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我很少看电影。一部电影却让我久久不能忘却,至今记忆犹新……一个个唯美画面,一句句经典台词,一段段笛子幽怨背景音乐。
电影《我的父亲母亲》 还是我在10年前看过的。是张艺谋导演的一部爱情片子,是根据鲍十剧本《纪念》改编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画面唯美大气,是一部反映上世纪六十年代,下乡知识青年骆长余与驻村姑娘招娣40年的相知,分离,相爱四十年,相守一生的凄美爱情故事。下面让我们一起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吧!
初恋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当电影的男主人公的儿子—生子的父亲(男主人公骆长余)已经过世,女主人公年迈的母亲—招娣讲述她梦系魂牵的初恋时,生子不但体味到那初恋父母情缘的凄美动人,甚至还分明读出对美妙人生的执着追求……。
母亲乳名招娣,年轻时是十里八村远近闻名的大美人,不仅心灵手巧,而且勇敢地成了十里八乡,第一个自由恋爱的女孩,她暗恋上下放知青——一个淳朴幽默才情的青年教师骆长余。
电影一个个故事情节:骆长余乘坐一挂马车,风尘仆仆地来到村子。招娣老远驻足观望,她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后生。她每天换着穿自己颜色鲜亮的衣服,故意引起骆长余的注意。村子里安排骆长余到各家吃派饭,招娣给心上人花样翻新地送最好吃的“派饭”;盖新校舍,招娣以家传的青花大碗为记号,希望骆吃到她做的饭。新校舍上梁前,她通宵达旦织出最艳的“房粱红”装点骆长余的教室。为了听到他朗朗读书声,招娣不惜绕远路去担水;为了和他不期而遇,她每天在送学生的路边等着他。
终于,招娣的美丽和诚挚打动了青年骆老师的心。他们很浪漫又很传统地相爱了。一只塑料红发卡就是他给她的爱情信物。
然而,就在爱情的火花刚刚点燃的时候,悲剧降临了,骆长余老师被莫名其妙的打成右派,被官人带走了。
招娣特意为他做的晚饭蒸饺子,他没吃上,没打招呼,被带走。还是村人告诉招娣的这个消息。招娣慌了,疯了一般,怀揣蒸饺沿路追赶,山地杂草丛生,她摔倒了,蒸饺扔了一地,青花碗也抛出老远……。
招娣找锔碗匠把碗锔好了。但技艺精湛的锔碗匠锔好了青花碗,却弥合不了姑娘破碎的心灵。招娣决定拖着病弱的身子,去远到城里寻找她的心上人骆长余。她蹒跚上路了。距离县城路途遥远,招娣步行前往。冬天漫天大雪,极其寒冷,她又累又饿又冷,就昏死在前往城里的半路上,被好心的路人送回家来。
一向执拗的招娣,还挣扎起身还要冒死去寻觅。正在这时, 亲爱的骆老师竟意外地回来了,招娣躺在病床上,大滴的泪珠从她美丽又憔悴的大眼睛中尽情地滚落……
为了这份爱情 为了自己心爱的人,骆长余老师再也没有离开招娣,两个人一爱就是四十年,相濡以沫,心心相印,感动十里八村村人,一时传为佳话。
丈夫骆长余死后,他教过的学生自发前来送他最后一程,长长的送葬队伍长达5里多地。就因为骆老师热爱教师这份职业坚守,教书育人40年,呕心沥血。
老年的招娣在悲恸中,又仿佛来到那个教室,又仿佛见到了心爱的人儿,又仿佛听到了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那是骆老师自编的“识字歌”——人生在世、要有志气、读书识字、多长见识……这识字歌 她一听就是40年。
招娣沿着当年的小路向学校走去。
电影结尾,教师里,她的儿于骆玉生像当年的骆老师一样,站在教室里,拿着父亲曾经用过的课本,以淳朴、 清朗、穿越时空的声音在教孩子们念识字歌……。
顿时,在招娣的眼前,儿子和丈夫骆长余的身影在她眼中交替出现……
在她眼前,又出现年轻盈巧的招娣穿着碎花红袄雀跃,在那条山间长好看的满野花的那一条崎岖的小路上……
#春日鉴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