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年轻人工作时,对人事关系处理没有章程,搞得很僵,很苦恼,其实,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只要礼让一点就行。
小时候,受了委屈,我奶奶就会说:“让人一分是礼。”那时不理解,长大了才知道,这还是有出处的,是中华传统道德呢。
宋代有本书叫《太平御览》,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让礼一寸,得礼一尺。”意思是礼让别人一点点,就会得到别人更多的礼让。奶奶的话可能就是从这里化解出来的。
礼,在中国道德传统里,可是做人之本。《荀子·大略》讲:“礼者,人之所履也,失所履,必颠蹶陷溺”。《增广贤文》里讲:“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都是说礼让的,前者说了礼让的重要性,后者说了礼让的好处。
人呀,生活在社会里。社会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朋友之间让一让,是礼,友谊会更牢固;家人之间让一让,是礼,亲情会更和谐;夫妻之间让一让,是礼,爱情会更甜蜜;同事之间让一让,是礼,事业会更顺利,更辉煌。
礼让,不丢面子,相反,心情恬淡,春暖花开。礼让,不是委屈,相反,是智者所为,善良之举,山高水长,涓流成海,让人生多一份看得见的美好。
杨时,是宋代的一个文人。一个大雪天,他去拜访理学大家程颐,程颐可能晚上熬夜了,大白天还在睡觉呢。杨时很有修养,为了不打扰程颐老先生休息,就站在门口的雪地里,毕恭毕敬地等着老先生醒来。这样站着站着,不觉浑身是雪了,积雪把脚都掩没的时候老先生才醒来。程颐老先生很是佩服,教了杨时很多学问。杨时没有打扰老先生睡觉,也没有怕寒冷而离开,而是耐心等待,这就是礼。程颐的理学就是讲礼的,看到一个用行动践行礼的人,他能不高兴吗?能不把学问倾心相授吗?真是一寸换一尺呀!
张英,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大学士,还是礼部尚书,老家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有一天,他老家的人盖房子,因宅基地与邻居吴家发生了矛盾,闹得不可开交。张英的老家的人指望朝中有人,就写信给张英,让他干预一下。张英看了信后,只写了一首诗就送回老家。诗是这样写的:“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老家的人收到信后,感到很不理解,但是,不能不照办呀,盖房子的时候把宅基地让了三尺。吴家听说了张英的诗,又看到张家让出了三尺,非常感动,也让出了三尺。这样,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六尺巷”就出名了,成为邻里礼让和睦的典范。后来,人们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还成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呢。
一个礼让的人,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这样的人,你不想做吗?