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有没有尽头?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学好了,学会了呢?
芬兰之行,我得到了我的答案:当我们脱离文字和场景的辅助,还能听懂英语的演讲和报告,我才觉得自己是真正学会了英语。
可是,这条路从一开始我们就走错了。
我们学了十几二十多年的英语,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问过自己,那就是——我们学英语要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学好了,学会了呢?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是我认为,这个终极目标的问题都不搞清楚,我们就不会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要把英语学成什么样。
自然,我们对于孩子的英语学习,也不太可能有很清醒的认识。下面分享最近我的一些思考。
英语考试得100分
就是英语学得好吗?
有的家长就是希望孩子的英语成绩能好一些,能够应对各种考试,这个其实不难。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常常会说:英语成绩检验的是一个学生勤奋程度的,只要肯下工夫,都能学好英语。
我们自己把英语学成了英文
我们编辑部有好几位同事都是硕士毕业,有学文科的,也有学理工科的,她们在各自的专业上都是学得非常扎实的,但在英语方面都相对较弱。
有趣的是,我们所有的人在英语“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都无一例外的“读”的能力最强,这就是典型的学校教育的结果。
我们可以看原版电影,有英文字幕就行;我们能读懂英文的产品说明书,需要时查查英文词典;我们也可以读一些简单的英文原版小说,像《小王子》《老人与海》这些;在比较和选择英文绘本童书方面,我们也没有什么问题,甚至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翻译也是可以胜任的。
说来可笑,一门语言,就这么生生被我们学成了纯文字。
当然,这在国内生活没什么问题,看看英语电影、查英语的文献,读英文的新闻、使用进口的产品,都没问题。如果出国旅行,只要事先做些准备,出行问路,点餐购物,也都没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是如果随机任意地和外国人交流,那就露馅儿了,我们前面的那些能力就无法施展了,因为我们在听力上没有得到足够的训练,读的本事根本用不上。
我们从学英语开始就是看着书,对着单词和句子学习的,一直把英语当成一门知识在学,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的语言能力。
芬兰之行我的遗憾
前两天,有读者在后台提醒我们什么时候写总结“提问芬兰”的文章。说来惭愧,我和三川,1月份去到芬兰进行了幸福教育的交流。
我光准备自己的英文演讲,就花了很多时间。在交流会上,还有三位芬兰教育界嘉宾的演讲,但因为会上只有我们几个中国人不通英文,演讲时就没有安排同声传译和现场翻译,在完全没有文字的状态下,我只听懂了他们的开头,后面就完全没听懂。
我发现最考验一个人英语水平的,就是现场听英语报告和演讲。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文字和场景的提示和辅助,听不听得懂全靠耳朵,仅有几张PPT可供参考。而报告的内容也不是平时生活中你熟悉的,有些词汇日常用得也不多。
我就想,如果孩子以后去国外留学,肯定得突破语言这一关,这不仅是要能应对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能听懂老师在说什么,也难怪以前大部分出国留学的人先得读一年的语言学校。
我们回来后看拍摄的视频,还是听不懂,只能请北外英语专业的学生担任字幕组,逐字逐句翻译成中文,才能继续写作,还需要同事剪辑视频添加字幕,这又得花费不少时间,所以在此告知大家,请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芬兰之行,我的遗憾就是英语水平还无法和芬兰的学者专家进行深入的交流,私下里的交流,可以依靠陪同人员的翻译,演讲和报告就不行了。我的感受就是——再也不能这样学英语了,我们孩子的英语更不能这样学。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我们学英语要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学好了,学会了呢?我的答案是:当我们脱离文字和场景的辅助,还能听懂英语的演讲和报告,我才觉得自己是真正学会了英语。
上小学的孩子要
注意区别读和听的练习
我的一位在美国的朋友,从小就喜欢英语,出国之前是从事儿童英语教育的。我跟她聊起这些感受,她对我的目标表示爱莫能助,说这真的需要下很大的工夫,也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不过她给了我一个建议,就是:现在开始,要重视小丸子英语听力的单独练习。
她特别提出:像小丸子这样的已经上了小学的孩子,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区别孩子究竟在听还是在读?尽可能只做单独的听力练习。
什么意思呢?就是孩子在听英语的时候,不要提供英语的文本,就是单纯地听。
因为孩子在学校里已经学了一些单词,如果听的时候出现了文本,孩子的注意力就分散到对英语单词和句型的认识上,在做听力训练的同时,训练的不是耳朵听的能力,而是眼睛读的能力。那么,孩子又会回到重文字轻语音的方法上去,这样的听力练习效果非常不好。
她同时告诉我,在选择听力材料上要注意,应该选择大部分内容是孩子能听懂的,再加入一些新东西,就会非常合适孩子听力的提高。
这也就是“二语习得论”的核心观点——“i 1”的可理解性输入原则”。“i”代表现有水平,+1就是增加一点点新知识,以达到“可理解”的程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