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末年的政坛上,曾经有过一次著名的政治斗争——“丁未政潮”。对阵的双方分别为清流派和“亲王派”、“北洋派”,而最终的结果是贪腐的“亲王派”、“北洋派”大获全胜,清流派的领袖瞿鸿禨黯然退场,被清廷开缺回籍。
相对于对手庆亲王奕劻和袁世凯,瞿鸿禨似乎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但事实上他是晚清重臣,在《清史稿》中,把瞿鸿禨和张之洞、荣禄放在了一起,列传二百二十四,足以说明他在晚清政坛的影响力。作为清流派的领袖,瞿鸿禨是清廷用来制衡汉权臣的重要人物。
相传瞿鸿禨是因为貌似同治皇帝,因而得到了慈禧的垂爱,逐步得以升迁,最终成为汉族首席军机大臣。这个说法出处不少,应该不是空穴来风。但严格来说,瞿鸿禨得以入主中枢,主要还是其的才干和清廉。他17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22岁中进士。先后担任多省的学政,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其人不但清廉,在晚清的儒臣中算是很有能力的一个人。
瞿鸿禨
瞿鸿禨和当时的清流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是懂得洋务的,并且主张民间办洋务。再者,他对于军事也有一定的研究,甲午期间数次进言,颇多可取之处。作为清流派领袖,他真算得上是晚清政坛的一股清流,一心为公,而且能力不弱。总而言之,瞿鸿禨不同于翁同龢之类的清流,他不是那种沽名钓誉、暗藏私心的清流,可谓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政治抱负。
瞿鸿禨进入中枢还是在“庚子之乱”后,西方列强要求清廷严惩“首恶”大臣,四位军机大臣由此获罪,军机处缺人递补,时年52岁的瞿鸿禨为此得以获得重用,被慈禧招入担任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政务处大臣。后来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瞿鸿禨担任尚书,不久又被提升为协办大学士,相当于副宰相,在清廷朝堂上地位仅次于庆亲王奕劻。
我们知道,清廷对于汉族实力派一向怀有戒心,但自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后,汉族实力派的崛起已不可避免,扶持清流派与之抗衡也就成了满清统治者的一个选择。但瞿鸿禨与袁世凯等人的矛盾远非如此,是其政治抱负和现实冲突的具体表现。
袁世凯
我们说过,瞿鸿禨是赞同洋务的,因此当时以他为首的清流派和北洋派的矛盾绝非是保守和改革的冲突。对于这个问题,他曾经在和西方人的谈话中有过表述。瞿鸿禨认为,如果不能够肃清政治,那么所谓的改革只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成为一些人攫取私利的工具。这种情况下,瞿鸿禨和奕劻以及袁世凯之间的矛盾几乎就是不可调和的了。
袁世凯曾经对瞿鸿禨采取过收买、拉拢的手段,但毫无例外地没有结果。于是他就和奕劻达成了统一战线,共同对付瞿鸿禨。而瞿鸿禨也引慈禧爱臣、奕劻的政敌岑春煊为援,双方剑拔弩张,都在寻找时机,力图给对方致命一击。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天津巡警道段芝贵以十万两白银和一个十九岁的姑娘为代价,托请奕劻,获得了黑龙江巡抚一职。此事被披露后,民间一片哗然。瞅准时机,瞿鸿禨出手了,他指使学生、御史赵启麟举报。而另一个学生、京报主编汪康年则在媒体上把此事广为公布,一时间朝野上下沸沸扬扬,慈禧为之震怒,下令彻查。这一年是农历丁未年,因此就被称之为“丁未大参案”。
奕劻
此事,奕劻收取贿赂,而同时上任的几个巡抚都为袁世凯的私人,瞿鸿禨的出手,有一石二鸟之意。而就在此时,岑春煊也开始助攻。他原本被奕劻排挤出京,如今借进京之际向慈禧请求留京,得到了批准。当年在慈禧西逃时,岑春煊于危难之际护驾有功,因此深得慈禧之心。此刻他一连四日于与慈禧详谈,使得京城官场一片风声鹤唳,看似奕劻就要倒台了,而岑春煊也似乎要取代袁世凯,清流派好像笃定将大获全胜。
但实际上慈禧并没有想要把奕劻和袁世凯怎么样,作为一个政治老手,她十分擅长平衡之术。对于奕劻的贪腐她一向心知肚明,如今正好借机敲打敲打,因此对于此事,在上下一番糊弄之后,慈禧只是不痛不痒的处理了几个奕劻和袁世凯的身边人。对于奕劻和袁世凯本人,她内心是不打算动的。
岑春煊
缓过劲来的奕劻、袁世凯开始了反击。他们借口南方叛乱需要岑春煊出马,让慈禧将在京城屁股还没有坐暖的岑春煊调走,使得瞿鸿禨失去了一个强援。此时的瞿鸿禨还在向慈禧进言拿掉奕劻,却不知道形势已变,危险将至。这时突发一事,使得慈禧大怒,形势发生了逆转。
一位外国公使夫人在进宫觐见时,向慈禧求证是否要撤换首席军机大臣奕劻,原来是国外的报纸已经传开了。慈禧想着事儿还没有定了,怎么就捅到外国的报纸去了呢?这家丑不可外扬,瞿鸿禨太不懂事了!袁世凯不失时机的策动人弹劾瞿鸿禨,还翻出来戊戌年瞿鸿禨保荐康、梁之事。正在气头上的慈禧更是怒不可遏,认为瞿鸿禨泄露国家机密,于是就下令将其革职。
至于岑春煊,袁世凯也没有放过他。通过伪造了岑春煊和康、梁的合影,似乎证实了社会上岑春煊赞成光绪亲政的传言,这又中了慈禧的忌讳,于是还没有到任两广总督的岑春煊于途中罢免。就此,瞿鸿禨、岑春煊双双落马,奕劻、袁世凯大获全胜,“丁未政潮”就此落下了帷幕。
关于向外国报纸泄密一事,有人说是瞿鸿禨为了造声势透漏的,也有人说是袁世凯为了栽赃瞿鸿禨而为。不管怎样,它都犯了大忌。再者从深层次来说,在慈禧看来,你清流派和北洋派再怎么斗,都是你汉人内部的事,但矛头指向满清贵胄,这就不能允许了。天下是满清贵族打下的,这是国本,是不允许动摇的。另外,作为最高权力者,慈禧是绝不允许他人的染指,瞿鸿禨、岑春煊被指勾连维新派,这当然不能被容忍。这些都是奕劻、袁世凯最终获胜关键的原因。
瞿鸿禨的黯然退场,是清廉不及政治正确的表现。他作为一个清流派,有操守、有理想,是以天下为念的。可以换句话说,瞿鸿禨等人严格意义来讲,他们的作为是保天下、保中华的,而这和慈禧的保大清是有着区别的。因此,虽然奕劻、袁世凯等人贪腐、滥权,但符合慈禧的政治目的,瞿鸿禨的悲剧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但回过头来讲,所谓的政治正确,不代表着长远的正确。瞿鸿禨的失败,使得奕劻等满清贵族的贪腐没有了制衡,使得袁世凯等野心家的势力扩张没有了约束,几年之后千疮百孔的大清帝国就轰然倒地了,满清统治者最终自食恶果,退出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