知礼程度、信任程度。并且对每项指标的落实,他都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他提出了:
“公修公族,家修家族,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也。赦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薄税敛,则民富矣。卿敬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信矣。”在爱民原则是前提下,管仲还提出了对国民的安置方法,他国民分为士、农、工、商四大类。
3、进行内政的整顿与改革。
管仲让农民住鄙野,让士、工、商三类国民住城廓,并将这三类人按区域划分为二十一个乡,十五个乡为士,以保证兵源;六个乡为工、商,以保证财源。
在士乡中,五家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五乡为一军,一军一万人;十五个乡为三军,共三万人。管仲还让士乡的人世代住在一起,平时狩猎练武,互相熟悉,战时互相配合,生死与共。
4、繁荣工商业,收税聚财。他提出:
销山为钱,煮海为盐。主张发展盐铁业,同时还提出了:
收天下百物之贱者而居之,以时贸易。主张大力发展商业。
5、先进的治军思想。在军队建设上,管仲主张:
“兵贵于精,不贵于多;强于心,不强于力。”他主张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部队素质上,增加军队的战斗力,而不是放在增加部队的人数上。管仲还创造发明了一种赎罪减刑的方法,就是:犯罪者可以根据情节的轻重,以剑甲等武器装备赎罪减刑,这样可以补充兵器的不足。
6、外交上,管仲提出了:
“尊王室,亲邻国”的外交原则,并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和方针。
7、提出了精辟的用人思想,完善了创业争霸必须坚持的用人观。他指出:
不知贤,害霸;知贤而不用,害霸;用而不任,害霸;任而又以小人参之,害霸。管仲把事业的成败归结到用人问题上,从而提出了内容深刻的用人思想,这既是齐桓公创业争霸的重要指导原则,也是齐桓公成就霸业的经验总结。
适应齐桓公的雄心壮志,管仲提出了一系列的战略、策略和治国方针,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他独到的智慧和无与伦比的天才。贯穿管仲整个思想和求是的精神,成就了齐国的霸业,大大影响了春秋的趋势和进程,也造就了东周初期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思想政治明星。
齐国霸业集团,以齐桓公为首领,以管仲为栋梁,以鲍叔牙为骨干,活跃在春秋前期的政治舞台上。
齐桓公以他博大的胸怀和恢宏的气度,团结了一大批人才;管仲以经天纬地之才全面主持集团的政务;鲍叔牙则是集团战略方针的捍卫者和执行情况的监督者,又是集团主要成员之间的中介人和协调者。他们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竭诚配合又相互制衡,构成了一个“明星”团队。
这个团队由于主要成员气质协调、性情互补、智能叠加,所以在运作中他们既能确保应有的原则和方向,又能保持相应的灵活性,敢于面对实际,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和积极因素。因此,这个团队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实现了它的目标。
最后,让我们记住这三个闪闪发光的名字吧!他们是:
姜小白、鲍叔牙、管夷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