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豹中型坦克是二战德国后期的主力坦克之一,它的综合性能比较均衡,战斗力也高,几乎能够和当时盟军所有的坦克一决高低,被许多人称为二战最好的中型坦克。不过这个“最好”有点言过其实,仔细分析黑豹会发现它的问题不是作战性能,而是设计上毛病很多。
黑豹中型坦克
黑豹的设计问题整个二战中坦克设计最先进最成熟的是当之无愧的苏联,这方面当时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的学习,不过德国却学得不多,他们把重点放在了倾斜装甲上,而不是内部结构。
黑豹相比于当时的苏系坦克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内部结构布置落后。单从某一个零部件来看,德军并不落后,例如有800马力的发动机,放在今天也不算太差;“虎”式坦克那么沉重,变速箱等依然在可靠范围内;另外还有方向盘式控制等技术,随便将其中一个单项挑选出来,都可以算是世界顶级技术。
黑豹中型坦克线图
不过德国设计师在进行技术整合的时候显然不如苏联设计师,他们仍然采用一战时期雷诺FT-17的动力布置,即动力舱后置,通过长长的传动轴将动力传输到车体前部,再经过变速箱降速提升扭矩,再传递到主动轮上。
这个布置属于中规中矩的结构,但在二战苏军坦克面前就显得落后了。首先发动机的动力需要通过一根长长的传动轴传递到前方,这根轴因为长度较大,更容易因为扭曲发生断裂,对冶金技术要求很高,要么就只能增加直径来解决问题。
黑豹中型坦克
长长的传动轴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占用空间。就像后驱的轿车一样,座位中间有一个隆起的结构,里面就是传动轴;黑豹坦克也一样,这跟轴贯通车体,极大地占用了车体内部空间。
为了满足作战人员的空间需求,坦克就不得不提升高度,这直接导致黑豹从外看起来挺高大,其实内部空间并没有因此增加多少。反倒是增加的坦克高度,让坦克在战场上投影面积更大,中弹率更高。
黑豹的车体
不仅如此,传动轴提升了底盘高度,相应的坦克底盘四周的装甲板就要提升高度,哪怕传动轴仅仅提升十几厘米,换算到坦克四周的装甲带,也是一个十分可观的重量了,这也是为什么后期的德国坦克防护没有提升多少,一个个却牛高马大的,重量提升和防护提升不一致。
战后停产其实德国设计师如果不只是学习倾斜装甲,也学习T-34的内部结构设计,制造出来的坦克会低矮很多,重量会降低很多,机动性提升了,材料消耗也降低了,或许会有更多的黑豹投入战场,作战能力也将有所提升。
与M4相比,黑豹底盘高出不少
在二战后,并不是所有的德军装备都停产了,例如“追猎者”坦克歼击车、MG42通用机枪都还在继续生产,黑豹坦克之所以不被待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当然首先就是它的设计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英、美军在前期作战中积累了经验,先后拿出了百夫长和M26,它们都采用了主动轮后置的方案,坦克不仅高度得到控制,而且体重更低,更加符合新的技术指标。
黑豹中型坦克
其实黑豹坦克并非不可以对动力进行调整,但是加上它那复杂的交错式负重轮等一起改动,以及重新设计炮塔,容纳更大尺寸的火炮,工作量几乎等于重新设计一款坦克,已经没有改进升级的必要了。
另一个原因就是二战后大量的剩余物资,盟军的T-34和M4坦克数以万计,在大裁军中被大量出售。一些有技术的大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坦克体系,不会轻易生产德军坦克,而中小国家干脆就花钱购买那些剩余物资,方便还实惠。
T-34坦克
仔细看看战后不久设计生产的坦克,基本上都采用了大倾斜装甲加主动轮后置的方案,并且基本没有延续二战德军那种方方正正的设计风格。
黑豹之所以被称作是二战最强中型坦克,主要就是在中型坦克这个领域里它的攻防能力突出,而且机动性也不差,可这些都是用一堆高水平的零部件堆砌起来的,与T-44等坦克相比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反倒是T-44拆解开来几乎单个的零部件都不如黑豹,组合起来却一点也不逊色,这就不得不怀疑德国设计师的组合水平了。
黑豹中型坦克
黑豹坦克在二战中以近乎重型坦克的体格,来挑战盟军的中型坦克,这本身就不对等,而要通过过时的结构设计来驱动这样一款重达45吨的坦克,还让它有了中型坦克的灵活性,设计师又确实做到了,这样一对比又觉得挺矛盾的,不知道德国设计师到底是厉害还是不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