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7月29日上映至8月19日,由张迟昱执导,沈腾、马丽主演的科幻喜剧片《独行月球》票房已破26亿。
有网友表示:《独行月球》的热度,简直堪比这炎热的夏天,一点就着。
也许,除了影片本身的搞笑元素,更多的则是人类对探索宇宙的渴望,和对星系碰撞后会发生什么的好奇心,进一步点燃了观影的热潮。这也是我们现代人追捧科幻片的根本原因之一。
《独行月球》的起因是为抵御小行星撞击地球,人类科学家决定制造一个“宇宙之锤”,以解决地球的危机。影片的最后,被独孤月用“宇宙之锤”炸毁小行星“π”后,余下的陨石碎片在地球周围形成了一个星环。
我们知道,大约6500万年前,就有一颗个头超过10千米的巨大小行星撞击过地球,导致了恐龙等众多动植物的灭绝。
由于小行星撞地球是一件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学家们早已开始了“撞击小行星”的尝试。所以,“宇宙之锤”并非是电影空想出来的东西。
另外,陨石碎片没有在月球的行星轨道上运行,而是环绕在地球周围,也是遵循着一定科学依据的。
在被称为天文学家的《一千零一夜》的关于宇宙探险的史诗级巨著——《宇宙百年探险》一书中,作者琳达·施韦策曾写道:“星系的碰撞和合并已被公认为是星系演化的重要推动力。”
虽然早在1972年,图姆尔兄弟就开启了对碰撞在星系演化中重要作用的研究,但是当时并没有几个天文学家会想到,藏在这些庞大的恒星系统背后的真正主使者竟是暗物质。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天文学界才在理论上达成共识:暗物质无处不在,它们远比发光的物质要多得多,并且操控着星系的一举一动。
而真正用事实数据分析,并确认宇宙中确实存在着暗物质的,则是一位名叫维拉·鲁宾的著名天文学家。
据琳达·施韦策爆料,维拉·鲁宾曾因性别歧视问题,被拒绝申请使用200英寸望远镜观测宇宙。而她通过自己的不懈地努力,确认了星系确实置身于暗物质晕中。正是她的这项研究,最终帮助她获得了使用海耳望远镜观测的权限。
随后,维拉·鲁宾和她的两名同事一起登上了帕洛玛山顶,前后花了近7年时间,才证实了天文学家巴恩斯的一些预测:星系因为频繁发生潮汐相互作用,无法长久地保持独立。
正是众多天文学家坚持不放弃、锲而不舍地努力寻求新见解,质疑样本偏差,才推动了星系碰撞合并、演化的理论发展,进而推动天文学向前发展。
正如国家天文台助理研究员,巴黎天文台天文学博士屈艳在所说的那样:打开《宇宙百年探索》这本书,可以一边领略动人的科学探索发现,一边收获对宇宙的新认知和新见解。合上书,或可得思绪上的宁静,遥想宇宙的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