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编宋史很差,本文以拾人牙慧和基础科普为主,一些更深的材料就不展开了,建议大家自行了解王曾瑜、邓广铭等的研究成果。
小编先说一句话,一句大概无论是容易被带偏的历史初学者还是资深研究者看了都会觉得对的话:
岳飞和秦桧这俩人,其中一人特别会做人,特别会和周围人搞好关系,朋友很多;而另一人特别不会做人,经常得罪人,朋友很少。
那么,问题来了,大家觉得哪个描述对应的是哪个人呢?
其实小编说一个很简单,但经常因为无人点破而不被察觉的道理:岳飞出身农家,毫无背景,朝中并没有做官的亲戚,如果他是个不懂政治、不会处世、看谁不顺眼都要打打骂骂的愣头青,他是怎么在不到四十岁的年纪做到副国级干部的?
下面小编要科普的是,岳飞才是那个特别会做人的人。
岳飞的朋友们
南宋初年跋扈的军头多的是,比如爱杀朝廷派来的转运使、实际上世袭三代的吴玠吴璘兄弟,比如一言不合就搞联合军事演习的韩世忠、刘光世,比如一不小心就全军投敌的郦琼,但岳飞就是能和他们都处好关系。至于具体的过程,宛如杰克苏小说:
岳飞奉命和刘光世合作抗敌,岳飞辛辛苦苦打完了,刘光世才姗姗来迟,结果你猜怎么着,岳飞奏请优先赏赐刘光世军。就这样,刘光世服了;
岳飞屡次给韩世忠写信,韩世忠就是不搭理,后来岳飞从战利品里找了一艘大船送给韩世忠,韩世忠也服了。
吴氏兄弟嘛,反正给岳飞送美女了,当然岳飞没接受。
有些将领朝中有人了就能一展拳脚,朝中的后台下去了自己也被连累了,但岳飞就是不倒这种霉,因为什么样的领导都喜欢岳飞这样的下属,当然,有一种人除外,相信在小编在后文展开这部分内容以前,大家也已经明白了小编说的是哪种人。
岳飞治军有方自不必说,岳家军军纪严明,福利高,犯罪成本也高,脑回路正常的一般不会放着跟着岳飞吃肉的好日子不过,反去侵犯老百姓自己找死。就说拉拢刘光世那次,换了你我带兵,不给辛辛苦苦的手下表功却给只顾摘桃子的别人表功,先当心自己手下别心理不平衡造反吧。
岳飞平时很注意避荣宠,前面已经说了,他表功的时候先表根本没参战的友军;他在荆襄地区打仗时当个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军区司令,何等威风,结果打完仗了就辞职,让朝廷大员来接手地方行政。
概括一下,就是岳飞很会协调各方关系,平时也很注重避嫌,总能出色地完成任务,还不给地方官和老百姓惹麻烦。所以,即使岳飞在朝中没有亲戚,也不怕执政官员不力挺自己——直到投降派搞出那个死局来。
岳飞的对头们
虽然张俊也和岳飞搞不好关系,但张俊和谁都搞不好关系,包括张俊自己提拔的王德,最后也和张俊形同陌路。再看张俊在投降派一手炮制的韩世忠、岳飞两起所谓谋反案里扮演的角色,就知道其人品如何了,这里提一下,韩世忠可是他的双重亲家。所以,和张俊处不好关系这锅,岳飞不背。
整个军界唯一有资格说岳飞对不起自己的大概就是岳云了。
如果岳飞和张俊不合还能解释为星座不合、脾气不合……那么和投降派的冲突就不是私交问题,而是立场问题了,因为岳飞的直接敌人是投降派的主子,一旦岳飞打垮了投降派的后台,投降派就没好日子过了,最起码以秦桧的资历和才干按正常的手续是没资格进中枢的了。
但是,岳飞仍然尽了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每一个人和缓和每一份不必要的摩擦。岳飞回朝当枢密副使时,官阶少保,仅次于三公,所以宋高宗让他上朝的时候排班在参知政事(副宰相)王次翁之上。但岳飞却自请排班在王次翁之下。连这样的细节都顾及到,可见岳飞是何等谨慎。王次翁何许人,岳飞讨好他又是给谁看的,小编下面会科普到。对了,这时候岳飞已经没有兵权了,是他自己不要的,不是谁用武力逼的。
再说岳飞和秦桧的关系。
秦桧给完颜宗翰起草劝降檄文在先,以一介书生携家眷和财产从敌占区全须全尾南归在后,曾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气得宋高宗大怒,不仅罢其相位,还宣布此人永不复用,因为他自己是北人,难道也要去五国城阖家欢聚么?无奈执政大臣张浚、赵鼎、范宗尹识人不明,愣是把秦桧推荐上来,结果一个个都被秦桧反噬,自食其果。
秦桧能上位主要是因为他有金人撑腰,口口声声能帮南宋与金讲和,这一点很对赵鼎的胃口,因为赵鼎是主和派。然而赵鼎同时和岳飞私交甚好,也力挺岳飞的军事活动。
然而不是嘴上主和就是主和派,因为秦桧是投降派。不是只有举国献城才能叫投降的,孙权对曹魏称臣的时候也没让谁把自己绑起来解送京城。简单举个例子说明下二者的区别:金朝使者来谈判,赵鼎据理力争,使者看着赵鼎的样子觉得这就是宰相该有的风范;然而,秦桧介入以后,赵鼎的谈判进展全白费了。
区别就是,主和派是要底线的,虽然我主张和平不主张火并,但该是我的我绝不让;而投降派不要底线,你要什么都拿去,只有你不敢要的,没有我不敢给的。有朋友把南宋苟延一个半世纪说成是秦桧议和的功劳,小编也是服的,这样的议和无异于败家,领土损失、人口损失,富庶的地区即使没有被割让也因为重新成为前线而无法安心生产,而且再怎么议和,军队也还是要养,再加上宋高宗交岁币和心安理得享乐的需要及秦桧剥削有术,百姓负担更重了。事实上,北伐态势最好的时候,就是民变最少的时候,当时的南宋已经具备了支持北伐的财力,怎奈摊上了一个心甘情愿当大金朝的江南大总管的神奇皇帝,就连从金占区归宋的人也要打压甚至送还。
再退一步,就算议和是政绩好了,那么是谁让对方选择放弃火并而坐在那里跟你议和的?
所以主和派会力挺岳飞这样的主战派,因为主战派能为他们在谈判桌上赢得叫板的资本;而投降派眼里,岳飞必须死。
那么秦桧和岳飞一早就势同水火了吗?也不是。如果秦桧早把岳飞当敌人了,怎么还会指望岳飞帮他整韩世忠呢?这其实也是岳飞已经尽力和投降派搞好关系的一种表现。
绍兴八年,秦桧再次拜相,忽悠宋高宗搞所谓的议和,让主战派十分寒心,且不说意图擅杀金朝使者破坏议和的韩世忠,就连滑头的杨沂中也骂人了,更不用说那些一肚子墨水的文官了。然而岳飞却只是淡淡地和好朋友赵鼎说了一句:宰相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也就是说,宰相这样失策,是要当心被后人骂的。和其他人相比,岳飞已经很温和了,甚至可以被指责为太明哲保身了。
岳飞可以尽力和投降派搞好关系,但岳飞所有和他人搞好关系的努力都是建立在不突破底线上的,他不能跟在秦桧屁股后面嚷嚷投降是对的,也不能帮着秦桧背后捅队友一刀——即使不这么做他会死。他不想死,也不想与投降派同流合污,于是他选择辞职去给母亲守墓。
但是投降派却不放过他。原因也很简单,他又出色,又年轻,将来金朝的将帅老了,南宋其他将帅也老了,岳飞还能战呢,谁是他的对手?
正好宋高宗也没什么进取心了,宋高宗自己也有数,如果他要收复失地,那么非岳飞不可;但如果他只想偏安,岳飞死,就死吧。而且金人还开出了放他亲妈韦贤妃南归的价码,眼看皇帝躬行孝道的牌坊就要随着岳飞之死立起来了。
宋高宗何等人?手握大军不救全家忙着去接收玉玺当皇帝之人、弃河北七路军民如弃草芥气死宗泽之人、丢下扬州用船运走财物就是不运百姓导致十万军民生灵涂炭之人。亏得岳飞平时还说要成全“主上保民之仁”呢。所以所谓的宋高宗保全半壁江山有功,也实在是笑谈,不如多聊聊什么泥马渡康王之类的好故事。
岳飞的“罪名”
南宋方面岳飞之死的最大推手是宋高宗还是秦桧,就是王曾瑜和邓广铭也是各执一词,但有一个结论是他们都认同的,无论主从,这俩人都有很大的责任,宋高宗要么负主倡的责任,要么负默许的责任,反正不存在责任小的一方给责任大的一方背锅。
有些朋友可能受到误导,认为岳飞主张迎回二圣,又倡议立储,身为武将,手太长了。
然而,整个岳飞案就是彻头彻尾的冤案,所以单纯探究岳飞哪件事做错了所以被判死刑没什么意义。童话故事里狼要吃小羊,找了一堆小羊弄脏了水、小羊本羊或七大姑八大姨在背后说他坏话的借口,难道还怪小羊或其家族平日里行事不谨慎或者口辩不犀利么?
唐昭宗迫于强势军阀而下令或默许杀了宰相杜让能、韦昭度,慈禧太后迫于八国联军而下令杀了支持义和团的官员,燕王喜迫于秦国连得罪了秦国的亲儿子太子丹都杀了,难道所有这些人都是因为犯了本国的法条、威胁到了君主的权力、失去了君主的信任才被君主处死的?
话说回来,我们要看岳飞是在什么背景下呼吁迎回二圣,又是在什么背景下以什么方式倡议立储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